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我國五千年曆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這些帝王出自於全國各地,而有一個地方可謂是帝王高產區,那就是淮海地區。淮海地區大致範圍就是如今的淮河流域,以徐州為中心的蘇、皖、魯、豫四省交界地帶。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歷史上淮海地區高產帝王絕不是開玩笑,可謂帝王雲集之處,如西楚霸王項羽是今江蘇宿遷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是今江蘇徐州豐縣人,三國時曹魏創始人曹操是今安徽亳州人,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是今安徽宿州蕭縣人,南朝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是今山東臨沂人,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今安徽宿州碭山人,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是今江蘇徐州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今安徽鳳陽人。這些帝王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其中不乏大一統王朝的帝王,如劉邦、朱元璋。而淮海地區的中心徐州更有著帝王之鄉的美名,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淮海地區為何歷史上會出這麼多帝王?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有人可能會拿出虛無飄渺的王霸之氣說事,事實上並非如此,而是和淮海地區的地理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桐柏山,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全長約1000公里。淮河的長度雖然無法和長江、黃河相比,但是淮河流域卻非常廣,介於長江、黃河之間,地跨豫、鄂、皖、蘇、魯五省,流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孕育了大量的人口。相關資料顯示,淮河流域總人口約1。65億,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在各大江大河流域中,淮河流域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平均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611人。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在古代,按說在這片平原上,老百姓應該很容易過得不錯,但老天好像給人們開了個玩笑。因為淮河是條多災多難的河流,上下游落差很大,上游地面落差174米,而下游地面落差只有6米。淮河距離短,加上如此巨大的落差,一旦上游暴雨,洪水很快便如猛虎下山般衝入中下游平原地區,極易造成水災。一條淮河已經夠老百姓受的了,而這還不算完,以改道頻繁著稱的黃河還經常再助攻一下。黃河奪淮入海後,失去入海水道的淮河更加肆虐,淮海地區更是水深火熱。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淮河兩岸是我國曆史上自然災害發生最頻繁的區域,看幾個資料你一定會有更直觀的感受。據相關資料統計,1948年之前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27次。16世紀至新中國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94次。不但有水災,往往伴隨而來的還有旱災,從1400年到1900年的五百年間,淮河流域內發生較大旱災280次。基本上就是三年兩淹,兩年一旱,在頻繁的水旱災害下,淮海地區的老百姓面臨的將是良田浸沒、房舍傾覆、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淮海地區的老百姓面臨的不僅僅是天災,還有人禍。淮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北接齊魯,南達吳越,土地肥沃、盛產糧食,且人口眾多。位置重要、有兵源、有糧食,夾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的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誰拿下淮海地區,誰就有爭霸中原的本錢,是典型的四戰之地,歷代動盪時期這裡都會爆發激烈的衝突。在南北分裂對峙時期,淮海地區更是如此,南方勢力堅守“守江必守淮”的生存準則,是將淮河一線作為生命線來反覆爭奪的。但凡戰亂,最遭殃的還是老百姓,農田荒蕪、流離失所,慘不忍睹。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呢。但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下,要活下去並不容易,要和天鬥、和人鬥,淮海地區歷來民風彪悍,爭強鬥狠是環境所迫。當王朝末期天下大亂,疊加水旱災害時,老百姓活不下去就只有一條路可走,揭竿而起是最後的選擇。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歷史上淮海地區總是率先出現義軍,不是沒有道理的。如秦末在大澤鄉吹響反秦號角的陳勝吳廣、西漢末的綠林赤眉、唐末王仙之黃巢、北宋末宋江、元末紅巾軍、清末太平天國十八股捻首之一的張樂行等都是從這個地區燃起星星之火的。

一到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出帝王

淮海地區的兵源數量大、質量高,處於南北交界地帶,南船北馬都不陌生,陸戰、水戰都不在話下。本就民風彪悍,活不下去的時候作戰更勇猛,經過無數的戰爭磨練,湧現出一個個攪動時代的風雲人物的機率自然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