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蘇軾最佛系的一首詞,大事小事都不是事

蘇東坡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清風明月、竹石山川,凡可以悅耳目者蘇東坡都盡情享用,而餐風眠雲的同時,又決不迂腐地擯棄口腹之享。他最喜歡飲酒,為酒寫詩寫文寫賦寫頌,從未見過誰對酒有這樣痴情的讚美。

蘇軾最佛系的一首詞,大事小事都不是事

我敢說,那些正在飲酒的人恐怕也沒有幾個能體會到這境界。也正是蘇軾才能在酒後寫下“莫問世間何事、與劍頭微吷”這樣的句子。好事近·煙外倚危樓宋代:蘇軾煙外倚危樓,初見遠燈明滅。卻跨玉虹歸去、看洞天星月。當時張範風流在,況一尊浮雪。莫問世間何事、與劍頭微吷。

蘇軾最佛系的一首詞,大事小事都不是事

上片,即景抒情,寫自己的追求與願望。我在雲煙之外憑靠高樓眺望,略見遠處燈光一亮一熄。向上跨越玉橋回到仙境去,看仙人居住洞天的星月。下片,引用史典,交友為寄,表達出他看穿現實的超然的人生態度。當年漢張劭和正規化情深誼篤流韻仍在,何況在乎那一杯美酒。不要過問政治大事和不值得一聽的微小言論。

蘇軾最佛系的一首詞,大事小事都不是事

這首詞以描景與虛幻,現實與歷史相融會的筆調,塑造了一位孤獨縹緲不定,前途明滅無望,只有不問社會政治,羽化登仙,做張正規化人物的隱士形象。文字洗煉,而寓意鮮明,是東坡運用幻想形式來隱士追求理想人生,富有特色的抒懷之作。

蘇軾最佛系的一首詞,大事小事都不是事

中國文人有一個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儒學為本,佛道為用,得志時期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失意時便“且放白鹿青崖間”,李白是這樣,王安石也是這樣,王維更甚,一生都在半官半隱。蘇東坡可以順其自然、修身養性、與人為善、不驕不嗔,但決不歸隱山林、遺世獨立,一向稜角分明的蘇東坡在這方面出奇地圓通了起來,他似乎能忘卻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一切,而一旦與君國臣民的得失相牴觸,他就又什麼都記起來了。所以他依於道,逃於禪,推演周易,喜歡陶淵明,卻終其一生並不歸隱,我甚至揣測,蘇東坡的佛道修為是他為了很好地保有自身以期留得造福百姓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