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孫策臨終時,為孫權留下兩位託孤大臣——張昭和周瑜,並叮囑:“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而且,孫策還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這個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孫權不能成事,那你張昭就可以代替,而如果我軍終究無法在亂世中立足,那你就帶領我軍向西投奔最強盛的力量,不必再有所顧慮。

孫策這個臨死前的表態,和劉備託孤於諸葛亮一樣。但就當時東吳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來看,孫策的表態較劉備更加真心實意。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那麼張昭是誰?

張昭字子布,生於公元156年,卒於公元236年。徐州彭城人(今江蘇徐州),他是傳統的吳地人士,張昭自幼好學,寫得一手好字,很多人都想和他交好,但都被他拒絕了,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而孫策愛才聽聞張昭大名趕忙去請,直接許給張昭長史的官職。孫策還把他在江東地盤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交給了張昭處理,可見對他信任之深,張昭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將大小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1、性格剛直、倚老賣老

由於張昭是東吳的老臣,又被孫策託孤,因此頗有自豪感,甚至倚老賣老。另外,張昭性格剛直,說話不加掩飾,經常好心辦錯事,弄得孫權下不來臺。

一次,孫權設宴款待群臣。酒席上,好酒的孫權讓大家一醉方休,興高采烈。張昭一聽,怒不可遏,立即憤然離去。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孫權不知道怎麼了,立刻制止他說:“大家共同歡樂,公為何發怒?”

張昭怒懟道:“從前的商紂王也這樣飲酒作樂,他也認為這是好事情,沒有什麼不好。

張昭一言一語把孫權的酒宴全毀了,他自己也在部下面前折服,豈能不氣。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2、赤壁之戰,張昭建議投降

當時勢力強大的曹操,曾寫信給孫權,告訴他: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孫權賢侄,你要認清形勢,若能立即投降,我保你衣食無憂。若是學習劉備,我讓你連褲衩子都穿不上。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孫權拿到曹操的信,心中很惶恐,把信拿給眾人看,結果眾人“莫不響震失色”,都將目光投向江東“大佬”張昭的身上。

張昭一看眾人都指望自己拿主意,躲是躲不掉的,於是提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咱們投降吧!

因為這句話,張昭被貼上了“投降派”的標籤,讓他一輩子都揮之不去。

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為何都不用張昭,讓他出任丞相?

綜合來講,張昭在赤壁之戰前的表現讓孫權大失所望,在加上張昭的資歷、能力、性格和政治身份也不符合孫權對東吳丞相的要求。

因此無論群臣怎樣舉薦,孫權就是不同意張昭出任東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