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我方三萬人,對方足有二十萬人,這仗該怎麼打?韓信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背水一戰,三萬人一個都不能跑,要麼掉水裡淹死,要麼戰死,看著辦吧。所以說,從古至今,會打仗的人都狠,對敵人狠對自己人更狠。而歷史彷彿也害怕狠人,井陘之戰中韓信以區區三萬士卒成功擊敗趙軍20萬大軍, 堪稱是古代戰爭史上奇蹟。

奇蹟之所以是奇蹟,就是因為它很難再現。按理說像是背水一戰這種,投入本錢小,而成功的收益巨大的方法,應該受到後世追捧,而成為爭相效仿的物件,但在之後長達兩千餘年的戰爭中,鮮有人使用此計,而那些拙劣的模仿者也都是以失敗告終的。背水一戰這一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到底隱藏著哪些玄機呢?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一、背水一戰的破解之道

井陘之戰發生在楚漢相爭的公元前204年。在這一時期,秦國滅亡,中原大地上形成了兩個聯盟陣營,一個是以劉邦為首的漢陣營,另一個則是以項羽為首的楚陣營。在井陘之戰的前一年,劉邦一把全壓在睢水之戰上,結果被項羽半日之內大破五十六萬大軍,“睢水為之不流”,直接連褲衩都賠了出去,差點自己都回不來,所以只剩下小貓兩三隻。正是這個時候,韓信提出了開闢北方戰場的建議,在成功滅魏破代之後,韓信聯合張耳想要越過太行山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與成安君兩處合兵二十萬駐紮井陘口防禦。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勝負的天平就幾乎無限傾斜向趙軍,韓信的漢軍屬於客軍,遠道而來,加上井陘口的地形非常不利於糧草運輸,後方補給必然很成問題。趙軍只要憑藉營壘壕溝固守,那韓信的三萬人就得被活活拖死在井陘口。所以,當時廣武君李左車提出的意見就是,以一路三萬人的奇兵襲擾糧道,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補給,趙軍只用駐守就可以了。到時候,漢軍進有二十萬大軍擋路,力戰不能,退又被襲擾,退無可退,韓信和張耳被捏圓錘扁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不得不說,這個計策確實是狠。就連後世被稱為“兵仙”的韓信在得知這條計策未被採納時,也是萬分慶幸,《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司馬遷用了“大喜”這詞,足以見當時韓信有多激動。

李左車所說的計策,其實就是破解背水一戰的最好方法。這也是歷代名將不敢輕易嘗試背水一戰的根本原因。說白了,所謂的背水一戰,不過是作為弱勢的進攻一方,不得不進攻而用的極度危險的招數,只要處於優勢方的敵軍堅壁固守,以不變應萬變,那進攻方就只有等死一條路。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二、好計策必須碰到蠢對手

古代打仗講究人多勢眾,孫子兵法說得好,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圍住敵人,全部吃下。五倍的話,就二話不說直接攻打,如果只有兩倍兵力就能只能分散敵人,前面都是說的取勝知道。像是後面兩方差不多的人馬,雖然可以戰但不一定能贏,如果人馬比敵人少,那就能跑就跑,不能跑就只能避其鋒芒。

這話一點錯都沒有,當時趙軍主將陳餘認為,咱們義軍打仗就得堂堂正正,用詭計就太沒面子了。而且根據當時的戰場訊息,韓信雖然號稱數萬大軍,實際上也就是幾千的水平,跑了千里來偷襲,已經是疲憊不堪。如果這都還要回避,怕是要被天下諸侯嘲笑。要知道,己方可是擁有二十萬大軍,就算是二十萬頭豬,他韓信想要捉完,也得累死。

所以說一個好計策想要成型,必然需要一個愚蠢的對手作為襯托,不然你看《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各種妙計頻出。但對上司馬懿這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沒轍,只得活活被耗死。韓信這個兵仙對上迂腐傲慢的陳餘,結果可想而知。

在陳餘拒絕聽從李左車時,韓信便已然成功,興堂堂正正之陣,在春秋時就已經不用了,宋襄公就是這樣玩沒的,他陳餘還敢這麼幹,自然也只有死路一條。計策不一定要多精妙,只要對手上套就行。韓信正是利用了陳餘的傲慢自大,想要速勝的心理

這當然不能說陳餘是十足的蠢才,只是他面對的韓信,瞬間智力就被拉開了幾個檔次。陳餘在領軍時也沒有保持足夠冷靜的頭腦,甚至都沒有做敵我的力量分析,只是著眼於數量這種紙面上的優勢,顯然是很不靠譜的。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三、韓信背水一戰的底氣

說完趙軍本應有的致勝點,再來看看漢軍這方韓信的優勢,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可能會有敵軍不戰自潰。所以《孫子兵法》才會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韓信方第一個優勢,那就是攜大勝之威,前面我們也說到過,在井陘之戰發生前,韓信完成了滅魏破代,並且是贏得非常漂亮,韓信屢出奇計,也培養出士卒們的信心,這是背水一戰最關鍵的基礎,要是士卒不信任韓信,那到了韓信要讓士卒背水結陣的時候,估計士卒直接就譁變了,根本輪不到趙軍的攻擊。正因為韓信在士卒中擁有巨大的聲望,所以才能保證軍令的正常傳達。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韓信初到井陘口的時候正是處於這種狀態,雖然在兵力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但在士氣上,可以用銳不可當來形容。相對的,雖然對面的趙軍擁有二十萬之巨,但多為新兵,還未經歷戰爭的歷練,只可以打順風仗,一旦逆風,便是潰敗。

謀略的本質其實就是發揮出己方和優勢,讓敵方進入劣勢。現在擺在韓信面前的問題就很簡單了,就是如何用最少的兵,將趙軍誘出固守的營地,並且拖出主力,從而讓另一支軍隊奪下營寨,這就成功了,是的就這麼簡單,這就是韓信用背水陣原因。

