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的好友王粲病死了,下葬後,曹丕在王粲墓前對前來送葬的眾人說:王粲生前喜歡學驢叫,那我們就學一聲驢叫來送一送我們的朋友吧。

曹丕學了一聲驢叫後,眾人跟著紛紛學驢叫。一時驢鳴之聲,此起彼伏,在曠野中迴盪。有人說這是一場“惡作劇”,是對死者的不尊,也有人說這是對好友去世最真摯坦蕩的送別方式,死者如泉下有知,定會感動。

甄宓下葬時,以發遮面,米糠塞口,難道又是曹丕的一場“惡作劇”?

建安九年,曹丕帶領一支軍隊搶先包圍了位於鄴城的袁紹府,見一披頭散髮,滿臉汙垢的女子在嚶嚶哭泣。曹丕為其擦拭,見女子姿容絕色,驚為天人。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在女子一旁,有位年紀長一點的婦人說:我是袁紹的夫人,此女乃次子袁熙之妻也。當得知來者是曹丕時,婦人說此女以後有依靠了。這個美麗絕倫的女子就是甄夫人。

甄夫人,史上沒有記載其名,宓是後世文人起的,因流傳甚廣,本文亦將甄夫人稱作甄宓。曹丕與甄宓結合後,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曹叡,曹丕後來把他立為太子。甄宓容貌美麗,心地亦善良。她勸曹丕多娶賢惠女子,以便多生兒女,開枝散葉。對曹丕母親卞氏也極為孝順。曹丕對甄宓愈發寵愛。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聽從甄宓的建議,新娶了很多年輕美貌的姬妾。就連提前退休的漢獻帝也把自己兩個女兒送給曹丕做姬妾。在曹丕的眾姬妾中,有一個姓郭的年輕美貌女子,極有心計,見曹丕寵愛甄宓,妒意叢生,不斷在曹丕面前講甄宓的壞話。

郭氏在曹丕爭世子之位時,出過一些好的點子,出過力,曹丕對郭氏比較信任。而甄宓年紀也比曹丕大幾歲,韶華易逝,容顏易衰。曹丕對甄宓漸漸疏遠冷淡,把她安排在鄴城,不顧不問。

長久孤寂的生活,甄宓不免心生怨恨,寫了一首詩給曹丕,就是留傳如今的《塘上行》: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詩中字裡行間,透出一個孤寂少婦的淒涼與無奈,對曹丕心生怨恨之情,認為曹丕不該聽信讒言,而將自己冷淡疏遠。喜新厭舊是男人的通病,何況曹丕是一代帝王。這不是在指責自己情薄,喜新厭舊嗎?曹丕是這樣想的。

這首本意挽回情感的詩卻成為甄宓的催命符。不久,曹丕將甄宓賜死,一代芳華,香消玉殞。曹丕之所以要將甄宓賜死,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他寵愛的郭氏無子,而甄宓生的兒子曹叡被立為太子。他要立郭氏為皇后,就必先除去甄宓,否則太子的母親不立為皇后,於法於理都說不過去。

再者,甄宓的家族是東漢世家大族,也是富商,既有權又有錢。甄宓一旦為後,曹丕擔心自己離世後,兒子尚幼,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就學漢武帝,像漢武帝一樣,立了鉤戈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為皇位繼承人,同時將鉤戈夫人賜死。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而從曹丕為兒子曹叡選定的四個託孤大臣,可以看到,曹丕不但心思縝密,且富有遠見。這四個託孤大臣是大司馬曹休,大將軍曹真,司空陳群,驃騎將軍司馬懿。曹休,曹真是宗室子弟,而陳群和司馬懿是曹丕生前最為倚重的大臣。這四個人互為牽制,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兒子順利接班,皇權不會旁落。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千算萬算,曹丕算不到司馬懿的壽命有那麼長,竟然熬死了三代帝王。曹丕賜死甄宓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預防外戚專權,擔心自己的兒子皇權旁落。而曹植的《洛神賦》,描寫了一個神仙美女,被人說成是曹植和甄宓相互愛慕的鐵證。曹丕因此而賜死甄宓。

這個說法是後世文人的牽強附會,曹植見到甄宓時,是一個十三四歲的懵懂少年,兩人年紀相差十歲,兩個人怎麼可能互生情愫呢?

