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皇帝雖有多位嬪妃,但是在名分上還是要“正嫡妾”,明確各人的尊卑,即使繼室可以手握治理內政之權力,但是也並不能享受“皇后”這一正妻的位號,可見皇后與嬪妃之間有著一條明顯且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存在於後與妃之間明確的尊卑高下關係就體現在了後宮禮儀制度上。

禮儀制度雖然在表面上看來只是在形式上對百姓顯示著皇家的威嚴與高高在上,但是在更深一層面上後宮嬪妃各方面的差別同樣也是封建社會尊卑等級制度的一種體現方式。要想了解皇后與嬪妃之間在諸多方面存在的差別,首先就要明確古代人民對於皇后的“神化”。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一、皇后被神化”

中國古代的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為了表明自己的帝位屬於“君權神授”,證明自己君臨天下的合理性與權威性,一直都在刻意地修飾自己,而史官也會順應聖意在帝王身上新增許多的神化色彩。

這種神化內容或是皇帝出生時伴有祥瑞之兆,如金世宗完顏雍出生時紅光照室,有黃龍盤旋於產床之上,或是皇帝的長相異於常人,一般都是“隆準龍顏”等等,雖然在今天看來較為可笑,但是在迷信思想流行的古代確實愚弄了全國百姓,達到了鞏固統治秩序的目的。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既然帝王的出生都不同於凡人,那麼皇帝的妻子自然也不會是尋常之人,身上同樣籠罩著一些神秘色彩。《金史》中就有許多關於皇后出生時的祥瑞之兆描寫,為鳳冠之上增添了神聖的光環,也讓天下臣民對皇后尊崇的地位更存敬畏之心。

早在周朝時皇后與嬪妃之間的職責就已經有明確的劃分:皇后正位宮闈,與皇帝相同;三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二十七世婦主持喪禮、祭祀、宴請賓客,八十一女御負貴皇帝的生活燕寢。皇后作為帝王的妻子,身上所擔負的責任是非常重要的。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首先皇后作為後宮的最高領導者,不僅要處理好後諸多事宜如祭祀、冊封、法紀、酒食、節慶等,還要睦妃嬪,廣繼嗣,協調各宗族宗婦的關係,更要以身作則,成為天下萬千女性的代表與楷模,彰顯出母儀天下的風範,這是皇后身上第一重要的職貴與作用。

其次,作為正妻嫡母,需要對各皇室子女的成長教育進行一定的監督與培養,以使皇權能夠順利過渡得以承襲;再次,皇后在管理後宮妃嬪、女宮、等各色人等時可以依據律法宮規對其進行懲戒,以體現內廷的管理制度的權威性,保證後宮運作的秩序;最後,作為皇帝的賢內助,在皇帝做出不符合帝王身份的言行舉動時要予以進諫,進行勸導。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二、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金代初期時的等級觀念並不明顯,建國之初在政治上採取的是具有貴族民主政治意義的勃極烈制度,遇有未決之事自下而上各陳其策,君臣之間禮節尚不嚴格,但是隨著皇權的逐步加強,統治者頒行了禮儀制度,尊卑等級觀念開始出現。

而在後宮之中,同樣為了體現后妃的尊卑有別,禮儀制度在稱號、冊封、寶璽、車輿服飾等各方面進行了規定。這些禮儀之制不僅是維繫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手段與方法,也是女真統治者向中原文化學習的個重要方面。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1。皇后冊立禮與皇后恭謝禮

“皇后”這個稱號從秦始皇設立以來,歷經兩千餘年,直到清朝滅亡都未曾改變過,而嬪妃的封號卻是歷代都略有增減,有所變化。要成為皇后必須要經過皇帝冊立,冊立的禮儀也極為莊嚴隆重,程式細緻而繁瑣。

《金史·禮志》中以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冊立徒單氏為例描述了金代皇后冊立禮的程式及規模。首先在冊立前一日就要將百官及冊使、冊使副位、典儀等參與人員的位置預先設定好。冊立當天,各個負責的官員各就其位、各司其職,百官要身著朝服集聚在朝堂之上,等皇帝就座之後,儀式正式開始。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冊立使等人接受冊立聖旨後去到皇后處宣讀聖旨並奉上冊寶,此時內外命婦也一併在指定地點侍立迎候皇后。當皇后接受冊寶,內外命婦朝拜以後,典禮結束,冊封第二日,皇后要會見百官及宗室宗婦,並設下宴席。另外在冊立禮儀進行的過程當中,參與人員的站位、禮樂、程式的先後順序都有細緻規定,其隆重程度僅次於天子,在客觀上起到了抬高皇后地位的作用。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2。皇后宮內官署

皇后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官署,負責後宮的管理。皇后管理後宮諸多事宜,個人有限的精力使得她不可能事事親為,需要權力下放給一些可以信賴的人以從旁協助,執行命令,女官群體應運而生。金代女官憑藉自己的才幹,輔佐後將本應繁雜瑣碎的宮廷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保證宮闈的正常運轉。

