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都說現在的娃兒懶了,

一天都吃現成的。

還說那些年,在農村的娃兒

都是燒火、煮飯、餵豬。。。

什麼事情都會做。

是啊!那些年的時候,

農村的娃兒都是早當家的!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為什麼說那些年,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呢,

TA們都在幹嗎?

那些年,農村的娃兒可不像城裡的,

特別是這種4、5月的農忙季節。

媽老漢在坡上忙。

娃兒們在家就得為父母分擔些家務

比如:做飯、洗衣服、餵豬。。。。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不說要求弄多少個菜。

至少刨點洋芋,

燒火煮個飯是一定要會的。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當然時間一長。

跟著媽媽耳濡目染。

自己慢慢也會做飯了。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當然,當吃完飯。

如果父母繼續忙,

或者父母勞累一天了太累。

那麼洗碗的工作一定是留給娃兒們的。

記得那時候,

經常口頭禪就是:

先吃完的不管,後吃完的洗碗!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那些年,

家家都餵了豬兒、牛、鴨娃或者雞娃等。

所以父母忙的時候,

娃兒們都會背個背兜,

到坡上切,扯點豬草或放一下牛。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豬草扯回來。

一般年紀小的時候,

父母是不會叫剁豬草的

因為父母還是擔心娃兒

把手指拇給剁了。

但是話說回來,

農村出來的娃兒,

哪個手上不是佈滿了曾經留下的刀疤?

當然可能是剁豬草留下的,

也有可能是切菜。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豬草剁好了。

就要煮豬裡。

一般煮豬食需要很長的時間。

父母太忙,沒辦法一直守著。

所以這個工作還是留給娃兒。

父母到坡上切之前就交待好:

哪個時候下紅苕,

哪個時候加包穀面,

哪個時候算熟了。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餵豬,都不會陌生。

豬兒餓了,叫喚……

媽老漢還沒回來。

娃兒們自己提著個潲水桶兒,

一桶提不起就只提半桶。

慢慢地,餵豬也學會了。。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當然,豬會餵了。

那麼其他的什麼雞鴨鵝。。。。

肯定都不在話下。。。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那些年,獨生子女家庭還不是那麼多。

父母忙,弟弟妹妹肯定都得要哥哥姐姐帶著。

帶不好,媽老漢回來還得捱打。。。

慢慢地,學會了關心。。。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農忙的時候,

特別是在收穫的時候。

父母的精力全部都在背、挑、抬。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但是能幫一點忙是一點忙。。。

簡單、輕鬆些的一些活路!

能做一點是一點兒。。。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農村的活路本來就多。。。

很多活路不用教自然也會了。。。

還記得嗎?沁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早當家,說到心坎裡了!

那些年,

農村娃兒們從小就培養了

非常強的動手能力以及社會實踐,

學會了關心、學會堅強!

學會成熟,學會了擔當!

更學會了一種代代相傳的精神,

所以說,

那些年,農村的娃兒早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