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如果晉國始終保持一體,其實力足以遏制秦國,這無庸置疑。自秦穆公時秦、晉決裂後,整個春秋期間秦國無法東進一步,就可證明這點。崤之戰後,秦國參與中原事務都是和楚人聯合,透過武關道經南陽盆地出入中原,卻從來都沒突破過崤函天險。

相反,為報復秦國對晉國的不斷騷擾,晉國還曾入侵到秦國腹地。周靈王十三年(前559年),晉悼公聯合各諸侯國伐秦,一度進攻到涇水流域。為阻礙諸侯大軍的前進步伐,秦人竟採用了從涇水上游放毒的手段!即便如此,如果不是晉國下軍主將欒黶擅自先撤軍,秦國也將遭遇一場重大危機。

這是東周時期晉軍(包括戰國時的三晉)進攻秦國最為深入的一次,足以證明晉國的強大。但在強大的背後,卻也暴露出了晉國內部的隱憂。

當諸侯聯軍紛紛渡過涇水,準備進一步攻擊前進時,晉國中軍主將荀偃曾下一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可下軍主將欒黶聽了後,卻極不服氣:“晉國之命,未是有也。餘馬首欲東!”說完,他就率領下軍自行撤退了。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荀偃

這次出征,除了下軍外,新軍也附屬於欒黶指揮。欒黶一撤,就相當於帶走了晉軍近一半的兵力。中軍主將荀偃聽說此事,深感自責:“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於是,荀偃也下令撤退了。這次伐秦,就這麼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表面上看,這次荀偃與欒黶的衝突,只是欒黶不服荀偃管理。可深層次上,這卻是晉國卿族發展壯大之後,政出私門、公室卑微的先兆。

欒黶之父欒書擔任正卿時,一方面陷害趙氏、郤氏,讓趙氏遭遇了下宮之難,郤氏被滅族;另一方面,一旦公室威脅到自身安危,欒書就毫不猶豫地殺死了晉厲公。

欒書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當時晉國各大卿族的縮影:一旦掌控國政,就會利用手中權力來打壓異己、消除威脅——不管這種威脅來自於何方。到了欒書去世後,欒氏家族已極為強大。欒黶當上卿士後,長期專橫跋扈、目中無人,其根源就在於欒氏家族的強大。到晉平公之時,為避免欒氏作亂,晉國君臣就將欒黶之子欒盈驅逐出了晉國。雖然欒盈被驅逐確實無辜,但欒黶的專橫霸道,其實早就埋下了兒子被驅逐的禍根。

可就在欒盈被驅逐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晉平公

將欒盈驅逐出晉國後,晉平公下令欒氏族人不得跟隨出逃。可是,欒氏家臣辛俞卻無視國君命令,跟著欒盈逃亡,結果被晉人逮捕,送到了晉平公跟前。

晉平公質問辛俞為何要違抗命令,辛俞卻坦然答道:“臣順之也,豈敢犯之?執政曰‘無從欒氏而從君’,是明令必從君也。臣聞之曰:‘三世事家,君之;再世以下,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君之明令也。自臣之祖,以無大援於晉國,世隸於欒氏,於今三世矣,臣故不敢不君。今執政曰‘不從君者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煩司寇。”晉平公聽了這番話,並沒有怪罪辛俞,反倒是將他給放走了。然而,他沒有意識到,辛俞忠於欒氏卻不忠於國君的態度對於晉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兩年後,欒盈在齊莊公支援下偷偷回到晉國,率領欒氏封邑之人發起了晉國曆史上卿族第一次公開叛亂,差點就佔領了整座晉都!

