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上)玄德南漳逢隱淪

上回說到蔡瑁設計殺劉備,劉備借尿遁逃走,躍馬檀溪擺脫蔡瑁的追殺。

蔡瑁見劉備逃走,前面隔著檀溪過不去,只能回城,這時趙雲率三百兵馬趕出城來。

原來趙雲在外廳與武將們喝酒,忽然見兵馬異動,忙到大堂檢視,劉備已經不見了。

趙雲大驚,忙奔回館舍,聽人說蔡瑁率軍往西邊趕去。趙雲忙綽槍上馬,率領帶來的三百人馬追出西門,正遇蔡瑁,忙問他說:“我的主公在哪?”

蔡瑁說:“使君離席而去,不知道去哪了。”

趙雲是個謹慎心細的人,不敢冒失,忙帶人繼續前行,遙望有一條大溪,沒有別的去路。

趙雲又回馬攔住蔡瑁喝問:“你請我主公前來赴宴,為什麼又帶兵馬追他?”

蔡瑁說:“九郡四十二州的官僚全在此,我身為上將,怎麼能不防護?”

趙雲說:“你把我主公逼到哪去了?”

蔡瑁說:“我聽說使君匹馬出了西門,追到這裡也不見人影。”

趙雲驚疑不定,直接到溪邊檢視,只見對岸有水跡。

趙雲暗想:“難道連人帶馬跳到對岸去了?”於是令三百軍四散檢視,也沒找到任何蹤跡。

趙雲再回馬時,蔡瑁早已經入城而去。趙雲抓住守門軍士追問,他們都說:“劉使君飛馬出西門而去。”

趙雲想再進城,又怕有埋伏,於是率軍回新野。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上)玄德南漳逢隱淪

劉備躍馬檀溪,如痴如醉,半天沒反應過來,心想:“這麼寬的溪澗,一躍而過,真是天意啊!看來我是真命天子啊!”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劉備是要鹹魚翻身了。

劉備迆[ yǐ ]邐[ lǐ ]向南漳策馬而行,太陽眼看要落山了。這時劉備見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短笛而來。劉備感嘆道:“我不如他!”於是立馬觀看。

牧童也停了下來,看著劉備說:“將軍是打敗黃巾軍的劉玄德嗎?”

劉備驚問道:“你不過是個鄉村僻壤的小孩,怎麼知道我的姓字?”

牧童說:“我本來也不知道,因為經常服侍師父。有客人來時多次說到劉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能看到自己的耳朵,是當世英雄。我看將軍就是這模樣。”

劉備問:“你師父是什麼人?”

牧童說:“我師父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潁川人。道號水鏡先生。”

劉備問:“你師父都有哪些朋友?”

牧童說:“襄陽龐德公、龐統都是他的朋友。”

劉備問:“龐德公是龐統的什麼人?”

牧童說:“他們是叔侄。龐德公,字山民。比我師父大十歲。龐統,字士元,比我師父小五歲。一天,我師父在樹上採桑,恰好龐統來訪,兩人坐在樹下,相互討論,終日不知疲倦。我師父非常喜歡龐統,叫他弟弟。”

歷史上不知道司馬徽有多大年紀。演義中倒是說了出來。

這一年龐統28歲,諸葛亮26歲,那司馬徽就是33歲,龐德公43歲。這一群荊襄名士都是青年才俊,沒什麼年紀。以前不仔細看,以為司馬徽、龐德公都是一把年紀的世外高人,而且影視劇裡面他們確實都是老頭,所以一想到司馬徽,腦子裡就冒出個老頭形象。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上)玄德南漳逢隱淪

劉備繼續問:“你師父住在哪裡?”

牧童遙指說:“前面樹林中的莊院就是。”

劉備說:“我正是劉玄德。你能帶我去拜見你師父嗎?”

牧童便帶著劉備,走了二里多地,來到莊院門口,只聽見美妙的琴聲從莊內傳出。

劉備要牧童先別通報,豎起耳朵在那聽琴。

琴聲忽然停止,一人笑著走出來說:“琴韻清幽,琴音中忽然起高亢之調,一定是有英雄偷聽。”

牧童指著他對劉備說:“這就是我師父水鏡先生。”

劉備見這人松形鶴骨,氣宇不凡,慌忙上前施禮,這時劉備衣服還是溼的。

水鏡先生說:“您今天是大難不死啊!”劉備驚訝不已。

牧童說:“這是劉玄德。”

水鏡先生請劉備入草堂,分賓主坐定。

劉備見架子上堆滿書卷,窗外栽了很多松竹,石床上橫著一把琴,清氣飄然。

水鏡先生問:“明公從哪裡來?”

