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洋巴達看電影】《士兵之歌》:一個蘇聯士兵的回鄉故事

【電影簡介】

導演:格里高利·丘赫萊依

地區:蘇聯

時間:1959年

型別:愛情;戰爭;黑白

【洋巴達看電影】《士兵之歌》:一個蘇聯士兵的回鄉故事

阿廖沙在途中邂逅女孩

【故事內容】

故事從一個母親講起。一個蘇聯母親每天在自家的田地中等待從戰爭中歸來的兒子——阿廖沙。阿廖沙是一名普通的蘇聯士兵,參加了衛國戰爭。一次戰爭過程中,他作為通訊兵卻勇敢地打掉了敵人的坦克,將軍因此准許了他回家看望母親的4日假期,2天路上,2天家裡。阿廖沙踏上了回家的火車。他帶著去前線計程車兵的託付——把兩塊軍用肥皂帶給妻子,上了回家的火車。在等待火車時他遇見了一個殘疾的軍人,那個軍人因為自己殘疾而不想回家了,但最終還是上了火車,到站後阿廖沙等到他和他自己的妻子團聚後就離開了。他又要坐一輛火車,但是哨兵卻不讓他上。他賄賂了哨兵一個牛肉罐頭後躲在了車裡,沒想到碰到同樣要躲在車裡的女子。在一陣誤會後,兩人相識相知。到了一個地方後,他們還是被哨兵口中嚴肅的中尉發現了,但是中尉並沒有懲罰他們。一次打水時,阿廖沙被火車落下了,經過較遠的搭車和跋涉,他再次見到了那個女孩。兩個人到達中轉站時,一起去送肥皂,但是那個士兵的妻子出軌了。在這裡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阿廖沙回到了家,終於在田地裡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兩人相擁而泣。這時距離他休假的截止日期已經不遠了。

【洋巴達看電影】《士兵之歌》:一個蘇聯士兵的回鄉故事

故事結尾這位母親等到了自己的兒子

【觀影心得】

這一段時間看了很多蘇聯電影,特別是很多是講戰爭的,我發現不同的戰爭電影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它們很少直接講戰爭,多數是以一個士兵的視角來講述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個電影則是直接透過士兵的視角,間接透過他母親的角度切入講述故事的。電影中扮演士兵的男孩和那個火車上邂逅的女孩長相都很不錯,特別是那個女孩,讓我感嘆蘇聯姑娘是真好看啊!這個電影是黑白電影,1959年的,但是敘事和質感一點不亞於現在。按照寫作教學的老師說,這也是個公路電影。電影中的故事絕大多數都發生在路上,母親在路上等待兒子,兒子最後在路上遇到了母親。而士兵的整個回家的過程、遇見的人、經歷的事情都在路上,要麼坐火車,要麼是搭車。故事設定在4天以內,而最大的懸念以及矛盾點就在於士兵到底能不能如約回家再趕回部隊,如果趕不回去可能要上軍事法庭。在電影開頭的戰爭場面就給了士兵回家的合理性,即一個年輕的小士兵還是通訊士兵,憑一己之力打了敵人的坦克。所以將軍要獎勵他,原本是獎勵他榮譽,但是很久沒有回家的小夥子單純地只想回家看望母親。將軍也深諳人情,還多獎勵了他兩天假。在這一情節中,將軍還特地強調一定要準點回來,所以就為後面留下了懸念。

在回家的路上,能否準時回去也一直都吊著觀眾的胃口。阿廖沙遇見的第一個人是那個殘疾計程車兵,他替這個士兵看行李,結果火車快走了,士兵遲遲沒有出現。小夥子非常淳樸,他覺得人沒來就不能撇下行李自己上車。於是在這一情節他又耽誤了時間。當士兵終於決定上車時,火車鳴笛了,當時我還以為兩個人趕不上了,結果導演讓我懸著的心落了地。

遇見的第二個人是那個女孩,因為她,兩個人差點被送上軍事法庭,這也是一個懸念。這裡導演給了我們一個很溫情的內容,就是哨兵口中的魔鬼中尉恰恰人很好,這也是戰爭中的溫情吧。第三處懸念是兩個人送肥皂,因為發現女方出軌,小夥子非常氣憤,在這裡其實也是耽誤了一段時間。第四處是更讓人緊張的,小夥子因為打水沒有趕上火車。最後是阿廖沙回到家後發現母親並不在家,他就乘著搭來的車去田地找母親。終於找到了母親,但因為母親太想他了,還有很多村民也期待自己家孩子的訊息,所以聊著聊著,抱著抱著又耽誤了時間。這時阿廖沙不斷強調時間快到了。電影就此結束。至於阿廖沙到底有沒有按時回到軍營,誰又知道呢?當然我是希望他正常回去了的。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懸念的設定,其實看起來蠻簡單,就是以回去的時間為主線,在路途中不斷遇見人、設定可能回不去的障礙。電影簡單,但是思路非常清楚,畫面也很明白。總之還是不錯的電影。

【洋巴達看電影】《士兵之歌》:一個蘇聯士兵的回鄉故事

漂亮的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