欒盈之亂中,欒氏族人忠於家主而不忠於國君的現象,充分暴露出了晉國長久以來的隱憂:卿族逐步壯大,公室卻漸漸卑微。之所以如此,很多人都怪罪於晉獻公——說他建立的“無畜公子”制度致使晉國公族勢力弱小,權力自然而然落入了卿族之手。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晉獻公

但實際上,與其怪罪晉獻公,還不如怪罪晉惠公。晉獻公的“無畜公子”制度,雖然削弱了公族勢力,卻也促進了異族、異姓人才在晉國的湧現。正是層出不窮的異族異姓人才,使得後世晉國走向了輝煌。異族、異姓人才的繁盛,並不一定就會造成君權旁落。可晉獻公兒子晉惠公推出的一項改革舉措,卻為晉國君權旁落奠定了基礎。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晉惠公在韓原之戰中被秦穆公俘虜,被帶往秦國。數月後,在內外種種壓力之下,秦穆公決心放晉惠公回國。作了戰俘的晉惠公深知自己已經人心盡失,便先派親信回國,向呂甥求助。為幫他挽回人心,呂甥等人以晉惠公名義召集了一次“國人大會”,當眾宣佈了兩項改革措施:“作爰田”與“作州兵”。

“作州兵”改革,是改革了鄉遂制度:舊制度下,只能徵兵於“鄉人”;改革後,“鄉人”和“遂人”都要服兵役。這項改革,是在國難之際提高晉國軍事實力的舉措。後來晉文公回國後,能在短期內將晉軍擴張到三軍、五軍甚至六軍,就得益於這項改革。

“作爰田”改革,是改革了藉田制:把原本屬於公室的田地全部私有化給卿大夫,土地上的民眾也全部劃歸卿大夫管理。從此後,晉國公室由卿大夫上交的賦稅來供養。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晉國

“作爰田”改革的目的,是討好卿大夫階層,讓他們能重新擁戴晉惠公。在“國人大會”現場,有不少人被晉惠公這一讓利之舉感動得哭了起來!後來晉惠公能平安回到晉國、繼續穩坐國君之位,就是“作爰田”改革之力。此外,“作爰田”改革後,公室土地全部私有化,也讓土地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促進了晉國經濟水平的提升。

但是,“作爰田”改革後,一個不引人注目的細節卻導致晉國政治走向了令人意外的方向。

“作爰田”改革之前,晉國軍隊的兵源來自於兩部分:其一,是公室直轄土地上的“鄉人”;其二,是卿大夫分封土地上的“鄉人”。“作州兵”改革後,擴大到“遂人”,不過是徵兵範圍的擴大,對公室並不構成威脅。可“作爰田”改革後,公室不再擁有土地,也不再直接管理百姓,這就意味著軍隊兵源都必須出自於卿大夫們的封地。卿大夫的封地越多,所掌控的人口和軍隊也就越多,公室反倒成為了一個空架子!

長此以往,公室還憑什麼來管控那些強大的卿大夫?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晉國推行“作爰田”改革;周定王十年(前597年),因為趙氏、先氏不聽命,致使晉國邲之戰大敗於楚;次年,晉國公室滅了先氏;周靈王九年(前563年),晉景公發起下宮之役,幾乎滅了趙氏;周簡王十二年(前574年),因為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嚴重威脅到公室,晉厲公又滅了郤氏;周靈王二十年(前552年),晉平公又驅逐了欒盈,引發了兩年後的欒盈之亂……。

晉惠公的一系列改革為晉國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強大卿族層出不窮,滅了這家又起來那家,讓晉國公室防不勝防。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源就在於“作爰田”改革之後,晉國公室已經失去了對國家經濟、政治、軍事大權的控制權。長此以往,卿族壯大、公室卑微也就成為必然之事。

所以,到春秋晚期時,強大卿族的內部鬥爭也愈發激烈。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晉國六卿爆發內戰,讓範氏與中行氏被驅逐出晉國;周貞定王十五年(前454年),韓、趙、魏三家滅知氏,共分其地,三家分晉格局基本形成。雖然此時晉國還沒有分裂,但公室已完全被邊緣化,甚至國君被迫去朝覲韓、趙、魏之君!

到了這種地步,即便晉國不分裂,事實上已如同三國,又如何能與秦爭霸天下?

如果想阻止“三家分晉”,只能寄希望晉文公、晉悼公等等強勢君主在世時進行改革,逐步削弱卿族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這就意味著要完全推翻晉惠公“作爰田”改革。可在改革定型之後,後世晉國國君誰還能與卿大夫們“虎口奪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