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語言的多樣化,是中國的一大特色,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們也說著不同的方言。然而,無論方言再怎麼千奇百怪,普通話仍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推廣普通話並不是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消除隔閡,有利於溝通交流。在廣東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當初在1913年召開的“中國讀音統一會”上,粵語僅差一票便能當選國語,甚是可惜。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國語,又稱“普通話”,早在1902年,吳汝綸去日本考察的過程中,就有日本人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最好能在全國範圍內施行“普通話”。自那時起,居住在紫禁城的清朝貴族便打算將北平官話定為“國語”。1909年,清廷正式確定中國的國語為北平官話,此後的多次注音、修改,其實都是以北平官話為基礎的。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清廷滅亡之後,民國初立,時任中華民國教育部總長的蔡元培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並計劃在1913年召開“中國讀音統一會”。據史料記載,當年的參會人數共80人,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來自江蘇的有17人、浙江9人、直隸7人。此外福建、廣東、湖南各4人。廣東省僅僅4人,距離半數“40”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由此得知,粵語差一票獲勝的情況根本不存在,此事純粹是謠傳。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相對於粵語,其實中國歷史上最有可能成為國語的,卻是南京話。南京話,又稱南京官話,特指的是以南京語言為標準的國音。自公元前495年吳王築城以來,南京話便在歷代的變遷中不斷演化,直到晉朝五胡亂華後,洛陽雅言與南京地區本地的吳語相結合,形成了一個新雅言——金陵雅音。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隋唐時期,無論是隋朝著有的《切韻》,還是唐朝著有的《唐韻》,都以金陵士音為主要的語言,潛移默化中,金陵士音已然成為中國的官方語言。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之後,20萬外來人口迅速融入,金陵雅音融合部分江淮話之後,再次形成全新的語言——南京官話。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此事當真?其實最有可能的,卻是它

不過,雍正皇帝卻在1728年下令,將全國通行的官話改為北京官話,南京官話才結束了作為中央政府官方用語的使命。即便如此,南京官話的影響力依然很大,清末時期的民間,南京官話一度得到了“申話不如京話好,南京白話更堪嘉”的美譽。1918年,國家以“折中南北牽合古今”為原則,從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中提取創造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自此,南京官話也徹底告別國語,而它也成為了歷史上最有可能成為國語的語言。他花700億建中國第一高樓,如今12年過去了,高樓卻成最大爛尾樓他斂財百億,應邀前往美國避難,豈料剛下飛機300箱行李便被扣押長春一老人自稱溥儀兒子,生母是皇后婉容,宮中隱情令人難以接受埃及豔后年逾40,毒發時仍宛若少女,2000年後,不老之謎終被揭開丈夫外遇被殺,屍體神秘失蹤31年,妻子望著鍋,嘴角升起詭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