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2020年4月第三週

4月20日 週一

歷史上的今日

194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

營銷節點

雅安地震7週年

中文語言日

生日

作家瓊瑤82歲生日

明星鹿晗30歲生日

寫在前面: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未來的生活,你所遭受的隱痛終究會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與你和解。

我們長大後會有怎樣的性格及處事態度,往往與我們學齡前時期的經歷有很大的聯絡,用理論知識理解可稱為“兒童敏感期”。

何謂兒童敏感期?

個人也不是專業人士,無法面面俱到地去給大家解釋,用定義作詮釋即為: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

在這裡,雖說兒童時期可劃分為32個敏感期,但是我也只能選取其中幾個典型的時期來進行描述,畢竟能讓我們觸動情緒的時期很少,而我們記事的年紀也開始得較晚,所以進行選擇性剔除,未必不失為一種好的做法。

首先要說的是,這32個敏感期,主要是從我們出生到9歲這一階段,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時期可歸為:口腔的敏感期(4-12個月),細微事物的敏感期(1。5-4歲),自我意識敏感期(1。5-3歲),社會規範敏感期(1。5-4歲),邏輯思維敏感期(3-4歲),藏、佔有敏感期(3-4歲),人際關係敏感期(4。5-6歲),婚姻敏感期(4-5歲),審美敏感期(5-7歲),身份確認敏感期(4-5歲),性別敏感期(4-5歲)和延續婚姻敏感期(5-6歲)。

當然,還有另外的一些敏感期,個人認為那些都是成長的常態,我們大多數人也未必會有記憶,在此文中忽略不提,有興趣的朋友自己也可以去閱讀相關的資料或書籍加深理解和認識。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從口腔敏感期開始說起,

此階段我們可以認為是和口欲期大同小異。兒童在此最突出的行為便是咬東西,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這個時期的兒童總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咬,當然有時候還會咬自己的手指,其實這都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態,家長無需去制止。

口欲期滯後導致的結果便是:兒童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腳丫,長大後出現貪吃,抽菸,喝酒,饒舌,嘮叨等現象。我們認知裡的習慣雖非一日養成,卻和我們兒時發展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此後便是細微事物敏感期。

在此階段,作為一個成人,我們總是會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亦然,小孩子的世界要比我們的世界簡單得多所以我們很多細微的行為都會被這個時期的兒童捕捉到。

譬如,在小孩子有意識能聽懂成人語言的時候,成人們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再給你生個弟弟妹妹和你作伴好不好啊?”這句話看似無心,但小孩子一般都極其敏感,會不願意地說:“不好,我不要!”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有個弟弟或者妹妹就等於搶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自然心裡不會願意。

接著便是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兒童,他們漸漸有了“我”的概念。

在這一時期,兒童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並經常說“不”——“這是我的,不給”:不給,孩子並不是自私。而是在這個時期,什麼東西“都是我的”。

最常見的情形便是:你要孩子吃飯,孩子說“不”,實際上他一邊說一邊已經走到飯桌上開始吃飯了;你要孩子睡覺,孩子說“不”,其實已經邊說邊爬到床上去了。他們只是單純的“不想”,卻又不是真的按自己說的做,所以剛好顯現出兒童“可愛”的特點吧。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然後便是社會規範敏感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開始主動融入到與其他同齡小夥伴的玩耍中去。

並有意無意地模仿周圍人的行為,不管對錯,只要自己覺得有趣就會去學,所以在此,可以有選擇性地交給孩子一些見到的社會技能,譬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隨著孩子的思維發展,孩子開始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

在此階段,孩子開始從問“是什麼”的階段向問“為什麼”的階段過渡。譬如他們會問自己的父母:“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啊?你們為什麼要上班啊?”只要是孩子感到好奇的,他都會來一句為什麼。

邏輯思維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生活和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當然,孩子的成長終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登上每一個上升的臺階,都是未來發展的奠基。

接著便是藏、佔有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特點便是:開始強烈地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

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所以家長在此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充分尊重孩子,不隨意去動孩子的東西或是侵犯其隱私,以讓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接下來要說的第七個階段便是人際關係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小孩子會有意地去和自己的同齡人一起玩,交朋友。

然後回家告訴自己的家長:“今天我和誰誰誰一起玩了,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可而後不久,便又會告訴自己的家長:“我不想和那個誰玩了,我只和誰好,不和誰玩。”小孩子總是會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小夥伴中淘汰一些人,這也不難想象,我們成人有時候也會這樣,這完全可以理解為是與我們在人際關係敏感期時的一種銜接。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父母的角色時,漸漸進入婚姻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現在的“戀父情節”和“戀母情結”會凸顯出來。最早的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婚”。

之後,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是其他成人。一直到5歲左右,選擇夥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他們會“愛上”一個小夥伴,譬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常在一起玩,產生矛盾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干預。

這個時期是一個純粹的情感培養和情感發展的過程,能夠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就已經為他成年後的婚姻關係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此,正確的引導釋迦傳必學的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除此之外,還有審美敏感期。

這個時期孩子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審美標準。尤其是女孩子,開始對媽媽的口紅等化妝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即開始出現我們常說的“臭美”行為。

有時候會穿漂亮的裙子,喜歡按著自己的想法打扮。這個時候家長不應該草率制止,而是正確引導,譬如可以帶孩子去欣賞自然景觀,發現生活中的美,以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

此後,孩子開始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

在此階段,孩子的空間活動能力開始增強,而父母也時常不在身邊。所以孩子會逐漸建立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想法,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並逐漸給自己定位。

其定位方式以“偶像”的形式存在,譬如女孩子會希望自己像公主一樣,而男孩子則更傾向於崇拜奧特曼,孫悟空等具有強大形象的任務。在此,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消極的資訊,因為在此階段孩子的是非觀還不成熟,需要父母的幫助,方可用“偶像”對孩子的影響為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進入性別敏感期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時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開始對異性逐漸產生一些疑問,從而不斷地向成人提問,並且一定要求得到解答。

除此之外,甚至會模仿同性的某些行為,做一些符合性別的事情。比如女孩子開始學著照鏡子,梳頭髮。男孩子開始喜歡各類英雄的角色扮演。並且這時候的孩子逐漸地對異性產生好感,會喜歡和優秀的成人異性在一起玩耍。可能與個體最原始的“性本能”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吧。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最後要提到的便是孩子的延後婚姻敏感期。

在此階段,孩子們所說的“結婚”只是他們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比如當想和某一個小夥伴玩時,他們都會說想和對方結婚,這是他們表達內心喜愛的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

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十分單純和美好的。

家長不必對孩子的行為過度焦慮和強化,也不必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觀、道德觀來評價孩子。

亦然,若家長勒令孩子不許談論相關話題,干涉孩子和喜歡的異性小朋友交往,會導致孩子的這個時期無法順利度過,這種壓抑受阻的心理感受會延續到他成年後的感情生活中,很難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情感,更難以承受情感的挫折。所以,家長在此階段正確的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親子關係——學齡前兒童的32個敏感期

終上所述,我們成人的心理在孩童時期就已經開始顯現,很多事物並非是先天就已經註定的,更多的還是後天的鑄就與引導——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