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還有一個外號叫基建狂魔。他在位36年,建立了不少龐大的工程,如長城、秦始皇陵、靈渠、都江堰等等,無一不是大秦帝國強大的見證。毫不誇張的說,基建方面秦始皇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今天就來說說,他修建的另外一個令人不可思議、可以稱之為千古絕唱的工程:秦直道。我們都知道雜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有詩為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直到現在,它們都還是令人頭痛不已,即便有著科學除草方法,只要一不留神,便會重生。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然而在幾千年前,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初衷修築的路,在被使用的兩千多年裡,路面幾乎寸草不生,即便後來被清朝廢棄,也沒見多少植被出現,就算有也十分低矮,不會超過膝蓋。那麼人類歷史上可以稱之為第一條高速公路,能有如此成績,主要還是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修路的土質,有大文章

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途經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陝西省,因此必經之地就有著兩種土質,一種是沙土,而另外一種就是黃土。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沙漠地區本來水分就比較少,因此一般不會有植物長出,不然也就不會有“綠洲”這一詞,凸顯沙漠中行走的人對水的渴望。而黃土中還是有少量水分,因此為了“防止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事件發生,於是在該區域修築時,會是在道路兩旁架起大鍋,將黃土挖出來之後,在大鍋之中進行炒熟,再加入一些鹽鹼,然而再將這些黃土重新埋於地下。

除此之外,還有一道工序,就是反反覆覆夯實土壤。這點相信都十分好理解,透過不斷地夯實,將土壤變得就像是一塊石頭樣。如此一來,等於是斷絕了野草的生長條件,其他很多植物想在這樣的土質中生長,幾乎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說直白點,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由於秦直道是軍用途徑,因此如果有人被發現偷懶,或者以次充好,他們的下場往往是非常慘的,輕者受到刑法處置,重則禍及家人。雖然有“天下苦秦久矣”的語句,但是修直道的時候,或許當時勞動力和百姓們都非常的賣力,因為對匈奴入侵都十分的痛恨。

此外直道全長700多公里,這麼大的工程直接是大將軍蒙恬負責,也就不存在承包商在中間吃回扣。也就意味著直道的修築都是軍事化管理,而不管什麼時候,軍人的身份是服從,因此不存在偷工減料,也不敢渾水摸魚,這樣的工程怎麼可能會是豆腐渣工程呢?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直道在修建出來以後,就一直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率十八萬大軍沿秦直道北上,巡視朔方,威震匈奴。三國時曹操也在曾率50萬大軍沿秦直道前往匈奴邊界,迫使匈奴放了蔡文姬回中原。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時多次走秦直道。

因此常年人們以及車馬的走踏,路上根本沒有長草的機會。這就是應驗了一句老話:“世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當然也是因為古代沒有大貨車,不會存在超載,對地面的損害也很小,才能儲存至今。畢竟現在不管國內外部分水泥路、柏油路上都可以看到雜草,就是因為路面被損壞,讓雜草有了可乘之機。

當然秦直道沒有多少雜草,也跟地理位置有關係,因其恰好是在北方。如果在南方,瓦縫磚縫都會長草,不常走的水泥路,切的伸縮縫都長草了。有人會說,直道土壤反覆夯實提煉,可以抵擋潮溼的天氣,但是也不要忘記一個詞語,水滴石穿,任你直道再堅固,也敵不過歲月的侵蝕。

秦始皇修的路,為什麼兩千多年過去了,路面上沒有什麼雜草

秦直道,是秦始皇身後回宮的最終一條路,也是華夏文明不斷進步的見證者。它的修建,或許並沒有什麼高科技水平可言,它的每一寸土地也都是人力做出來的,耗費了巨大的心血。

反觀現在,有些道路沒幾年就已經坑坑窪窪,有的甚至更短。只能說,不是我們的技術不過關,只是與國家的契約精神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