己方士氣正盛,所以無往而不利,此時,時間是一切的關鍵,井陘之戰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韓信唯一獲勝的機會,就是趁著士氣未洩,一鼓而下趙軍。拖延日久,即使以韓信這位兵仙的能力也會感覺到棘手。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四、趙軍從頭到尾的配合

好了,現在韓信已經在半夜排出兩千人的輕騎兵,從小道迂迴到趙軍的大營邊上,隨時可以趁著趙軍進攻的時機,成功偷掉大營。正面的一萬大軍也已經越過井陘口,背靠著綿蔓水紮下營盤,現在就看趙軍會不會配合自己的計策,往這個口袋裡面鑽了。

事實上,普通將領平日無論多麼能高談闊論,一旦在戰場上面對當世名將也只有歇菜的分,陳餘看到漢軍玩的這一手背水結陣,直接笑噴,自己可是讀過兵法的,這紮營講究右靠山陵,這樣就不會被偷襲,前方和左邊最好有水澤,這樣敵人進攻的時候,就無法成型。但這背靠著河是幾個意思?仗打起來,只需要咱們這邊趙軍往前一趕,韓信連帶著他的三萬漢軍就只能全掉進水裡。別忘了,一年前劉邦還被項羽趕到睢水,五十六萬大軍被推入睢水,直接將睢水堵斷流了。

說幹就幹,陳餘二話不說,立刻命趙軍出營應戰,在他看來,這不過就是二十萬對一萬的趕鴨子游戲,剛開始的時候也確實如此,韓信見趙軍攻來,二話不說直接丟掉旗鼓儀仗,佯裝敗逃,全力向河邊奔逃。陳餘和趙王這一下開心了,就這?還稱為兵仙?立刻全速出擊,全力進攻背水陣,想要直接將漢軍趕下水。

眼見著趙軍上鉤,埋伏在趙軍大營邊的兩千輕騎,迅速出擊,搶佔趙軍營地,並在營地遍插漢軍旗幟,這一手韓信玩得非常溜,也非常有效,後面垓下之圍的時候,韓信也用過,那就是四面楚歌,連項羽都中招了,區區陳餘也沒有玩出什麼花樣。眼見背水陣久攻不下,陳餘回身一看,好傢伙,自己營地已經全被插上漢軍紅旗了。

趙軍頓時大亂,成軍不久的弱點暴露初來,紛紛四下潰散,想要收攏都沒辦法,加上韓信領著漢軍以及搶佔趙軍大營的輕騎兩面夾擊,趙軍想要不敗亡都難。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五、背水之戰的要素總結

由此可見,韓信背水一戰之所以能夠做到置之死地而後生,贏得酣暢淋漓的大勝,總結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軍隊命令能夠被兵士有效執行。二是遇到一個極其配合的對手,注意,這二點缺一不可。

光是三國時期模仿背水一戰就有兩次,其一是徐晃,面對趙雲這樣的名將也敢玩一把背水陣,結果就是士氣大洩,一戰全軍崩盤。其二就是非常有名的街亭之戰,馬謖就效仿韓信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思想,來了一出捨棄水源,登山據守。妄圖複製韓信的奇蹟,結果被魏國名將張郃團團圍住,被打得潰不成軍,成就了”失空斬“這樣的京劇名場面。馬謖失掉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此失敗。到了北宋末年,金軍攻宋時,宋軍又來了一次臨水結陣,向死而生,結果被五百金國騎兵全趕下了河。

不是說背水之戰沒人用,而是自韓信之後用過背水陣的人都沒了,背水之戰強調的並非防守,而是速勝,韓信領著三萬軍隊是要進攻趙軍,只是苦於趙軍的堅守策略,所以才採用背水陣誘敵。關鍵還得看那兩千偷家的輕騎兵。後人倒好,一個個只記得了“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畫虎不成反類犬,在無法速勝,又外無接應的情況下山寨背水一戰,能成功才怪呢。

最關鍵的是,之後很難找到一對像韓信和陳餘段位差距這麼大的對手。韓信能一步步分析敵我的優劣勢,一步步將己方士兵的戰力調動起來,同時又能有目的地將陳餘引匯入錯誤的境地。而陳餘自始至終都傻傻地跟著韓信的計劃在走,要不是趙軍被全殲之後,陳餘被殺,幾乎都會有人相信他是漢軍的奸細了。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背水之戰是與兵法不符的,認為駐軍就應該“右倍山陵,前左水澤“。這當然不錯,但這只是實施層面的東西,韓信根本就不在這個層次,雖然說背水結陣確實會讓士兵陷入絕境,但也會激起士兵不得已而斗的精神氣,只是這股精神氣無法長久,所以兵法上有言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快速利用起這股士氣,用於快速瓦解敵軍,這個時候,就能發生以少勝多的奇蹟,但是一旦拖入持久戰,比如馬謖失街亭時的窘境。那士兵計程車氣就會迅速流失,不戰自潰。

能所做到以少勝多的古之名將本來就不多,除了像是項羽這種純武力派,靠著自身強大的魅力,以破釜沉舟激發鬥志,完成過韓信背水一戰類似的效果,其他的都幾乎沒有成功過。這當中也有用過就不靈的原因在裡面,背水一戰這樣出奇制勝的套路,韓信用過一次,後來的人自然就會知道里面的門道,想要再次上同樣的當,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再遇到陳餘一樣的將領。

韓信用兵,以正合以奇勝,靈活用兵,最終以少勝多,核心在於瞭解對手,面對什麼樣的對手,採用相應的計策,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只是糾結計謀不符合某一條兵法律條,那便會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