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袁隆平:“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老,走好!

如果走在路上問起任何一箇中國人,你最熟悉的當代中國科學家是誰?他十有八九會說,袁隆平。

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中國最著名的國民科學家,是全家三代人的共同話題,更是中國人永遠的驕傲。關於袁隆平的訊息,總在第一時間牽動人心,迅速頂上熱搜。

在網路上,毫不相關的事,都能帶上袁隆平的名字,比如這句曾經時興的俏皮話

——“

是袁隆平讓你吃得太飽了

然而,這個讓我們吃飽飯的人,離我們而去了。

袁隆平:“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袁隆平:“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陰差陽錯

沒有人天生適合當科學家。

在真正走上農業科研的道路之前,袁隆平和每個人一樣,有過一段天真青澀的年少時光。他也曾為數學煩惱,想不通為什麼直角不能三等分;也曾因為帶著弟弟在嘉陵江裡游泳,被父親責罵

……

1949

年,

20

歲的袁隆平開始在重慶上大學,正式學習農學。重慶是袁隆平在戰火的流離輾轉中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因為挨著嘉陵江,袁隆平也常常在課餘時間入江游泳。

袁隆平曾兩次差點與農學分道揚鑣。

第一次是在大學時,大西南地區舉辦了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高中時就得過湖北省男子

100

米、

400

米自由泳銀牌的袁隆平參加了比賽,拔得頭籌後,又去成都參加西南地區的比賽,這次的比賽將很可能改變袁隆平的一生

——

前三名能入選國家隊,成為游泳運動員。但很遺憾,袁隆平拿了第四名。

第二次是在他大學畢業那年,那時正值空軍在全國高校中選拔飛行員。袁隆平通過了

30

多項身體檢查,成為全校

8

名空軍飛行員之一。光榮榜貼在學校裡,大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哪知剛準備去空校報道,突然接到通知稱,國家將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急需大學生人才,選上的大學生空軍一律退回。

就這樣,袁隆平的學生時代結束了。兩次陰差陽錯,讓袁隆平不得不繼續走在自己的農學道路上。

袁隆平:“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不讓老百姓捱餓

“我們每天到田裡看秧苗,像帶小孩一樣,看著好高興的。結果一下沒有了,被人拔掉了!我當時腦殼一片空白。”在口述自傳中,袁隆平這樣寫到。

袁隆平曾在試驗田裡播種了一批從廣東帶回來的種子。秧苗長出後的一天夜裡,有人偷偷拔光了所有的秧苗。他一直找尋,最終在一口井裡看到5根秧苗,即使跳進水裡,也只撈到了幾根。即使後面用了抽水機,井底的秧苗還是全部漚爛了。

1956年,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幾年時間,袁隆平發現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並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是這篇論文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沉迷研究的袁隆平與其他同事相比顯得沉默寡言。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稻田裡看秧苗。“他是農學院最出名的神經病嘛!”製片人陸小惠在1970年代下鄉時,認識了當時在湖南省農科園藝所工作的袁隆平。那時候,袁隆平面臨的不僅是科研上的困難,還有同事們的不理解。

“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袁隆平說。在饑荒的年代,袁隆平親眼看到過田埂上餓死的人們,他自己也經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讓人們都能填飽肚子是袁隆平堅守的信念,而對雜交水稻的鑽研則是支撐這份信念的動力。

1972年,袁隆平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南優一號”。短短一年時間,他又培養出了我國第一個雜交水稻“南優二號”。

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時得到了廣泛推廣。

袁隆平:“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他是一名管理者、

領路人,

也是一名普通的老師

“我們做出什麼品種,一大半都是老爺子的功勞。”袁隆平的學生,育種家鄧啟雲說。

在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掌管著大部分事情。不論是財務方面的開支問題還是技術上面的指導問題,他都管理著。

他是一名管理者、領路人,也是一名普通的老師。

袁隆平的教師生涯開始於

1953

7

月。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的安江農校任教。初來乍到,袁隆平就擔任了農學班的班主任,平時要教植物學、作物栽培等農業基礎課,還要教遺傳育種專業課。

在這裡,袁隆平把課堂搬進了安江盆地的農田,師生們挽起褲腿、打著赤腳走進田地,一起探尋遺傳育種的奧秘。

多年來,袁隆平一方面實地教授學生,一方面實地科研。

2017

年,袁隆平回到母校西南大學參加慶典,並捐獻

20

萬元,設立西南大學

袁隆平獎學金

,用於獎勵農業學科相關的品學兼優的學生,鼓勵學生

深入基層,紮根農田,為我國的農業事業作出貢獻

袁隆平是中國農業領域的領路人,即便身後弟子無數,在

89

歲的高齡時,他依然駐紮在農田裡,奮戰在科研的第一線,和團隊一起研發產量更高的水稻。

田地裡,一個最著名的“農民”走了,所有吃飯的人,會一直記著這位讓大家填飽肚子的雜交水稻之父。

今天是袁老的追悼會,

國士無雙,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