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可怕,和孩子分離的後果這麼嚴重,家長必看!

*注:本篇文章為往期精彩節目摘選

釋出於2016年12月3日

孩子真正形成的習慣是在10歲之前形成的。為什麼我說10歲之前是比較可怕的,真正的爆發是在5年、10年之後,種子是那個時候種的,現在開始發芽成長了,你看的見了。。。 。。。

金榮:你好!

聽眾:金榮老師,你好!我上次打過電話,我想諮詢下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孩子的脾氣太沖我都沒法管了。

金榮:孩子多大了,男孩女孩?

聽眾:男孩14歲上初三,早上上學為背書包發生矛盾,有兩個書包我讓他背熒光綠的書包他不願意。

金榮:為這個問題?首先,他為自己這個簡單的行為能不能負責任?換個角度講他有沒有機會和權利為自己這樣一個決定去做選擇?還要給當媽的請示還要讓你管教嗎?

聽眾:你的意思是這些小事情他自己做可以?

金榮:是的,你不覺得嗎?

聽眾:我也覺得可以,因為書包這個事情,他同學來叫他上學,同學穿的新衣服,背的新書包。他嫌我給他沒買新書包、新衣服、本子文具等;還嫌我說話的口氣不好。

金榮:他說錯了嗎?

聽眾:沒有。

金榮:那他為什麼不可以發脾氣呢?

聽眾:不是我不關心他,他缺的衣服、褲子、文具用品等我都給他買好都能做到;就說書包的事情,他去年很喜歡熒光綠的書包,現在他說不喜歡這個書包了,他怎麼不換種方式跟我說:你看能不能過一段時間給我換個其它顏色的書包,都能行;他說我說話口氣不對。

金榮:他在這一點上是說錯了還是說對了?

聽眾:這個話因為是我跟他說的,他說錯了。

金榮:你跟他說話是和顏悅色嗎?就這個問題你覺得你兒子又在胡說是嗎?做媽的你一直覺得對他說話的口氣和錯詞都是比較注意很尊重他的對嗎?你說話不生硬是這意思?那如果這樣講的話孩子對你的態度就很糟糕了,那我想問你一下他這個比較糟糕的態度是從哪學的?

聽眾:我感覺好像是同學和同學之間,這是主要的原因。

金榮:同學教給他的看樣子學樣子,對父母不尊重、說話難聽、脾氣比較衝是這意思?

聽眾:對。

金榮:我問你一句話當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當中你們錯在哪裡?

聽眾:缺少溝通。

金榮:為什麼缺乏溝通?

聽眾:我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金榮:你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給我打電話?

聽眾:第二次。

金榮:你想聽聽我對你這種談話方式的感覺嗎?很生硬,你對我還算客氣吧,我相信你對你兒子肯定沒對我客氣,孩子爸爸呢?

聽眾:不在家在外地。

金榮:這種狀態持續了多久?

聽眾:好多年吧。

金榮:就是你一直一個人帶著孩子。

聽眾:現在家庭也複雜。

金榮:在複雜你不能告訴我一句話複雜就不說了,複雜是由很多簡單組成的,你就告訴我這種狀態你已經持續很久了?一直是你帶孩子?

聽眾:也不是,孩子上小學四年級我才從外地回來。

金榮:也就是說四年級之前是爺爺奶奶帶對嗎?

聽眾:是。

金榮:那你知不知道四年級他多大了?

聽眾:9歲多。

金榮:那你知不知道9、10歲之前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多重要?

聽眾:我知道,但是也沒有辦法?

金榮:如果沒有辦法,在這個方面你對孩子有虧欠嗎?

聽眾:從小學四年級之前我們沒帶過,我跟他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也沒辦法,生活需求。

金榮:你說得很對,但是對你兒子來講他不這樣認為,他只是認為我爸爸媽媽不在我缺乏父愛母愛,你同意這種說法?

聽眾:同意。

金榮:那你知道這對他意味著什麼?

