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韓信是西漢王朝建立的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時人對其的評價。自“漢中對策”之後,劉邦對韓信刮目相看,於是按照韓信的計策部署軍隊,向東進擊,楚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韓信作為漢軍大將,多次參與到漢軍的重要戰役之中。

韓信主要指揮了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三次較為重大的戰役。這三次戰役可以是韓信戰爭藝術的得意之作,也標誌著韓信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一、臨晉關之戰:避實就虛的小規模奇襲戰

漢二年,劉邦率領五路大軍圍攻項羽,在彭城被項羽擊潰,各諸侯紛紛棄漢投楚,漢軍頓時陷入不利局面。此前投漢的魏王魏豹假借回封國探望患疾親人的名義背叛劉邦,派兵封鎖黃河關隘,與楚媾和。劉邦此時與項羽激戰,無暇顧及,遂派酈食其前去說服,但未起到任何效果。

為了消除漢軍控制區域周邊的威脅,同時也為了開闢北方戰場,以形成對西楚的包圍之勢,在漢二年八月,劉邦任韓信為左丞相,率兵偷襲魏豹,以圖儘快解決這個“肘腋之患”。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有關“臨晉關之戰”的過程,太史公在《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僅有數語,但我們仍可以看出韓信在用兵上的足智多謀:“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從作戰過程來看,韓信可謂是採用了“避實就虛”的作戰方法。

韓信深知魏豹會在臨晉關設重兵把守,如果正面從臨晉關渡河強攻,即使擊敗其軍,也必然會損失慘重。因而他一方面以部分漢軍在臨晉關陳設船隻,大造聲勢,讓魏豹對其從此渡河深信不疑,從而忽視魏地其他城池的守備。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另一方面他又安排主力在另一渡口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擊魏軍的戰略要地安邑。韓信“多取罌缻,以木縛之,浮於水以當船”本就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渡河策略,而韓信主力突然從天而降,出現在要地安邑,更讓魏軍軍心動搖,只能分兵迎擊韓信。

這就緩解了臨晉渡河的壓力,最終達到全部漢軍渡河佔領魏地的目的。可以說韓信的這種安排充分顯示了其用兵之“奇”,達到了一種速戰速決的突襲效果,這使漢軍得以俘虜魏豹,以最小的代價平定魏地。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二、井陘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範例

臨晉關之戰獲勝後,韓信主動向劉邦提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計劃,於是劉邦派遣韓信與張耳共同引兵數萬向東,進擊趙國和代國。九月,韓信攻取代地並擒獲代相夏說,決定東下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歇與成安君陳餘聽聞韓信率兵前來偷襲,在井陘口舉兵二十萬,準備迎擊漢軍。

對於漢、趙兩軍來說,這是生死攸關的關鍵戰役。戰前統帥陳餘與趙王歇絲毫沒有對敵情作提前作詳細的瞭解與分析,而是盲目自信,將趙國二十萬軍隊全部部署在井陘口附近,企圖以自己兵力上的優勢合圍並全殲漢軍。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相反,廣武君李左車卻對敵我雙方的形勢洞若觀火,向陳餘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態勢以及地形條件:首先,他認為雖然韓信滅魏取代,兵鋒正盛,同時又有張耳率軍跟隨銳不可當。但其勞師遠征,“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後後爨,師不宿飽”,只能速戰速決而不能持久。如果斷其糧道,必然導致軍心大亂。

其次,井陘口道路狹窄,“車不得方軌,騎不得同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這種地形有利於以小股部隊進行截擊。因而他建議,自己以奇兵三萬對韓信、張耳的輜重、糧道進行襲擾,陳餘則堅守勿戰,使張耳、韓信軍隊“前不得鬥,後不得還”,這時再以小股奇兵偷襲其後動搖軍心,這樣二人便不戰自潰。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但陳餘自恃兵多,最終拒絕了這一良策,致使趙軍錯過了殲滅漢軍的最佳時機。反觀韓信,在開戰之前就已派人偵察趙軍動向。當偵知李左車之策不為陳餘所用之時,“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可見在韓信眼中,陳餘不足為懼,李左車才是伐趙的最大困難,如今李左車計策不為所用,正中韓信下懷,使其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對付趙軍。

在戰役的安排部署上,韓信可謂是一反常態。在戰前準備上,韓信早在夜裡就已挑選輕騎兩千人,人手一把漢軍旗幟,令其從小路至趙軍附近的山上埋伏,觀望趙軍動向,並告誡他們:“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以達到擾亂趙軍軍心的目的。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在排兵佈陣上,韓信一反兵法上“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的做法,而是趁夜率軍越過井陘口,到達綿蔓水旁背水列陣。這就斬斷了士兵潰逃的念頭,使強勁的戰力得到了保證。同時為達到將趙軍調出自己所築壁壘的目的,“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軍果然上當,開壁擊之。