甄宓下葬時,用頭髮遮其面,用糠塞其口,是對死者的極大悔辱。而這樣做的人,必定是對死者恨意滿胸,不希望死者在地下能和她喜歡的人說話,而喜歡她的人,又見不著她的面容,從此斷了來往。

甄宓生前並沒有犯下過錯,沒有做過損害皇家的事情。只因曹丕冷淡了她而抱怨幾句,而曹丕是因為郭皇后的譖言和防患於末然才賜死甄宓的,對甄宓沒有深仇大恨,他何必去侮辱一個死者呢?何必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呢?

而曹丕在他的著作《典論》裡對袁紹老婆悍妒行徑是嗤之以鼻,深惡痛絕的。他說袁紹老婆劉夫人妒心特別強,在袁紹死時,殺了袁紹寵愛的五個姬妾,下葬時將五個姬妾髡髮墨面,不希望她們在地下還得到袁紹的寵愛。

這是女人一種變態的心裡在作怪。據《三國志》記載,曹丕在下令賜死甄宓時,作了一個夢,夢見一股青煙直上天空,便問術士周宣作何解,周宣說有貴婦冤死。

曹丕頓驚,急忙命人去追執行賜死甄宓的使者,追至不及,曹丕後悔不已。王粲死時,曹丕用學驢叫的方式悼念朋友,因為那時他還不是皇帝,只是個憤青,用這種“惡作劇”方式給友人送葬,反倒能顯示他不拘世俗之禮的超然思想。

而貴為皇帝之尊後,則不可能再用“惡作劇”的方式對待甄宓,他得考慮當世人的風評和子孫後代對他的看法。種種跡象表明,甄宓下葬時,以發遮面,以糠塞口,並非曹丕所為,而是另有其人。這人就是郭皇后。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郭皇后一直沒有為曹丕生下兒子,希望自己能為曹丕長期寵愛,生下一兒半女。她嫉妒甄宓被宓,不斷進讒言,離間曹丕和甄宓的關係,而且甄宓的兒子還被立為太子。她對甄宓是由妒生恨,由恨生仇,必欲將其除之而後快。直至甄宓被賜死後還不放過,以發遮其面,讓其在地下也無法顯露面容,再也得不寵愛,成了孤魂野鬼。以糠塞其口,讓她死後也無處申冤。

此妒何其深,此恨何其毒?

《魏略》中記載,曹叡繼位後,一再向郭皇后追問自己生母的死因和下葬的情況,郭後憂懼而死。

甄宓死前曾囑託李夫人照顧自己的兒子。曹叡從李夫人口中得知自己母親死後的悲殘遭遇皆拜郭皇后所賜,便以其人治道還治其人之身,在郭皇后下葬時,令人以發遮面,以糠塞口。

《魏略》是魏國人魚豢私下撰寫的史書,不需經過官府的稽核,且魚豢為人注重名節,有風骨,所記史事翔實靠譜。

裴松之為《三國志》註釋時,引用史料最多的是《魏略》,連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也採用《魏略》的說法,將此事編入《資治通鑑》中。

曹丕和甄宓的結合無愛情可言,曹丕貪圖的是甄宓的絕世容顏。歲月是把殺豬刀,色衰而愛馳,帝王再納新歡,將舊人棄之如敝履是常態。

而甄宓出身富貴之家,不甘就此孤寂終老,想以高絕的才情挽回往日的寵愛,必成夢影。帝王為了權力,可以將自己的女人任意處死,而女人只得認命,沒有絲毫反抗的餘地,這就是封建帝制下女子的悲哀。

而曹丕作為帝王,為某種目的,可以將自己的女人賜死,但卻不會明目張膽地做出令人髮指的惡毒之事,他要顧及自己身後之名。

而歷史上富麗堂皇的深宮內,往往是女人與女人之間,為爭寵,為爭位,妒意橫溢,相互撕裂。人死了,都還不放過,懼怕她在地下申冤,擔心她在地下得寵。封建專制下,女人屬柔弱群體,本應相互扶持,卻為了那地位,權力,相互傷害之深讓人扼腕嘆息,痛心不已,可悲復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