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靜坐修心之帛書老子《德道經》本義求真(十二)無為而無以為

靜坐修心之帛書老子《德道經》本義求真(十二)無為而無以為

靜坐修心之帛書老子《德道經》本義求真(十二)無為而無以為

今本德經第四十八章(11)

分段解析(一)

甲本:全部缺失。

乙本: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雲。

王本: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站長解析:

甲本缺失,以乙本補上。

“為學”,在古代為政教,禮樂之學,即學問,學識。“益”,《說文》曰:益,饒也。本義為水溢位,漫出,增加,富足之意。

“聞”,《說文》曰:知聞也,往曰聽,來曰聞。大學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損”,《說文》曰:減也。本義為減少,貶抑之意。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意譯應為:做學問講的是每天要進步,要有更大的收穫,而修道則剛好相的,每天要自省是否對名與貨的貪婪有所減損,能否達到“弗為”,“知足”,“清靜”,“虛無”,“不欲”,“無為”等境界。

本義求真: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

分段解析(二)

甲本:全部缺失。

乙本:雲之有云以至於無囗囗囗囗囗囗囗

王本: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站長解析:

甲本缺失,以乙本結合王本補上。重點分岐是“無不為”和“無以為”。

多世傳本中,與王本中的“無為而無不為”一致,但結合下文的“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發現,表述自相矛盾。再加上“無不為”的想法有主動索取,有所圖謀,非老子無為思想。

若用“無為而無以為”,則與“無為”,“無事”,“恆無事”一致,且在帛書老子甲本德經開篇便闡明瞭上德之性,即“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

本義求真: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以為。

分段解析(三)

甲本:取天下也恆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乙本:取天下恆無事及其有事也囗足以取天囗

王本: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站長解析:

甲本缺失13字,結合乙本與王本補上。

“取”,《說文》曰:取,捕取也。甲骨文中,左邊為耳朵,右邊是手,為用手割耳朵,為古代作戰,以割取敵人首級或左耳來邀功。河上公注曰:取,治也。即無為而治。所以站長認為“取”,不僅是治理之意,更表達了治理有方。

“恆無事”,即帛書老子德經,今本第八十章中的“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朢,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安居樂業的狀態。

“及其有事”,即帛書老子德經,今本第五十七章中的“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昬;人多知巧,而何物茲起;法物茲章,而盜賊多有”。

本義求真:

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最後站長把分 段校對的本義求真彙總如下:

帛書老子11(今本德經第四十八章)本義求真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以為。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未完待續——-

靜坐修心,延年益壽,改善心性,找到真我

本文釋出自知卜易社“站長帶你飛”平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