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奇怪。除了土耳其,又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繼承它的衣缽呢?當然,筆者對於奧斯曼稱霸復辟的所謂“理想”十分反感,但是實事求是說,真的還沒有第二個國家比土耳其更適合做奧斯曼的繼承國。奧斯曼的疆域最大的時候也是幾乎整個北非沿海加黑海沿岸、美索不達米亞、漢志和波斯灣南岸,好一點的時候還佔據過亞丁。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但是核心區始終是小亞和巴爾幹,也就是東南歐和安納托利亞。這裡無論是統治年份還是統治重要性,都遠超任何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很早就衰落了,在帝國的統治秩序不佔首位。安納托利亞本身原先是伊斯瑪儀紅頭軍的根據地,經過了徹底的去頭人化程序,可惜的是因為對火器的不重視,伊斯瑪儀喪失了這塊農業重地,完全被趕至伊朗高原,繼續接受頭人化帶來的威脅,這也是薩法維王朝最終覆滅的根本原因。蘇丹的運氣就好得多,他們首先在保加利亞和馬其頓建立了穩定的類似絕對君主制的經濟弟煮-軍役貴族體制,然後藉助裝備優勢鳩佔鵲巢,吞下了小亞。小亞與巴爾幹大同小異,都是這種體制的作用範圍。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當然,巴爾幹再具體地說也有很多不同。在中部的多瑙河平原,從塞爾維亞、魯米利亞、馬其頓直到埃迪爾內(阿德里安堡),都是上述農業經濟基礎上的治理模式;而在多瑙河以北,日後獨立為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兩公國,頭人混合與教會地產勢力則成為農村的主導勢力,城鎮和商業則由奧斯曼的委任統治者法納爾人控制,而且波雅爾貴族和教會在名義上都要尊其為實際統治者——軍隊和商業財富的兩種優勢,使得他們不得不屈服;在阿爾巴尼亞,情況則更加混亂。同態復仇和族群政治橫行其間,崇山峻嶺,窮山惡水,土匪、部族混戰不休,而阿爾巴尼亞也是當時少數的歐洲幾個主要輸出僱傭兵的地方之一。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但就整體而言,巴爾幹-小亞範圍內的統治,基本上都是遵循經濟弟煮-軍役貴族-奧斯曼國家的三角結構原則的。同時,在部分地區兼有商業-軍事殖民和羈縻分封的治理方式。埃及自從馬穆魯克被招安以來就沒有實際控制過,穆罕默德-阿里時期更是頂著帕夏名分搞割據,還帶兵打到馬爾馬拉海問鼎伊斯坦布林,這種行省比敵人更危險。好不誇張的說,奧斯曼對的黎波里與昔蘭尼加都比更近的埃及強——直到1911年才被義大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走,這份堅守有安史之亂後安西都護府的那股孤懸海外、仍戰鬥不休的勁頭。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至或說人種,則是一個令今天土耳其人比較尷尬的點,因為最近的一份基因測序表明,土耳其人和他們宣傳了將近一百年的突厥祖先沒有多大關係,反而和經常對罵的拜占庭遺民們是一個祖宗。如果說以此為依據說土耳其不是奧斯曼繼缽者,也是站不住腳的。首先,突厥認祖這個問題,其實並非是奧斯曼建國以來的什麼傳統,而是近代歐洲列強撕咬衰弱的西亞病夫時,奧斯曼發出的黔驢之怒。最早提出泛突厥的也不是土耳其人,而是俄國的中亞穆斯林。恰恰相反,從平民百姓到蘇丹,直到19世紀還都習慣稱帝都為君士坦丁堡,而非伊斯坦布林,整個帝國的宗教色彩和閔租情緒並不強烈。關於這種雜糅了宗教情結的泛突厥理念,張錫模在《聖戰與文明》一書中做過詳細深入的分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一下。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奧斯曼和土耳其之間算不算繼承關係?兼論土早期泛突厥主義原因

綜上所述,奧斯曼土耳其時期的社會,無論是居民還是文化生活,都和突厥人相差甚遠,幾乎沒有任何聯絡。而這也正和阿塔圖爾克所希望建構的“世俗共和國”理想一樣。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凱末爾希望世俗,為什麼又會繼續慫恿和鼓動泛突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