劉備說:“我偶然經過此地,經小童指引,得以拜訪您,真是萬幸啊!”

水鏡先生說:“您不必瞞我。您是逃難到此的。”劉備於是將襄陽之事告之。

水鏡先生說:“我看您氣色,已經知道了。我早就聽說明公大名,怎麼到現在還混得這麼慘?”

劉備說:“我時運不濟,所以這樣。”

水鏡先生說:“不對。是因為將軍身邊沒有輔佐您的人罷了。”

劉備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我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他們都盡忠輔佐我,我也非常依賴他們。”

水鏡先生說:“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人敵,可惜沒有善於使用他們的人。像孫乾、糜竺這些人只是白面書生,不是經綸濟世之才。”

劉備說:“我曾經也想尋求人才,但一直沒有找到。”

水鏡先生說:“難道沒聽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來家的小地方,也有忠信之人)’,怎麼會沒人才呢?”

劉備說:“我愚昧不識人才,請您賜教。”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上)玄德南漳逢隱淪

水鏡先生說:“您聽過荊襄諸郡流傳的童謠嗎?童謠唱道:‘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這首童謠在建安初年就開始流傳。建安八年,劉表前妻去世,便開始生家亂,這就是‘始欲衰’,‘無孑遺’是指劉表就要死了,他家也要跟著完蛋。‘天命有歸,龍向天飛’指的應該就是將軍了。”

劉備聽後驚謝道:“我怎麼敢當此重任。”

水鏡先生說:“當今天下奇才,都在此地。您應該去尋求他們輔佐。”

劉備急忙問道:“奇才都在哪裡?具體是什麼人?”

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說:“伏龍、鳳雛是什麼人?”

水鏡先生拍掌大笑說:“好!好!”

劉備再追問他時,水鏡先生說:“天色已晚,將軍可在此暫住一晚,明天我再告訴你。”於是命牧童準備酒菜招待劉備,並將馬牽到後院餵養。

劉備吃完飯後,在草堂側室休息。劉備想著水鏡先生的話,夜不能寐。

大約一更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叩門進入草堂。

水鏡先生說:“元直從哪來?”

劉備忙起床偷聽,只聽那人回答說:“我早就聽說劉表喜歡好人,憎惡壞人,特地前往拜謁他。等到見面了,才發現他徒有虛名,有好人不能用,有壞人也不能除掉。所以留了一封信告別,來到這裡。”

水鏡先生說:“您有王佐之才,應選擇明主輔佐。怎麼輕易跑去見劉表呢?而且英雄豪傑就在眼前,您自己沒看出來罷了。”

那人說:“先生說的對極了。”

劉備聽後大喜,暗想這人肯定是伏龍、鳳雛,想出去相見,又怕輕率。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上)玄德南漳逢隱淪

第二天天剛亮,劉備就去求見水鏡先生,問道:“昨晚來的人是誰?”

水鏡先生說:“是我的朋友。”

劉備請求與他相見,水鏡先生說:“他想投奔明主,已經到別處去了。”

劉備又問那人姓名,水鏡先生笑著說:“好!好!”

劉備再問:“伏龍、鳳雛到底是什麼人?”

水鏡先生也只笑著說:“好!好!”

劉備拜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共扶漢室。

水鏡先生說:“我是山野閒散之人,不堪大用。自然會有才能勝過我十倍的人來幫您,您應該去拜訪他們。”

好好先生的典故就是來自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善於識別人才,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不管好事壞事都說好。因此成為“好好先生”。

一天,司馬徽在路上碰到個熟人,那人問他最近身體怎麼樣,司馬徽回答說:“好!”

又有一天,司馬徽的一位朋友前來拜訪,傷心地說自己的兒子死了。司馬徽聽了竟說:“太好!”

司馬徽的妻子等朋友走後責備他說:“別人以為你有德行才直言相告,哪有聽到別人說兒子死了,反而說好的?”

司馬徽回答說:“好啊,你的話也是太好。”妻子聽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