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我是小智老師,我愛記憶#

作者 | 媽小咪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養。但往往很多人只重視“教”,忽略了“養”。

“教”,指的是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邊界在哪裡。

“養”,指的是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足夠的愛、自由與寬容。還有以身作則,耳濡目染。並且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不揠苗助長。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凱叔

“孩子無禮被人打,該怎麼辦?”

微博上,一位網友講述:

同事加班,讓她幫忙接一下孩子,並送到公司。

網友欣然答應了。

按照同事給的地址和照片,接到了孩子,但是,一路上,孩子的行為,讓網友十分惱火。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剛一上車,孩子就把鞋子脫了,將腳放到中控臺上,臭味瀰漫了整個車廂。

網友提醒孩子,把腳放下去,穿上鞋子。沒想到,孩子竟然趾高氣揚的說:“我不要。”

遇到這麼沒規矩的孩子,“爆脾氣”的網友將車停在路邊,將孩子的腳往下按,可孩子一點都不怕,反而更用力地把腳往上抬。

隨後,網友氣到一巴掌“招呼”在孩子身上,孩子哇哇哭,還繼續出言不遜。

事後,網友自己也反思:孩子再怎麼樣,自己也不應該打那一下,只是當時確實情緒上頭了,沒控制住。

但出乎意料地是,評論幾乎一邊倒。

點贊最高的一條是:碰到這種孩子,真不怪網友脾氣不好。

以自我為中心,視規矩如無物,影響他人生活。

在超市裡,隨意拿東西,扔得滿地都是;

在餐廳裡,隨意瘋跑打鬧,高聲喧譁;

到人家家裡做客,隨意亂翻,不問自取……

雖然孩子是小,但是,無論在哪個年紀,我們都是自己行為的第一責任人。

沒有規矩,沒有教養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受歡迎。

不受歡迎的孩子,沒有辦法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哪怕再優秀也沒用。

孩子的人際關係差,是有原因的。

之前,兒子請過幾個同學到家裡來玩。

其中,有一個孩子,一進門直接往裡衝,看到展示櫃裡的手辦,伸手就拿,開口就要,吃飯時,就像攪渾水似的,在菜盤裡翻菜。

更令人尷尬的是,他說話句句髒字,吃飯的時候,言語中“屎尿屁”不斷,自己說得笑呵呵,其他幾個孩子都說“噁心”,他還不以為然。

後來,連兒子都直接吐糟他,連廁所都不衝,後悔請他到家裡在來玩。

很多人,習慣把孩子形容成“天使”。

然而,不懂規矩,缺乏禮貌,出言不遜的孩子,只有天使的翅膀,卻少了天使的光環。

只有跋扈自我的本能,卻沒有光環守護下,不越邊界的能力。

在家裡或許有父母庇護和原諒,出門在外,自然會四處碰壁。

在職場節目心動的《令人心動的的offer》中,有位叫朱一暄的女孩,那一期中,她是年齡最的一位。

初見時,“可愛力”爆棚,更重要的,專業能力和辯論能力都不俗。

起初,大家都很看好她,但是,當大家與她相處下來,有許多細節讓人感到不適。

當他們準備第一輪辯論時,年齡最大的一位客氣地請她:“手下留情”。

她卻頭也不回地回了句:“我看看你們待會兒什麼嘴臉”。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在接下來的辯論中,為了贏得比賽,她表示:哪怕是備孕期間,但是既然是工作應酬,喝點酒也沒有關係。

讓在場的帶教老師和同伴集體皺眉。

在事後的覆盤中,帶教老師們也認為,她的這些言論,是在挑戰社會公理。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毫無疑問,她的那隊輸了。

當“對手”感嘆,沒想到自己能贏時,她竟然又說:“最佳辯手我已經拿了很多個了”。

對此,場內嘉賓撒貝南表示:

“作為一個孩子,話語中有一些直率,甚至一些帶刺的交流,一兩次都無所謂,如果長此以往,就不一樣了。”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一個人的行為,就是一個人的名片。

好的行為,能給自己加分,哪怕能力差一點,只要行為上讓人感到舒服,也可以走出一條很不錯的路。

反之,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但是他的行為,令人尷尬和討厭,這段路,也會走得崎嶇坎坷。

