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家裡面有男孩子的家長,孩子動不動就打人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在與小夥伴玩的時候,玩著玩著就突然開始打起架來,不能好好的說,動不動就打架去解決問題,無論家長怎麼教育那些孩子總是屢教不改,許多家長存在這種疑問,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乖寶寶呢?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動不動就打人的問題,而感到十分煩惱,但是教育孩子,孩子卻又聽不進去,有時候著急起來就會打罵孩子,但是對於孩子這種動不動就打人的行為,不能去一味的打罵,換個方面來講,喜歡打打鬧鬧的孩子,也許他會更加聰明,機智和活潑,

作為家長需要分清楚孩子的行為模式,去了解孩子,分析孩子的心理過程,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引導孩子給予孩子合適的引導,避免錯誤的家庭教育。

其實孩子好動或者動不動就打人,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去主動的去觸碰這個新興世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新的認知,從而就會推演出一個新的行為模式,這個時候給爸爸媽媽帶來許多麻煩,其實是正常的。

作為家長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作為家長要分清“攻擊性行為”

攻擊行為既包括人身攻擊,如推人、打人、踢人或破壞別人的財物等;也包括言語攻擊,如嘲笑別人、叫別人綽號或用言語威脅別人等;還包括關係攻擊、如散佈別人的謠言或孤立別人等。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通常又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工具式攻擊性行為,另一種是敵對式攻擊性行為。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工具式攻擊性行為

指的是,當孩子做出打人的行為的時候,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是故意去傷害別人,他們是出於某種目的才去打人的,比如說孩子會為了得到某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滿足自己的慾望,才會去利用這種打人的行為去表達自己的慾望。這種攻擊方式只是一個發洩工具,其實是不帶著孩子的任何情緒的,

敵對式攻擊性行為

,這種攻擊性行為的最大特點是孩子在打人的時候,會帶著自己的情緒去故意去傷害別人,他們在攻擊別人的時候,會被自己的不良情緒所帶動,因此就會不考慮後果。

不能一味打罵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很關鍵

當孩子之間產生了互相毆打的問題,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的去責罵孩子,不但要分清楚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而且對於孩子的這種打人的,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很關鍵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攻擊的衝動,在嬰兒期就已經具備。心理年齡是決定孩子的心態因素,往往影響著孩子的行為。”

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關鍵的。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當孩子之間產生了爭執,動不動就打人的時候,作為父母不要想著以暴制暴,以暴力解決問題,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意識:孩子會認為一切的解決方法都是從暴力開始。所以當面對孩子打人的行為的時候,

作為父母要去耐心去理解孩子,去尊重孩子

,如果想要改掉孩子的這個行為的話,也不要太過於急躁,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如果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味的去打罵孩子,這樣不但影響了親子關係,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榜樣。

作為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親子教育,及時給予孩子引導

許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害怕孩子是受到了欺負,當孩子被別的人欺負了,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呢?在打鬧的過程中受到了欺負,孩子應該去還手嗎?家長需要去介入他們之間的鬥爭嗎?如果不想介入到孩子的鬥爭,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避免這些打人的情況呢?如果家長為了孩子避免欺負,而不讓孩子去與別人一起玩或者去指責別的孩子,那樣漸漸的孩子就會遠離朋友脫離人際關係。

1、引導孩子學會同理心,與對方進行溝通

據分析調查,學齡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迅速增長,同時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也進步了,並慢慢具備了同情心和同理心。

假如孩子之間發生了打人的現象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因為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他們的打人其實並不是故意的,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去傷害對方,

有時候只是開玩笑開過了頭或者是講話行為,沒有經過大腦的考慮,這時候是容易產生一些誤會,就需要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溝通。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假如孩子們之間發生了爭執,作為家長可以先讓他們平靜下來之後,引導他們說清楚發生的發生了什麼,發生的事情經過講清楚,無論是處於弱勢的那一方,或者是處於強勢的那一方,他們所說的話,其實都有可能是不一樣的,他們所持有的觀點也許都是不同的,但公開坦誠的說出來之後,對方就會明白對方想要什麼或者是誤會了些什麼

這樣的話,彼此之間就會感受到對方的感受,運用同理心去解決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最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就會慢慢化解開來。

2、作為家長多與孩子出去戶外運動

有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卻沒有關注過孩子的日常的人際交往關係,當孩子鬥爭打架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那一方,如果家長想要孩子避免鬥爭,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被欺凌的那一方,那麼家長就要帶著孩子去鍛鍊自己的身體,假如家長一味的只要孩子他在室內埋頭苦讀的話,這樣孩子的身心發展就會得不到提高,

想要孩子全身心的發展,那麼與孩子一起去戶外運動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不能一味打罵,分清“攻擊性行為”很關鍵

據調查長期跟蹤孩子成長的成長過程中,發表了一項科學研究證明:“2~5歲的兒童中,愛運動的兒童大腦比不愛運動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 換句話來說,一些優秀的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隻是讀書而已,他們也會去進行一些運動,優秀的孩子,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學習成績好,而是全方面的發展。

愛運動的孩子不僅僅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著優勢,而且也會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里斯說:“運動、玩耍是孩子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的最佳方式,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開發。” 所以作為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改掉動不動就打人的毛病,那麼就一定要與孩子多點參加活動,分散孩子的精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