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大型當代雜技舞劇《化·蝶》是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繼《西遊記》(“文華獎”作品)、《笑傲江湖》後全新打造的又一大型雜技劇。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化·蝶》的故事來源於中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民間流傳了1700多年,可謂是家喻戶曉,傳說祝英臺女扮男裝,喬裝打扮,外出求學,與梁山伯同窗三載,暗生情愫,奈何父親將她許配給了馬文才,急召英臺回家完婚,當梁山伯明白前後原委趕赴祝家提親時方才得知自己已經晚了一步,從此一病不起,很快便病逝,英臺聞知噩耗,假意應允馬家婚事,在喜轎路過樑山伯的墓時下轎拜墓,此時墓突然從中裂開,英臺縱身跳下,不久,從墓中飛出兩隻形影不離的蝴蝶。這一經典傳說經由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創排,將以雜技舞劇的形式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本劇的創作團隊陣容強大,該劇邀請了總導演趙明、編劇喻榮軍、藝術指導寧根福、作曲祁巖峰、舞美設計師秦立運、服裝造型設計師李銳丁、燈光設計秦念鋒及劉鳳恕、執行導演王圳冰及劉迎宏、影片設計楊騫等國內頂尖藝術家共同參與精心製作。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傳統故事在當代舞臺的創新,用現代手法重塑經典愛情故事。也許觀眾們對“梁祝”的愛情傳說耳熟能詳,也許更有觀眾早已觀看過戲曲、話劇、影視劇等諸多不同版本的“梁祝化蝶”,但是當聽到悽美的“梁祝化蝶”以雜技的形式來演繹時,不免還是會起了大大的好奇。“化蝶”美哉,美在一個“情”字,又美在一個“憾”字,美在那些我們長久詠歎又無法把握與琢磨的東西,而雜技,觀眾則看一個“技”字,叫好在一個“巧”字,演員依靠完成高難度的表演來博得陣陣喝彩,這“滿堂彩”一起,豈非讓這纏綿悱惻的意境破碎的一塌糊塗?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非也,非也。這也正是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的“絕活”,真正以雜技烘托出了一片情緒,一方意境,以雜技、舞蹈及戲劇等多種藝術語言重新講述故事。

在《化·蝶》中,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花費了兩年的心血,打造了許多創意專案,包括空竹、蹬傘、抖槓等三十二個雜技絕活,在令觀眾眼花繚亂、讚歎不已的同時,每個雜技絕活都貼合情境的發展,或抒發祝英臺的女兒心思,或表達兩人相知的欣喜之情,或作祝家、馬家、書院等的情景氛圍等等,絕非遊離於故事的情境之外。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如祝英臺嚮往書院求學,書童和書生們便以“毛筆手技”的絕活表現書院的青春活潑氛圍,英臺喜不自勝,更是對讀書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又如梁山伯出場時的“集體扇舞”,既表現了書生們的交遊,又刻畫了梁山伯翩翩書生的形象;在講述祝家見錢眼開,答應馬家的求親時,則用了“滑稽鑽箱”,一個個代表金錢的小人,像變魔術似的一個接一個地從小箱子中鑽出,逗得祝家老爺夫人眉開眼笑……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而最值得一提的,也是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最獨一無二的“絕活”——肩上芭蕾,你可能想象?小小的足尖立在一方窄窄的肩頭,“祝英臺”猶如一隻翩躚欲飛的蝶,輕盈地在“梁山伯”的肩頭跳起芭蕾,這是雜技,但更是美,美在故事內外之人的默契,美在這脆弱又穩固的和諧,從而烘托出了“生死相隨,皆緣和你永遠徘徊纏綿”“曠世蝶戀,只為在你肩頭片刻停留”的獨特藝術效果。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在劇外,作為一顆小小的彩蛋——兩位主演吳正丹和魏葆華不僅在劇中飾演“梁祝”,在劇外他們更是一對佳偶天成的伉儷,“肩上芭蕾”正是他們首創,在嘗試讓芭蕾與雜技結合的路上,夫婦倆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終於在肩上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落腳點,而在無數次的練習中,芭蕾舞旋轉的動作使得魏葆華的肩膀被鞋頭反覆磨破又重新結痂。

由此,觀眾們才得以在《化·蝶》中,看到這珍貴的果實,閃閃發光的珍珠,振翅欲飛的蝴蝶。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在《化·蝶》創排的過程中,總導演趙明談到作品所面臨的種種難題。

首先便是雜技藝術如何與真正的戲劇藝術、舞蹈藝術相融合?現代雜技在藝術上的特色可以概括為“新、奇、難、美”,萬般看家本領總免不了要奪人眼球,賺點吆喝,而舞蹈則長於抒情、拙於敘事,最後,這兩者結合起來竟要講述一個跌宕起伏、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這自然難不倒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的各位主創們。《化·蝶》發揮各位演員的身體和舞蹈的長處,以寫意代替寫實,以抒情帶動敘事,以情感的變化帶動情境的流轉。從多媒體與燈光、舞美設計上,《化·蝶》以虛景營造意境,既達到了美術效果,又方便雜技演員利用道具進行表演,如舞臺上以鋼絲包裹的圓盤,有時它既象徵著一個“繭子”,有時它又是一輪明月照耀著一對有情人,有時它又成為了演員們表演技巧的道具……而雜技演員們將舞蹈融入在雜技的表演中,使得雜技藝術脫離了純粹的技術和炫技層面,賦予肢體更多的美及戲劇意義。

因為,正如前文所說,雜技演員們的表演,不僅令人驚歎於其“新、奇、難、美”,更是將“毛筆手技”“滑稽鑽箱”等絕活賦予了戲劇意義,令其承載了敘事內容,推動雜技表演藝術走上新的高度。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當然,《化·蝶》對於演員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個舞臺上,他們不僅僅是雜技演員,同時還是舞劇演員、戲劇演員,在專注於腳下細細的鋼絲的時候、專注於自己手中的舞盤的時候、也許演員自己作為飛人正飛到半空中的時候、耍罈子正飛到頭頂的時候,他還得牢記自己另外一個角色身份,他正在扮演的是誰?此刻應當是什麼情緒?也許擺弄身體的靈活度對他們來說並不難,可要運用自己的肢體進行抒情和表達,卻給演員們增加了大大的難題,為此,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的演員們費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劇本,研究舞劇。

《化·蝶》導賞|雜技如何演繹一隻蝴蝶的美?

雜技舞劇《化·蝶》就此誕生了,11月12日至13日,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將攜《化·蝶》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一定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