正當雙方大戰正酣之時,張耳、韓信又佯裝丟棄帥旗向水旁駐軍的方向敗走,引誘趙軍追擊,當二軍合為一處之時,皆殊死戰鬥,使趙軍不能立刻擊敗。韓信先前所選的輕騎兩千人,趁趙軍壁壘空虛之時,“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此時趙軍與韓信、張耳作戰不能取得實質性勝利,又看見壁壘皆為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生擒趙王,頓時軍心大亂,四散逃跑。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韓信率軍趁機追亡逐北,斬殺陳餘並俘虜了趙王歇和李左車。井陘之戰可以說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韓信在兵力、地利等條件皆不利於己的情況下,仍取得了殲滅趙軍二十餘萬的巨大勝利,堪稱軍事上的奇蹟。正如韓信所說,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在於:“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正是背水列陣這種不拘泥於教條的打法,將軍隊的作戰潛力發揮到了極致,形成了“萬人必死,橫行天下”的強大效果。這場戰爭消滅了趙國這個在河北地區最為強大的對手,為漢軍傳檄而定燕國形成了強大的威懾效果。果然在平定趙國不久,韓信就採納李左車的建議,安撫趙地併成功勸降了燕王臧荼,從而徹底平定了河北地區,為南下滅齊奠定了基礎。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三、濰水之戰:楚漢相爭的分水嶺

在平定燕趙兩國之後,韓信引兵向東準備攻打齊國。在平原津準備渡過黃河之時,聽聞劉邦已派酈食其說服齊王田廣投降,便想停止進軍,但在辯士蒯通的遊說之下,韓信決定渡過黃河。漢四年十月,韓信趁齊國放鬆戒備之時,擊敗歷下駐守的二十萬齊軍,並一直進軍至都城臨淄附近。

齊王田廣大驚,以為酈食其出賣自己,隨後烹之。隨後齊王田廣向東逃往高密,並派使者向楚國求救。於是項羽派龍且率軍二十萬,在高密與齊軍會師,迎擊韓信。開戰之前,龍且的賓客中有人認為漢軍遠離本土作戰,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居其地作戰,容易潰逃。建議深溝高壘堅守,讓齊王招降其他被漢軍所佔的城池。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這樣漢軍的糧草必然會無以為繼,從而不戰自潰。龍且自以為對韓信頗為了解,認為韓信不足為懼,堅持與韓信一戰。於是在漢四年十一月,齊、楚兩軍與漢軍夾濰水列陣。韓信深知龍且是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因而在兩軍對壘之時就已定下了作戰計劃。

一方面韓信在夜裡令人趕製萬餘盛滿沙土的布囊,並將其堵塞在濰水上游,使上游河水淤積;另一方面自己親率軍隊渡河進攻龍且,之後詐敗而逃,引誘龍且前往河邊。龍且果然上當,以為韓信膽怯而逃,便渡水追擊韓信。這時韓信令人移開上游土壤,上游河水傾瀉而下,致使楚軍士兵大部不得渡河。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趁此機會,韓信又令曹參等人率軍迅速進攻楚軍,最終斬殺了龍且。河東岸未渡的楚軍見此皆四散逃走,齊王田廣也逃至城陽並被韓信俘虜。之後韓信令漢軍諸將分略齊地:灌嬰進軍博陽,活捉齊國守相田光;田橫聽聞齊王田廣已死,自立為齊王,回頭迎擊灌嬰,在嬴下被擊敗後遠逃梁地。

後灌嬰又在幹乘擊殺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擊殺田既,最終齊地被全部平定。濰水之戰是韓信繼井陘之戰之後的又一軍事上的傑作。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劉邦開闢了齊地這一新的根據地,最終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同時楚軍精銳被盡數全殲,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滅漢,從此完全轉入防禦,戰爭的天平從此完全倒向劉邦一方。

大將軍韓信精於將略,三大戰役立下不世之功,走上人生的巔峰!

可以說這場戰役堪稱楚漢雙方實力發生轉變的分水嶺,正是由於韓信的出色指揮使得漢軍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從而最終得以在垓下之戰中徹底擊敗項羽。

四、總結

濰水之戰結束後,漢軍在軍事上形成了對楚軍的絕對優勢,消滅項羽成為劉邦考慮的首要問題。齊地平定後,韓信被劉邦封為齊王,隨其他諸侯一起於垓下合圍並擊敗了項羽,楚漢戰爭正式落下帷幕。

不論是臨晉關之戰中,避實就虛的小規模奇襲,還是井陘之戰中,以少勝多的輝煌,或是嶺濰水之戰後,對項羽的戰略包圍的形成,都體現了韓信的雄材偉略,以及決勝千里之勢。這三場戰役造就了韓信之威名,成為了他人生中的巔峰之戰,為後人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