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提到足球明星,你可能會立馬想到C羅、梅西、內馬爾;說到世界盃,你可能還會想到巴西、德國、義大利。作為四年一次的國家級賽事,每一次世界盃,都會吸引眾多狂熱的粉絲為之瘋狂。炎熱的仲夏,大家三五成群熬著夜、擼著串,一邊喝著冰涼的夜啤,一邊為每一次進球歡呼。

但是,這種粉絲行為,可不是這個時代的專屬,早在足球還叫“蹴鞠”的時候,就有大批先人們為之“痴迷”!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2004年初,國際足聯透過各項考證,確認足球的起源是中國,其前身就是“蹴鞠”。

2006年5月,蹴鞠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於其最早的記載,可見於《史記·蘇秦列傳》,在蘇秦遊說齊宣王這一歷史事件中。蘇秦描述臨淄地方風貌時,曾提及蹴鞠:“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而在《太平預覽》中,也有關於蹴鞠起源的記載:“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令軍事無事,得使蹴鞠。 ”由此可見,大約早在黃帝時期或戰國時期,蹴鞠就已經存在。而最初,也並非完全用於娛樂,則是用於訓練將士體能與技巧。

在漢朝,作為一名“超級球迷”,高祖劉邦充分發揮了自己身為帝王的特權,大力推行蹴鞠,將自己的愛好發展成了一項專業、成熟的運動。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他在皇宮內建造了專業的蹴鞠場,四周設有圍牆、看臺,將其稱為“鞠城”。在比賽的時候,分為兩隊,各隊隊員12名,以雙方入門球數定勝負。

彼時,所用的球還是實心,運球時因為重量大,不夠輕便靈活,但是,此時已基本具備了現代足球的雛形。劉邦之後,漢朝歷代帝王中也不乏喜歡踢球的,比如漢武帝劉徹、漢成帝劉驁,每每有賽事,還常令文學侍從即興作《蹴鞠賦》助興。

因為蹴鞠盛行,漢朝還專門編撰了研究此運動的著作《蹴鞠二十五篇》,這也是我國最早關於體育的專業書籍。班固在編撰《漢書·藝文志》時,將其列為兵書,歸屬於訓練士兵技巧的軍事用書,但是,最後卻失傳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產力、技術的進步,蹴鞠所用球的製作,也在不斷改進。一直到唐朝,手藝師傅開始用動物膀胱替代之前的材料。先是將膀胱充滿氣,然後,使用八塊皮革將其細密縫合。此時製造的球,不僅變得更加輕便,還兼具彈跳性,與現代的足球更相似。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因為球的改進,蹴鞠的規則與方法,也有了一些改變,讓蹴鞠變得更加娛樂化。

球可以踢得更高,所以,球門被設置於兩根三丈有餘的竹竿之上。在規則上,漢朝時雙方隊員都是直接對抗,可身體接觸,難免粗暴。

在唐朝時,賽場中央隔有球門,兩隊各在一側,不直接對抗,以射門數多者為勝。當時,唐太宗、唐玄宗都十分喜歡看蹴鞠比賽,不說上行下效,就蹴鞠本身而言,少有人能抵抗它的魅力。所以,唐朝大官小吏一時都沉迷其中。同時,蹴鞠也不再是貴族、軍隊的專屬,這一運動擴散出去後,民間也常有人以此為樂。如杜甫在《清明》中的描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可見,蹴鞠在當時社會的普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女子蹴鞠也開始出現,只是她們蹴鞠不以射門為目標,而是以踢的高、踢出花樣、踢的漂亮為能事。到元朝之後,蹴鞠成為了一項全民熱愛的戶外運動,女子蹴鞠更加常見。明朝畫家杜堇所畫的《仕女蹴鞠圖》,畫面中描述的就是仕女於花園中蹴鞠玩樂的場景。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然而,與現代女足不同的是,彼時女子蹴鞠以表演為主,所以,對女子的身段、外貌、技藝的要求,都比較高,以至於,女子蹴鞠又被稱為“美人蹴鞠”。

如:明錢福在《蹴鞠》中所描述的:

“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

幾回蹴罷嬌無力,恨殺長安美少年。”

可見,女子蹴鞠與男子蹴鞠,展現的力量感完全不同,另有一種綺麗風情。只是可惜,五代之後女子纏足開始盛行,女子蹴鞠也就漸漸沒落。

到了宋朝,蹴鞠球的製作工藝再一次得到突破,形成了標準化的製作流程,球的表面從唐朝的八片變為了十二片,原料上使用熟硝黃革,實料輕裁;工藝上密砌縫合,線角絕不外露。每一個球完成後,重量要正好十二兩,外形上要“碎湊十分圓”。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一個狂熱的球迷,他的球技也是遐邇聞名,尤善“白打”,可謂是靈活多變、“球隨心動”,甚至,能做到“終日不墜”。北宋畫家蘇漢臣曾以趙匡胤蹴鞠的場面為其作畫,最後,成就了《宋太祖蹴鞠圖》,真跡藏於上海博物館內。

而北京博物館,也藏有此畫的臨摹版,畫面整體用色淡雅別緻,畫面中趙匡胤正與其弟趙光義蹴鞠,石守信、趙普、党進、楚昭輔等四位開國大臣,在一旁觀看,熱鬧的場景氣氛活靈活現。北宋年間,除了趙匡胤,宋徽宗趙佶也是一個愛蹴鞠的。

但是,與他本人相比,陪他蹴鞠的官員高俅則更出名,不僅是因為他高超的技術,還因他憑藉蹴鞠這一“奇技淫巧”一舉獲得了皇帝的寵愛。從區區市井小民一躍成為殿前都指揮使,可謂是鯉魚躍龍門,一朝得勢,風光無兩。與此同時,無論是在北宋的汴梁,還是後來南宋的臨安,城內都曾聚集著一批職業蹴鞠人員,他們會定期到宮內的蹴鞠宴會上進行踢球表演,並以此為生,且算地位較高的人員。

不管是平民逆襲的傳奇事蹟,還是職業蹴鞠表演人員的誕生,這些都在無形中,提高了蹴鞠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刺激了蹴鞠的發展,加之蹴鞠製作技術的進步,這一切都引起了足球發展的第二個高潮。

中國古代對足球有多痴迷?若現代跟古代一樣,中國早成足球王國了

到了南宋時期,蹴鞠的各項規章制度,更為健全。

當時,球員組建了博納養生杯(與如今的中超聯賽相當),球員團隊命名“齊雲社”。這個專業的蹴鞠團隊,算是我國最早的單項運動協會。同時,“齊雲社”還制定了謙讓、志誠、尊重、溫良等十項重要的賽場章程,戒酒色、多言、猖狂、賭博等十項球員禁戒。

不僅如此,此時每位球員的站位,也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武林舊事》中,就有一份歷史上最早的“首發名單”。名單中將參與築球的三十二人的位置一一標明:

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

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

至此,我國最早的球隊章程,初見雛形。

參考資料:

【《史記·蘇秦列傳》、《太平清話》、《足球的起源: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