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江南稻作文化,解讀正宗“稻香村”!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江南的農耕經濟發達,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之地稻產豐富,人民富足,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美譽,江南的稻作文化,也成就了當地美食的發展,比如赫赫有名的傳統糕點老字號——稻香村。而現在關於正宗“稻香村”卻有了爭議,一家是蘇州稻香村,另一家是北京三禾稻香村,下面我們從地理環境和歷史淵源來探究誰才是正宗。

首先細考我國的食俗文化,不令人聯想到流傳很廣的那句論斷——“南稻北麥”。我國地大物博,因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劃分為南方和北方,而處於江南的蘇州,稻作文化源遠流長,是享譽全國的“魚米之鄉”,也是全國著名的“糧倉”。蘇州因物饒豐富,在點心這樣奇巧吃食上的追求很高,且獨成一派形成蘇式糕點,並因其味道美妙,口感細膩,製作工序繁多,做法精細,被眾人喜愛。“稻香村”便是起源並發展於江南的糕點品牌,始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姑蘇城,是蘇式糕點的代表。

從江南稻作文化,解讀正宗“稻香村”!

有文獻記載,稻香村(現通常指蘇州稻香村)自1773年在蘇州觀前街開設第一家店,深受人們的喜愛,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後讚歎:“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題匾額,從此稻香村名揚天下。

從江南稻作文化,解讀正宗“稻香村”!

“稻香村”的發展除了與江南稻米生產歷史悠久有關,也得益於天獨厚的經濟條件,以蘇州為代表的吳中地區,明清時期經濟比較繁盛,官僚富紳更加追求生活品質,有“吳俗習尚奢華”的說法,這樣的背景也為南味糕點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雖然歷史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也都有過稻香村,但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江南戰亂,姑蘇人士分赴各地為謀生而開,從手藝傳承上來講,與蘇州稻香村基本沒有淵源,蘇州稻香村才是現在唯一嫡系傳承。目前,蘇州稻香村在全國各地開花,產品也出口到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一家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北京三禾稻香村成立於1983年,是一家借“稻香村”旗號成立的新企業,品牌起源要比蘇州稻香村晚200多年。最初也是專攻南味點心,近年來走上了宣傳“京味”的路線,除了糕點還兼營滷味、熟食等雜食,主要分佈於北京及周邊地區。

從江南稻作文化,解讀正宗“稻香村”!

“稻香村”在江南誕生,可謂是天時地利與人和,而這個字號的發展和弘揚,主要得益於蘇州稻香村的二百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和技藝傳承。2006年,蘇州稻香村集團被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它不僅具有醇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背景,更承載著老一輩人的文化和生活記憶,是幾代人辛勤勞作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