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文|彌小木

炎熱的夏天,樓下核酸時,常常會響起一些爭吵聲。

一聽到樓下的爭吵聲,就知道核酸開始了。大概是大家的情緒比較激動,一點點小事,都能拉開吵架的序幕。

在核酸點,大人吵架常見,孩子吵鬧卻不常見。有被前幾天看到的新聞驚訝到,10歲男孩,因為被工作人員拒絕做核酸,跑回家拿了菜刀。還好被大人攔下,攔下後,男孩的歇斯底里,屬實令人費解。孩子,你舉起的刀,想要傷害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啊。

男孩拿刀的新聞中,最後是讓父母回去批評教育孩子。大人回去後,不妨把人民日報曾總結的40條教養禮儀,和孩子一起讀一讀。

40條教養禮儀裡,分成了品德、社交、戶外三方面內容。在品德部分,有一條“常常心懷感恩”。在近40度的高溫下,身穿大白服的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不管工作人員為什麼拒絕,在發怒之前,想想工作人員的不易,怒氣也能消一大半。

除了心懷感恩,品德、社交、戶外三個篇章,都提到了“禮貌”:

有禮貌地對待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飲服務員或是路邊的拾荒者。

不要大喊大叫。

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尖叫。

“禮貌”的背後,本質是“尊重”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讀過後,還有很重要的事,要和孩子好好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凱文·萊曼,稱孩子都是“習慣動物”。當孩子有了好的品格,大人們可以從正面鞏固,但如果有了不良的品格,就需要

立刻處理

。比如新聞中,男孩發脾氣,想要拿刀去傷害別人的行為,是需要立刻處理的。

容易情緒化的孩子,並且在發怒時,會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他人行為的,以下這兩件事,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時需要強調的。

立界線

學會與憤怒情緒相處

孩子必須學會的事

心理醫生亨利·克勞德和約翰·湯森德合著的《為孩子立界線》裡,提到孩子想要學會和人好好相處,這幾件事必須學會:

不傷害別人

尊重別人說“不”的權利,而不粗暴地對待他們。

當無法得到想要的,會難過,但不會發怒。

這三件事,是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原則。遇到不順心的事,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憤怒的情緒。但當憤怒來臨時,有哪些事是不能做的?這需要大人與小孩好好聊一聊。

怎麼聊?可以參考《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書中的“憤怒規則”,讓孩子說一說,即使在非常憤怒時,也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說出口,寫下來,時時看,常回想。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有了憤怒規則,還不夠,還要學會與憤怒情緒和解。《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裡的“五步法控制憤怒”,和孩子深入學習下。

什麼是“五步法控制憤怒”?當感覺到憤怒的時候,透過5個步驟,讓憤怒情緒得到正確的釋放。

先暫停

深呼吸

找原因

會表達

排憤怒

憤怒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暫停。像新聞中的男孩,憤怒時離開核酸點是對的,因為離開也是暫停的一種方式,但不是跑回去拿刀。

離開後,第二步能讓自己最快平靜下來的方式,是深呼吸。邊做深呼吸,邊進行一些積極的自我對話效果會更好。比如:

我要保持冷靜。

沒什麼大不了。

生氣也沒用。

相信語言的力量,在情緒波動時,深呼吸加上積極的自我對話,能讓孩子儘快平靜下來。當然這些積極的自我對話,在平時感到憤怒時,就要有意識地練習。

冷靜下來之後,進行第三步:找原因。《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裡,將這步稱之為“找到憤怒按鈕”。這一步,其實需要在平時就做好梳理。

哪些屬於“憤怒按鈕”,書中舉了一些容易激怒的事情,比如:

被人呼來喝去

得不到想要的

被批評

被冷落

……

每個孩子被激怒的情況不太一樣,家長們翻開這本《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可以用比較輕鬆的口吻,和孩子一起討論,並且記下什麼事容易激怒他們。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找到憤怒的原因,進行第四步:

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憤怒

。如何表達?可以用“我資訊”,說出對方讓自己生氣的原因,對自己的影響,也可以進一步說出自己的期望。

表達完之後,最關鍵的是要找到

適合自己排解憤怒的方式

。比如,可以找人訴說,可以一個人獨處,可以透過跑步發洩,也可以透過寫作、畫畫等等方式,只要是能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都可以。

排解憤怒的方式,要健康,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而不是像新聞中的男孩那樣,跑回去拿刀要去傷害誰。如果男孩的這把刀,真的傷了誰,其中的一個人肯定包括他自己。

有憤怒,很正常,如何與憤怒和解,是很多人要補的一門課。《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裡,對“五步法控制憤怒”的分享,漫畫式的表達,對孩子來說很容易看懂。舉的例子,也容易讓孩子有共鳴。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瞭解憤怒規則,學會控制憤怒,是情緒容易激動孩子的必修課。現在因為年齡小,情緒激動而犯的錯,還只是被家長帶回去批評教育一番。如果長大了,還是如此,那到時出來“教育”的,就會是法律了。

想起一個故事。有一位小男孩,從小就有拿別人東西的習慣,男孩的母親知道後,每一次不是批評孩子的行為,而是對孩子誇獎。慢慢地,男孩長大後,因為同樣的行為,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在監獄中,男孩對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什麼小時候,在他第一次拿別人的東西時,不好好管教他?”

當孩子有了不良行為時,好好管教是為人父母的職責。在“管教”裡,立該立的界限,教會孩子一些管理情緒的技巧。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寫在結尾的話

有人說發怒,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積極與人相處。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大人也未必掌握。不如趁著孩子成長的階段,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 這本童書,特別適合親子共讀。書中除了關於憤怒的內容,還有

自信

成為學校裡受歡迎的人

成為超級合作者

矛盾與衝突解決

應對嘲笑和欺負

網路社交上如何保護自己

每一個主題下,都有非常實用的對策和工具。比如“自信”部分,用4個我認識自己,3個自信提升器。“成為學校裡受歡迎的人”,如何積極傾聽,用四步思考法正確說“不”。

孩子,你舉起的刀,傷的不是別人,是你腳下的未來

《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 裡的這些與人相處的工具,大人看了也非常受用。和孩子一起讀,一起練習,一起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有著良好人際關係的人。

從閱讀《好好長大:小學生第一本校園社交手冊》開始,讓孩子仔細體會與人相處的技巧,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好好長大。

我是彌小木,一位真誠的閱讀分享者,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