行為上,令人不適的孩子,即便擁有如天使般飛翔的能力,卻也難以穿越雲霄,遇見彩虹。

孩子的路,遲早要由孩子自己走。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都需要他們用自己的人生去丈量。

在該教孩子規矩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想著和孩子做朋友。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透過孩子的行為,能照出父母的影子

作家鮑德溫曾經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站在孩子面前,就能猜到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深以為然。

不受歡迎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不受歡迎的父母;

愛慕虛榮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喜歡攀比的父母;

不守規矩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沒有原則的父母。

之前,在廣西北海潿洲島,一對母子的不文明行為,引起了社會的眾怒。

當時,母子倆到景區遊玩,發現一角有幾盆景觀仙人掌。

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一直拿腳去踢仙人掌,連踢了5次,仙人掌終於扛不住“斷了”。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這一幕,全部被景區監控拍到。

景區人員特別生氣:仙人掌犯了什麼錯,要遭到這樣的暴力對待?

於是,便發出“海捕公文”,很快就找到了母子倆,並要求他們賠償500元。

令人氣憤的是,在處理過程中,母親一直拿“他還是個孩子”為由,企圖替孩子開脫。

實際上,從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到,母親口口聲聲的“孩子”,個頭已經高出了她許多。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地是遊客上下車的乘車點,但是,他們母子一開始就違反了規定,沒有乘車進入,是自行進去的。

父母行為不當,孩子自然德行有虧。

在平常生活中,父母不懂得規行矩步,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有樣學樣。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懂得理智規觀,科學教導, 讓孩子明白事理,謹慎言行,孩子的行為自然會偏離航道。

紀伯倫曾說過:“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意思是說,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自己的生活。

實際上,它應該還有另一層意思:

開弓沒有回頭箭,父母將孩子射出去的那一刻起,就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與遭遇。

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給予保障,最好的辦法,唯一在開弓之前,就預計好“航道”。

好孩子,都是“養”出來的

教育孩子的終極目的,

是讓孩子學會做人

畢淑敏寫過一篇題為《孩子,我為什麼打你》的文章:

她承認,在這個世界上,她只打過一個人,便是她的孩子。

起初,她像呵護幼嫩的青豌豆般,保護著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一點輕微的擦傷,她都會日以繼夜地操勞。

隨著孩子地慢慢長大,他開始淘氣、惡作劇,摔破盆碗、拆毀玩具、遺失錢幣、汙髒衣服等等,對於這些,畢淑敏都能忍受,在她看來,這是一個正常孩子該經歷的事。

可是,當孩子像一匹野馬一樣,衝向社會的草原時,不得不開始接受人類社會公認法則的檢驗。

苦口婆心、無計可施之後,無奈之下,她打了孩子。

畢淑敏承認,用武力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可取,但是,她希望孩子在違反道德地邊緣試探時,就能夠體會到痛。

的確如此。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但是,社會才是他們人生的歸宿。

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基本的社會生存法則,就應該是:不要成為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在陝西某小區內,一個10歲的孩子,經常在電梯裡撒尿,正好被物業監控拍到。

孩子的媽媽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帶著孩子在業主群道歉,並帶著孩子打掃電梯1個月作為補償。

在美國有個10歲的女孩,在學校經常欺凌同學,父親得知後,便取消了女兒坐校車的資格,要求孩子在只有2度的天氣裡,步行8公里上學,他則開車跟在孩子身後。

在加拿大也有一位“虎媽”,由孩子對校車司機態度粗魯,便讓孩子徒步上學。

孩子的成長,總是夾雜著錯與對、正與邪、善與惡,這是他們遇見自己、感受眾生的方式。

但是,父母應該知道,幸福的人生,總是“好的”感染“壞的”,陽光照耀下,孩子才會感受到幸福。

受歡迎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智慧的教育。

實際中,其實的精髓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於孩子而言,父母是天、是地,是他們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起點。

善待他人,胸懷大度,行為端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自然是眾人皆喜,相處喜樂。

任何言語和道理,都比不上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教育來得更深刻。

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落實於行動之下。

做事,先做人。

父母愛子女,便應該讓孩子,在愛的包裹下,做一個尊重他人、嚴守規則的人,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