這些女官與皇后經常接觸,在宮中的地位一般都比較高,按照禮儀制度的規定根據職位的不同,有不同的品階與相應的俸祿,一般為正五品到正九品。雖然她們與外廷官員一樣有品階,但是已然完全不同。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首先她們的存在就只是為了服務於皇宮內苑的皇帝及其眾多嬪妃的日常生活起居,由史料可以看出,經籍紙筆、床褥雨傘、衣服飾品、飲食湯藥等事無鉅細都是由這些女官負責,所以她們是不可能隨意出入宮禁內苑,更不可能被外放做官的。

雖然名義上為“官”,但是實質上都是服務階層的宮人,女官的充其量就是高階侍從,與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官吏相差甚遠。而且由於身處後宮之中,她們也都算是皇帝的女人,有時候也會被皇帝寵幸,盡到妻妾義務。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3。后妃的車輿冠服區別

后妃之間的第三個差別體現在車輿冠服方面。中國古代的車輿冠服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出行工具或穿衣戴帽,它是某種等級與身份的代表,是政治地位的象徵,如同古代社會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所著衣物的顏色、圖案、樣式等就有嚴格的要求與限制。而後妃按照禮儀規定在不同的場合著不同的服飾,乘坐不同的車輿,區別細緻而嚴格,等級森嚴,不可逾越。

金代初期並沒有車輿方面的禮儀規定,一方面是由於當時女真還處於部落聯盟階段,各項政治制度都沒有完備的建立,更不用說是顯示皇家威儀的禮儀制度;另一方面就是金初生產力低下,經濟發展薄弱,社會並不發達,不具備建立車輿冠服制度的經濟基礎。所以在金之初期的內廷,如遇雨雪天氣,即使是妃也要除去鞋襪,光腳而行。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隨著金伐遼克宋後,虜獲了各種儀仗車輿裝置,才存了車輅之制。經過熙宗、世宗朝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明確完備的車輿制度。《禮志》中還詳細記載了車輿的圓輅、重簷、方輅、五華、亭頭、平頭六等之制,詳細規定了各種等級的大小規格,每種車所用的馬匹數量、駕士人數、所用行障的規格以及隨侍人員等。

皇后所乘殿車之四角、頂蓋均用的是金鳳,而妃子所用為金孔雀。皇后所用之金鳳,是與皇帝所用的龍配飾所對應的,表明了皇后的正妻地位,是其他妃嬪所不能及的。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在古代透過所穿著服飾的顏色、花紋式樣等同樣也可以判斷一個人身份和地位。宮內各個等級的人員所著服飾冠皇都有專門的相應規定,各人在等級規定內穿著,不能混同,不得逾矩。查閱《金史·禮志》同樣詳細記載了皇后與嬪妃所穿冠服的材質、飾物等,從中可見皇后服飾的繁瑣、華貴與莊重。

4。嫡長子繼承製度與其他區別

后妃之間的第四個差別就是所出子女的身份問題,涉及到了嫡長子繼承製度。在後宮之中,母親血統的高貴性決定了子女的出身。金代在熙宗朝時建立了預立太子制,世宗朝時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徹底取代了金初的諾班勃極烈制度,從而與以前歷代宗法制度中“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皇位繼承原則趨於一致。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這一制度與妻妾制度互為表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繼承中的矛盾問題。而皇后身為正妻,生育出的後代即為嫡子,按照皇位繼承原則是為接替權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而作為妃嬪即使再得寵也是屬於妾的地位,所生育的子女也只能是庶出的身份。

皇后與妃子之間還有其他一些細節的差別。如來嫡子順利繼承皇位,皇后就晉升為皇太后,即使皇后無所出,仍然可以以新帝嫡母的身份被尊為皇太后。另外,皇后享有生前上尊號,死後獲得諡號的權利。這諸多的不同目的就在於抬高皇后在後宮中的獨尊地位,在後宮之中享受各方面的最高待遇,進而維護中國傳統的宗法等級制度。

金代后妃的禮儀制度,以及金代后妃的上下區別!

三、總結

禮儀制度與法制不同的是它在精神層面上灌輸給人們一種思維定式,使人們自覺遵守本階層的相關制度規定,在生活中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杜絕逾矩現象的發生,主動地去維護等級制度的存在與進行。

完備的後宮禮儀制度將皇后與嬪妃之間區別開來,同時將後宮各級人等的日常行為限制在各自的範圍內,使后妃的言行舉動符合封建社會傳統的儒家規範,避免有人產生逾矩越制的行為造成後宮管理秩序的混亂,這樣既有利於統治者對她們的管理,維護後宮穩定的運作秩序,又能體現皇家森嚴的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