愛伊米

諸葛亮時代,西部各郡為何仍然人心歸漢

諸葛亮時代,西部各郡為何仍然人心歸漢

曹魏方面的雍州刺使郭淮,準確地判斷出蜀兵的戰略意圖,就是同時控制五丈原和北原。這樣就直接讓絲綢之路改道,而且徹底切斷了綿延萬里的西部州郡和曹魏核心統治區的聯絡。必然會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第一,曹魏最大的外部財源沒有了。而蜀漢獲得了這個財源。有了錢,蜀漢也可以建立15萬常備大軍來伐魏!第二,西部州郡本來對曹魏就相當離心,這樣一來必然會最終走到曹魏的對立面去。西部州郡的兵員本來就普遍能打,而且出產良馬。想想800年後,宋朝丟掉西北萬里土地的嚴重不良後果,就知道西部州郡的價值。第三,可能也是最麻煩的一點。就是西部大量的匈奴、西羌,弄不好會和蜀漢大規模的聯合,這樣將徹底改變蜀漢方面兵力薄弱的老問題,將具備一舉拿下長安甚至洛陽的實力,那樣曹魏的系統性崩潰將不可避免。

諸葛亮時代,西部各郡為何仍然人心歸漢

郭淮的提議立即點醒了司馬懿。連夜派出出重兵搶佔了北原的制高點。最終蜀軍晚了一步,這個大戰略終究沒有成功。復興漢室的偉業,可能就差了12個小時的時間差。也說明曹魏方面還是有人才,人力資源儲備雄厚。而且曹操時代的選人用人機制還是比較靈活有效的。否則即使有郭淮這麼唯一的一個明白人,如果不能被提前提拔到司馬懿副手的高度,假設只是一個人微言輕的偏將的話,那麼恐怕蜀兵的這次行動就真的成功了。因此說魏蜀吳的競爭,其實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強調的全系統的競爭。熟讀三國並且懂得融會貫通,對當今的全球性大國競爭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前面說了,同時拿下五丈原和北原,有三大重大利好。第一就是把曹魏的絲綢之路變為蜀漢的絲綢之路。另外兩大利好也很重要,在於不用像過去的街亭大戰,

諸葛亮時代,西部各郡為何仍然人心歸漢

就可以讓西部大部分郡縣“自動歸漢”,這樣除了西川和漢中的人財物力。又多出了一個重大的新根據地。第三大利好。就是可以向西部的匈奴,尤其是西羌“借兵”。這一條尤為重要。東漢中期以後,由於內地幾乎每隔20年左右就來一次大流行B,導致漢朝境內的人口,從漢武帝時代的接近6000萬,迅速下降到漢獻帝時代的不到1000萬。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到西晉統一,也沒有恢復的1500萬人。相反。長城沿線和部分內遷安置的5胡,在漢末就超過了800萬人!如果加上留在草原和大漠深處的,5胡的總人口絕對超過東漢內地。西晉時代開始的“五胡亂H”,司馬氏家族的花樣作S只是一個次要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還在於內地和邊疆人口的倒掛。內地富饒氣候也好。能活在在魚米之鄉,誰願意在沙漠裡過一年到頭吹西北風的苦日子?因此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已經形成了大規模進入中原的巨大的“隱形堰塞湖”。

諸葛亮時代,西部各郡為何仍然人心歸漢

那麼在東漢末年,甚至在三國大亂的時代,為何五胡都沒有敢真正踏入中原半步呢?這就在於兩漢實在是太強大了。居然把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巨大的草原帝國給徹底的打崩,然後消失了。後來的大唐和大明早期的武力值也很強,但是誰也達不到大漢把對手“打沒了”的狀態。可以說大漢的軍威是真正無人敢挑戰。到了東漢中期以後。匈奴日益式微。相反青藏高原邊緣的西羌開始崛起。但是仍然讓馬援等東漢名將收拾得服服帖帖。正是因為五胡在漢末的邊境已經形成到了人口堰塞湖,因此東漢的西部各郡老百姓,仍然希望保留大漢的名頭,因為只有大漢才能威震萬里,雖遠必誅。五胡人口再多,馬匹再壯,也不敢造次。而如果大漢沒有了。換成了一個曹魏?對西部不論是大漢臣民還是隻認實力的五胡來說。曹魏是什麼?能吃嗎?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