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曾經農村有一些人把一些事做得比較專業,被鄉鄰們尊稱為匠人。他們在十里八鄉都非常吃得開,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可以說不僅僅是“有藝在手,吃喝不愁”那麼簡單,還容易娶到稱心如意的媳婦,就如同現在擁有家裡“有礦”一樣。就比如我們村裡一個長輩木匠,因為他有手藝,所以當初能夠娶到一位漂亮的民辦教師;還有一家是赤腳獸醫,給牛、羊、豬治病,他兒子沒讀過幾年書,長得很一般,但是對他父親的手藝有所繼承,所以當年能夠經過媒人說和,娶到一位令人羨慕的“鄉花”。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民間這種擁有手藝的匠人,可以說當年那是相當吃香,不僅僅能夠幫助鄉鄰落一個好人緣,可是村裡“香餑餑”,能人啊!所以,當年有不少人拜師學藝,想一技傍身,將來成為匠人,成為“人上人”。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曾經的香餑餑,各種匠人,要不華麗轉身,跟隨時代的脈搏,要不年輕人不願意繼承,後繼無人,消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裡,斷檔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今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都有哪些職業!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1、石匠

石匠可以說是一份最古老的職業了,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掌握利用石頭資源為生存服務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存在。現在農村少有的石匠,我們所熟知就是,他們主要鍛造石碑,還有一些景觀用的石器瑞獸等,人們日常生活對他們少有接觸。

曾經可不是這樣,以前石匠在鄉村可是非常吃香的一種職業。大到村裡的石碾,家裡用牛槽、馬槽,豬食槽、狗槽、雞食槽,石磙、拴馬樁、下馬石,小到門墩、搗蒜用的臼窩,都離不開石匠的精心鍛造。

在沒有機械化輔助作業的時代,石匠這個職業雖然比較辛苦,在民間很受到人們的尊敬。因為誰家都離不開石匠,而且他們做出來的東西還能夠長久使用下去。即便是現在,農村的石匠很少見了,曾經出自石匠之手的器具,比如搗蒜用的臼窩,很多農家人還在使用。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2、木匠

木匠在以前的鄉村,真是香餑餑。以前家裡的桌椅板凳,門窗衣櫃,架子車,木犁耙,木質播種機、木鍁等等,但凡與木材有關的器具,都出自木匠之手。這些木質器具,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都息息相關,可想而知,曾經木匠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相當崇高。也難怪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上面提到的那位長輩,大字不識幾個卻能夠娶到一位民辦老師,可見木匠當時的吃香程度。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木匠在機械化裝置的輔助下,走上專業化路線。加上材料的革新,木質器具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大量淘汰,此消彼長。這個行業,在鄉下日漸式微,年輕人不願意繼承,木匠這個職業在農村也就日落西山了。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3、泥瓦匠

泥瓦匠以前在農村比較多,主要是這個職業曾經需求的技術含量比較低,主要就是砌牆沾瓦。不過別看這個職業技術含量比較低,也同樣非常受到人們的尊敬。因為這個職業比較髒也比較累,還要登房站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他們也時常幫助親鄰修繕房屋,在鄉村人緣非常好。但是,如今在農村泥瓦匠這個職業,對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

雖然如今隨著建築技術的進步,建築機械化的大量運用,建築材料的更迭,建房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建築行業整天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還是比較髒也比較累,所以現在農村基本上沒有年輕人願意去學這門手藝。因此,建築行業近些年來,根據泥瓦匠的供應需求,在不斷的調整提高薪資待遇,以免無人可用。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4、篾匠

篾匠這個職業,不僅僅需要心靈手巧,還需要有耐心,如同編織工藝品,精雕細琢,才能做出滿意的產品。這種匠人在盛產竹子的南方地區,曾經非常常見,上了年紀的人,多少都掌握一點用竹子編織器具的手藝。如今,由於多種原因,比如人工成本太高,竹製品替代品的出現等,使得這類匠人在農村也不多見了。

而在北方地區,雖然沒有竹子資源,但是在民間,曾經還是有很多類似於篾匠的手藝匠人。北方雖然沒有有利的竹子資源,但是有豐富的高粱杆資源,因此,曾經在民間有不少用高粱杆做器具的高手。他們用高粱脫粒過的穗,扎掃帚,制刷鍋刷碗用的刷子,或者用高粱的細杆,穿箅子,做簸箕,編織筐子、蒲團等等。現在村裡基本沒有年輕人繼承,因為這個手藝對年輕人沒有什麼吸引力,而會做的老人也不多了,過不了多少年,這種農村的手藝匠人,也許會消失吧!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5、剃頭匠

在還沒有理髮店的時候,農村人們理髮,都需要剃頭匠。這種剃頭匠就如同走街串巷的賣貨的貨郎,用扁擔一頭挑著燒水的爐具,一頭挑著剃頭用的東西。有規律地按時間逐漸串村,通常一個月轉一圈。一到時間準時回來,村裡需要理髮的老少爺們,就會過去理髮。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當時不收錢,主要收一些糧食和饅頭類,在村裡還輪著管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可以說有吃有喝有又有糧,比普通農民生活條件好很多。如今村裡這種經營模式的剃頭匠,身影算是徹底消失了。

剃頭匠曾經這種上門服務理髮的經營模式,隨著時代發展,如今演變成了專業理髮店。剃頭匠緊緊跟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這個職業並沒有被時代淘汰,而是華麗轉身,剃頭匠變成了理髮師,名稱和理髮地點變了而已。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6、修補匠

這種匠人同樣心靈手巧,他們能補鞋、能修換拉鎖、能修補雨傘、還能補盆粘鍋等。他們剛開始也同賣貨郎一樣,擔著擔子走街串巷,吆喝生意,後來鳥槍換炮改成腳踏車下鄉轉悠攬生意,幫助十里八鄉的人們修補一些東西。

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家庭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類破損的小物件修補的願望大大降低,修補匠的曾經紅紅火火的生意也日落西山,被人們好像突然間就淘汰了。

農村逐漸消失的6大“匠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消失或少見

像農村曾經還有打鐵的鐵匠;殺豬匠、閹豬、牛、羊、雞等家畜家禽的閹匠;做衣服的裁縫、磨剪子戧菜刀、吹糖人兒等等手藝人,要麼跟著時代的發展,還有一席之地,要麼被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而過,成為了時代發展的犧牲品。

從以上這些曾經靠手藝吃飯、令人羨慕的農村匠人,如今的境地,令人不得不感嘆,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應了那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環境不會處處適應你,而你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更迭的步調!但是有一點我們要記住,無論在何時?“工匠精神”都令人尊敬、敬佩,永不落伍。所以我們應繼承匠人們的“工匠精神”,在各行各業中才能夠發光發熱,才能在這個時代成為一位真正出色的“匠人”,受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