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來宜昌幾十年,居住宜昌幾個地方,近年來居於城西的夜明珠沙河,這裡是西陵與夷陵的交界處,也是毗鄰葛洲壩和三遊洞的地方,黃柏河抬眼即見。研究周易的朋友告訴我,根據我的命理,我適合鄰水而居,想想故鄉蘆溪與現在的居住地沙河都是靈動的山水,特別是都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蘆溪是三國夷陵之戰東吳名將陸遜駐兵的地方,而沙河也有明代官員金純在此水運楠木到武當山的歷史,特別是沙河溼地公園的數年變遷,讓我感受頗深。

沙河有一個小小的街道,夾在沙河溼地公園與三峽高速路口出口的中間,我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溼地公園和黃柏河,溼地公園是一個巨大的湖面,湖水經歷了乾淨、臭、靈動的蛻變過程,黃柏河是一個港灣,聯絡著滾滾長江與夷陵山水。明代官員金純奉命調運沙河金家嶺的楠木到武當山,就是從沙河到黃柏河入長江經漢水流域到武當山下的均州(今丹江口市武當山鎮)。從長江入另外一條支流清江,就可以到我的家鄉蘆溪。水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像血脈連通著你與故園和世界。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去年的10月到今年的4月,我暫別沙河到蘇州的張家港,奇妙的是:我參與的也是類似沙河的溼地公園,張家港水鄉阡陌,長江穿城而過,蘇州太湖煙波浩渺,蔚為壯觀。在蘇州張家港期間,我時常掛念宜昌沙河,一是因為沙河是我現在的居住地,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沙河同樣在改造水系,建設溼地公園。目睹相似的自然場景,難免浮想聯翩,思念故鄉,思考人生。人與山水,與世界,冥冥之中有很多奇妙的東西牽引著,連線著,促使你在行走的路上,這使我想起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行者無疆》。而蘇州不但水豐湖闊,更有歷史人文與故鄉蘆溪血脈相連,那就是夷陵之戰時生於今蘇州的東吳名將陸遜攻打劉備時駐兵馬鞍山下的蘆溪。我21歲之前,蘆溪還是溪,21歲之後,蘆溪隨著清江高壩洲水電站的修建抬高72米水位,蘆溪已不是當年陸遜駐兵的蘆溪,而是一個類似蘇州張家港或者宜昌沙河某處的湖了,水位的抬升,淹沒了童年的溪流小橋,也使得蘆溪清代鄉紳譚楚(拔貢)的化字閣沉於水底或者被盜,水可以哺育一方文脈,同樣可以淹沒一個時代的有形的記憶留存。有些東西可以從眼前消失,但因為其靈魂,尚在記憶中活著,蘆溪的溪水變成湖水,湖面以下可能淹沒了鄉紳譚楚的化字閣,可是湖面之上的大坡樹林中,譚楚及夫人彭氏(長陽清代詩人彭秋潭的姑母。)並排而立的墓及墓碑卻被我們發現,經過長陽地方文史專業研究人士向家舟先生的考證與解讀,蘆溪譚楚之後至少五代,文脈延綿,其子譚大勳更是名冠荊楚的學儒,創辦龍泉書院,還是鄰縣楊守敬早年的先生。(學者袁在平先生曾撰文論述。),在向家舟先生的幫助下,我們收集整理了譚楚及其後代的資料及詩文,幸運的是我的遠祖何其昌(乾隆年間房縣教諭,貢生。)因為與譚楚及譚大勳差不多同時代,而且與譚楚在鄖陽做教諭,也有地域上的交集,也從《長陽縣誌》等歷史資料中發現了更多的關於遠祖何其昌的人生經歷及詩文,而且與現存的何其昌於乾隆35年修的長陽何氏族譜及家中的乾隆50年的“明經進士”匾在時空上相吻合。據我對蘆溪的古墓及墓碑墓聯的不完全考察,蘆溪出過不少進士和貢生,比如明代洪武年間進士詹岊,清代乾隆及嘉慶年間貢生譚楚、譚大勳、何其昌、劉元愷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毓秀,值得每個在外的遊子回溯與自豪。做新聞工作期間,我拍了許多父親在蘆溪湖面上划船的照片,其中一張背景是譚楚的化字閣半截在水中,以《庫區守塔人》的標題在《三峽晚報》刊發,這是我對已故父親及已消失的家鄉文脈的經典精神記憶。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說“無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謝恩。”,雖然我的腳步和思想沒有去丈量眾多的世界歷史文化遺蹟,但我的心寧靜如水,與水有緣,遇水而居,還有更奇妙的是:我在1994年到1995年在鄂西北房縣當兵服役一年多,當時房縣屬於鄖陽地區(後來與十堰市地市合併)。前面說過,我的遠祖何其昌與同村譚楚,在做教諭這個差事上,時空上有些交集,那就是一個房縣教諭,一個鄖陽教諭,我知道遠祖何其昌在房縣做過教諭的事情,是在我退役之後,否則當年會有更多的感慨。這難道就是佛家所說的人世輪迴嗎?前文也交代過,從我現在的居住地沙河與故鄉蘆溪均可以由水路行船抵達鄂西北的漢水流域。

房縣古稱房陵,是廬陵王貶居之地,也是中華詩祖《詩經》編撰者尹吉甫的故鄉,是《詩經》發源地之一。原生態詩經文化影響著世世代代的房縣人民,《關關雎鳩》等詩經民歌至今仍被房縣廣大老百姓傳唱,歷經數千年口口相傳、經久不衰,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奇蹟。房縣地處漢水流域中上游,秦巴武當交匯,鄂渝陝毗鄰。房縣黃酒之所以聞名遐邇,與房縣優質的水有關係,房縣有大小河流3500多條,有四個水系。當兵時愛喝老百姓家中地道的黃酒,那就著花生米就能喝幾碗的滋味至今在記憶中不肯散去。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如果人的一生有不止一個第二故鄉,那麼房縣是排名首位的,因為房縣的水滋養著我的血脈與青春,留下了我真實而珍貴的足跡。2013年我組織宜昌戰友重走軍營路,看見華麗蛻變的房縣,縣城水位抬升,古城因水而靈動,詩經廣場愈發顯得有歷史底蘊與文化光芒。

與水為鄰,遇水而居,是我的人生自然狀態,似乎與古人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沒有太多的關係,不過我要感恩水帶給我的人生之緣和心靈深處的寧靜。遇到水的地方,皆為故園。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

宜昌沙河與蘇州張家港:血脈連通你與故園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