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進入古詩詞的世界,就像經歷一場奇妙的時光旅行,你可以目睹一幕幕錦繡河山,勾勒一道道靈魂色彩,拾荒一片片人生剪影,時而古樸,時而蒼鬱,時而靈動,時而虛幻,隨便撿起來一叢句子,就能生出無窮而悠遠的詩意。如此,我們便可稱之為千古名句。所謂千古名句,就是在以千年為計算單位的時間裡被不間斷地傳誦,但也有例外。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世紀80年代的學術界在討論它的出處,一塊石碑的發現證明它是宋代文人的作品,歷經近千年最終才成為眾口傳誦的句子,這句詩的身世可謂是千年而不千古。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的千古名句燦若星海,尤其是那些被選入語文課本的作品,銘記得格外牢固,甚至有不少都達到了“床前明月光”的程度,提起前奏就能吟出全部的精彩,比如這首小學五年級的宋詩。《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代詩人葉紹翁春日遊園,不巧友人不在,只能在牆外觀賞園內景色,因而才得此佳句:“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枝紅杏,點染出了濃郁的春意,更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然而此句也是為人詬病之處,不僅在當代,長久以來都是如此。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紅杏出牆”,本是形容春色之盎然,而如今大家熟知的意思已經換成了貶義詞,是女子出格的代名詞。對此,不少家長都建議將這首詩從課本中刪除,因為十一二歲的孩子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青春的大門,正值荷爾蒙爆發的時期,如果接觸過多這類太成人的東西,恐怕會影響正常的發展。而且,如果孩子問了:為什麼“一枝紅杏出牆來”會有出格的意義?倘若深究起來,那可不是一句兩句話能夠說得清的。接下來我們就從古詩詞中探尋紅杏的前世今生,看看究竟有關紅杏的桃色新聞為什麼在人們心中那麼根深蒂固。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其實“一枝紅杏出牆來”並非葉紹翁首創,他抄襲的是唐代詩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不過,吳融所寫與春意無關,他只是借杏花拋磚引玉,來渲染自己的思愁。這個時候,杏花還是杏花,還沒有與不安分的女人產生聯絡。而且,大家可以發現,這句詩被吳融安排在了首句的位置上,而葉紹翁則將其置於了最後,其實這也不是葉紹翁的原創,而是他從陸游那裡學來的。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馬上作》陸游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葉詩膾炙人口,而陸詩知之者卻甚少,後寫的出名了,先寫的反而不傳,文學史上這種現象並不少見。陸游將此句置於詩眼的位置,使得紅杏初步有了春色的味道。然後,在葉紹翁寫火了之後,紅杏的意味就變了,市面上開始大量出現粉紅色的回憶。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中形容女子是:“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女子假裝嗅青梅其實是假裝看那個俊男,好像騎著紅杏越過了牆頭,這裡面的情色味道就相當於濃郁了。

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到了元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愈加明顯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白樸更是以此寫出了《牆頭馬上》。到了明清時期,這一用法就固定下來了, 再也沒有春天,全變成了春色。近代小說家還寫出了著名的《紅杏出牆記》。綜上所言,以“紅杏出牆”來代指女子出格,並非是近現代才形成的用法,而是長久有之。所以一些家長們選擇抵制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並非無理取鬧,而是有一定道理的。詩歌的意味隨著時代發生了變化,它是否仍然符合教育的宗旨,確實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