聽眾:我不知道。

金榮:不會養成好習慣,不會養成一些對周圍同學環境一種比較委婉的表達方式,就是我們真正跟孩子在一起培養情感,建立一種默契度最重要的時期我們父母是不在的;這對孩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待人接物的一種處理方式都會產生一個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們說這一段時間說的不誇張點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這段時間是最重要的性格和生活風格形成時期,所以給孩子的感覺跟你不親或情感溝通有障礙也好,都是在那幾年裡埋下了一個不好的根,不好的種子;我們現在需要他;我一點都不懷疑你為他好,為他操碎了心,但是當你孩子不能正確接受你投入的情感和良苦用心的時候你覺得有意義嗎?

聽眾:沒有。

金榮:所以我們當媽媽的在這一點上,孩子已經14歲了但是他有一些欠缺的東西,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及處理方式;但是他還有更欠缺的東西就是體會不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聽眾: 我就是感覺他不太懂事不太體諒我。

金榮:因為重要時期你脫崗了。

聽眾:金榮老師,那你說我跟他怎麼溝通呢?

金榮:你跟我說話比對你兒子客氣,但是你給我感覺的態度、語氣是生硬的,所以我希望你跟孩子溝通說話的時候給他機會,學會去尊重他的人格,我不是說他提什麼要求你答應他不是這樣的,希望他多表達自己的情感,有機會你跟他多聊聊你的想法,然後多聽聽他的想法,措辭也好、態度也好,本著尊重的原則,他大了有他自己的思想、想法,有他的審美觀念,他現在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明白嗎?不是小時候,他4、5、6歲的時候你讓他幹什麼他不想,不敢幹也得幹呀,所以交流意味著平等尊重和理解,在非原則性問題上不要堅持,原則問題擺正立場就可以,好嗎?

聽眾:我跟他溝通不到兩三句話就說不到一起了。

金榮:溝通不到兩三句話的原因是你說話的時候在命令,在指揮、在生硬,你有沒有問過他的感受,你知道你兒子的感受?你瞭解他在想什麼嗎?你有沒有花時間肯定他,花時間有機會坐下來跟他聊聊,摸摸兒子的頭告訴他,兒子,你在媽媽心目當中很重要,媽媽很愛你,有沒有?

聽眾: 沒有。

金榮:做到這些,當他知道你愛他,當他收到你的愛,當他能感受到你的愛,當他信賴你,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說的再誇張些哪怕你的說法是錯的他都會聽。

聽眾:金榮老師,你現在強調我第一、說話太生硬,二、多聽孩子看他怎麼想的。

金榮:言為心聲你說的那麼多,他了解你比你瞭解他多的多,一定要讓他敞開心扉而不是你敞開心扉,而且你說前半句他就知道你後邊要說什麼,你就知道讓他學習,一會就看他不順眼。

聽眾:還有就是他在我公公婆婆跟前說話不尊重動不動說死去。

金榮:所以我剛才在問這些習慣、方式哪來的?你剛才推卸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你說他是跟同學在一起學的,孩子真正形成的習慣是在家裡面10歲之前形成的。為什麼我說10歲之前是比較可怕的,真正的爆發是在5年、10年之後,種子是那個時候種的,現在開始發芽成長了,你看的見了。

聽眾:現在這個能改過來嗎?

金榮:可以,用心就可以,我剛才給你說了應該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

聽眾:好的,再見。

金榮:再見。

金榮點評:

有不少家長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是孩子對待親人時態度惡劣,不光不聽管教,還長幼無序以下犯上。其實這反映了孩子內心跟親人的情感距離比較疏遠,如果這個根源無法有效解決,那麼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那些行為、態度是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的,“軟硬都不吃”,沒轍。結合這條熱線給大家幾點建議:

1、 先從家長沒做好的地方反思,孩子10歲以前,父愛母愛都缺失,沒養成好習慣,不懂得和別人正確地表達,培養親子情感和默契度的時期父母不在;

2、 和孩子說話時多給他說話機會,多聽,措辭態度本著尊重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