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原生家庭,這個話題成為當下最熱議性話題之一。不同環境造就不同人才,一個人生活得最久、影響最深的環境是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永恆的。

熱播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自小一直受到媽媽的打壓,長大後還要受到爸爸、哥哥的壓榨,雖然表面光鮮亮麗,但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渴望愛和呵護。

有人會說這是角色設定,但她受到的在原生家庭的傷害最後養成一個獨立、自強卻又自卑的蘇明玉,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的!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據不完全統計,近8成的成年人認為自己脾氣臭,性格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小時候開始自尊心被傷害了太多次,而傷害他們的就是他們的父母!

“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透過考試”,這句話直擊人心深處,成人第一次做父母,而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兒女,大家互相都沒有經驗,家長對孩子理直氣壯的打罵、羞辱似乎完全是理所當然的。

而孩子只能默默忍受,他們受到的傷害是無法修復的,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有毒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一輩子的,不管是我們作為孩子,還是作為家長時,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但我們可以提前瞭解錯誤的原生家庭型別和教育方式,有效抵擋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在一個加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有毒”的原生家庭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缺席型家庭

不稱職的父母是缺席孩子成長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空缺的一塊很難填補回來,可能家長被生活所迫要出去工作賺錢。

而條件不允許他們帶上孩子一起,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在孩子的記憶中,童年這樣如此美好的時光裡沒有家長的出席,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孤獨感。

熱播劇《小歡喜》中的季楊楊與他的父母們長時間分離,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離開了孩子六年,錯過了孩子每一次成長的美好的時光。

等到孩子高三了再回來陪孩子時,孩子心裡早已經對父母們產生了芥蒂,甚至不止一次地說“我沒有家”,“我的家長是舅舅”,父母心裡會是怎樣的滋味?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珍貴的,孩子進步時想得到父母的讚揚,孩子難過時想得到父母的擁抱,孩子開心時想跟父母分享。

如果家長缺席孩子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孩子慢慢的會變得更加“變相堅強”,而且自卑是從父母離開孩子的那一刻開始就種下了種子。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虐待型家庭

暴力虐待分為有身體型和言語型虐待,兩者相對來講,言語型虐待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家長迫切的“想要為孩子好”,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的“愛”,忍不住對孩子動手。

長期生活在暴力之下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現象很嚴重,有嚴重的人格缺陷,這種傷害將一直持續到他們長大成家,甚至伴隨他們一輩子。

家長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有時能控制住打孩子的衝動,而轉換成了對孩子的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的威力不亞於身體暴力。

“你怎麼那麼笨,這樣都不會”,“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妹妹,比你小,什麼都會,真不知道我生你出來幹嘛的!”“你這樣懶,怎麼不去死?”……

這些話有沒有對孩子講過?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不管是受到身體型還是言語型虐待的孩子,他們之後面對他人時,都很難對他們產生信賴感,童年的經歷將會伴隨他們一輩子。

孩子在“有毒”的原生家庭成長,能把他毀得更徹底

操縱型家庭

《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媽媽宋倩就是這一類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控制呵護干涉,孩子的一切都想要掌握,孩子每天吃什麼,跟誰交朋友都要管,最後逼得英子抑鬱想要以跳河來解脫。

操縱型的家長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給孩子施壓,他們關心的不是孩子內心的需求,而是他們內心的控制慾能不能得到滿足。

當孩子反抗時,他們會以一些恐嚇或威脅等一些極端手段來逼孩子服從,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幾乎不能獨立,他們從小就沒有選擇權。

他們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來宣示獨立權,去獲取自由,例如被媽媽管教很嚴的北大吳謝宇,他覺得只有自己弒母,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

孩子無法去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許正深受著原生家庭的毒害,作為家長那麼請你減輕這一“病態”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讓自己的孩子活在“病態原生家庭”的陰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