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柳灣彩陶博物館(二)

柳灣彩陶博物館(二)

001

柳灣彩陶博物館參觀中可知,在遺址區內發掘

1730

座墓葬,墓群屬於馬家窯文化晚期墓葬。其中半山型墓葬

265

座,半山型彩陶

1924

年安特生首先發現於甘肅省廣和縣洮河西岸的半山遺址而得名,半山期彩陶年代約在公元前

2500

~前

2200

年。半山型別主要分佈在隴山以西的渭水上游、蘭州附近的黃河沿岸到青海貴德盆地,及黃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莊浪河、祖厲河、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區.範圍基本與馬家窯型別相同,但已逐漸西移。半山期彩陶器類有小口高領壺(罐)、單耳或雙耳長頸瓶、侈口鼓腹甕、小口高領甕、弧腹或鼓腹盆、單耳罐、雙耳罐,以及斂口缽、帶管狀流或不封閉流的缽或盆、鴞形壺、雙口壺、單把杯、鼓等,基本均為平底器,個別為圈足器。

博物館中半山型彩陶展示中,可以觀賞到這個型別彩陶的一些特點:一是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夾砂紅陶。半山時期的經濟生活與馬家窯時期基本相同,大型貯藏器壺、甕、罐等成為半山型別彩陶的主要器型,這也反映了農業定居生活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在紅陶器皿上用黑和紫雙色繪成,也有單黑色繪法,圖案更為繁縟多變。與馬家窯型那種強烈螺旋型的圖案,那種具有動感的韻律有所變化;三是紋飾多用一種呈鋸齒形的花紋。這種花紋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螺旋型的、折角型的、波浪型的還是平列型的圖案,大都在其邊緣上裝飾有鋸齒形的花邊,有的為三角形,有的為排梳形,有的為流蘇形,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得原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