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知識點:

1。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形態

外力作用的空間分佈規律及相應地貌的判斷

(1)不同區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乾旱、半乾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沉積地貌。

②溼潤、半溼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沉積地貌。

③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

(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現為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等。

③風力作用:在風的源地(或風力強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黃土堆積地貌等。

(3)理解河岸形態對流水作用的影響

河道比較平直時,一般可以從地轉偏向力方面來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沉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沉積。如果是彎曲的河道,應該根據凹岸與凸岸的情形來判斷,不論哪個半球,凹岸侵蝕,凸岸沉積。

(4)怎樣理解外力沉積規律

“顆粒較大、比重較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較小、比重較小的物質後沉積。”流水沉積、風力沉積、波浪沉積均遵循以上規律,而冰川沉積則為雜亂堆積。

影片教學:

練習: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課件: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地理《常見地貌型別》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辨認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風沙地貌這幾種常見典型地貌型別的圖片,並說出正確的判定原因。

2、能說出河流上、中、下游明顯的地貌差異,以及曲流、長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確解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並說出其典型的分佈地區。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辨認常見典型地貌型別並說出形成原因。

2。難點:常見典型地貌型別形成原因。

三、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講解法

四、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遊記中寫道:“遇望東界遙峰下,峭峰離立,分行競穎,復見粵西面目。蓋此叢立之峰,西南始於此,東北盡於道州,磅礴數千裡,為西南奇勝,而此又其西南之極雲。”(《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種型別的地貌嗎?這類地貌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這類地貌對當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新課教學]:

(板書)一、喀斯特地貌

課件展示喀斯特地貌圖片

師:同學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麼地貌呢,它主要分佈在我國哪些省份呢?

學生回答:……

師:回答正確,接下來老師來介紹一下喀斯特地貌。

(板書)1。概念:

組成地殼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適當條件下,這類岩石的物質溶於水並被帶走,或重新沉澱,從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統稱為“喀斯特地貌”。

我國的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為典型,分佈最為廣泛。徐霞客所描述的就是這些地區的喀斯特地貌。

師:那麼喀斯特地貌是如何演變的呢?我們一起來看課件上的圖片。

(板書)2。地貌特徵

溶溝呈長條形或網格狀,地面高低不平,崎嶇難行。溶溝進一步發展,可形成面積較大的窪地。有的窪地可達數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廣西、貴州等地被稱為壩子,是當地重要的農耕區。

窪地邊緣殘留的巖體,常常呈錐狀聳立,構成峰叢、峰林。峰林可演變為孤峰,以至殘丘。

認識了地表之上的喀斯特地貌後,我們接下來就瞭解一下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為主。溶洞長數米到數百千米,常常呈層狀分佈。溶洞頂部常見向下發育的石鐘乳、石幔或石簾;底部常見向上發育的石筍。石鐘乳和石筍連線起來形成石柱。

(板書)二、河流地貌

師:常見的地貌型別除了喀斯特地貌外還有三種,分別是河流地貌、風沙地貌、海岸地貌,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河流地貌。

(板書)1。侵蝕地貌(上游)

河流流經山區,水流不斷侵蝕河谷岩石,使河谷兩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較陡,谷底狹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見巨大石塊和卵石。

(板書)2。堆積地貌(中下游)

當河流流出山地,進入平原地區,河谷呈寬而淺的槽形。河谷兩岸一般發育較為寬廣的沖積平原。沖積平原多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沖積平原是由河流攜帶的泥沙大量堆積而成的。其山前部分坡度較大,沉積物顆粒較粗;主體部分坡度較緩,沉積物顆粒較細,湖沼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緩,沉積物顆粒很細。

在地勢平緩地區,常常看到呈“S”形彎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氾濫時,河水可能沖斷河曲的頸部,使彎曲部分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的終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處,泥沙淤積,多發育三角洲。三角洲和沖積平原地勢低平,組成物質顆粒較細,適合農耕。

三角洲的平面形態近似三角形,沉積物顆粒由河口向海變細。三角洲向海岸一側延伸可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形態多種多樣,有的呈鳥嘴狀,如長江三角洲;有的呈扇形,如黃河三角洲;有的呈烏趾狀,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板書)三、風沙地貌

在溼潤地區河流分佈廣泛,而在乾旱地區,風沙地貌分佈廣泛。以風力為主形成的各種地貌統稱為風沙地貌。我國的風沙地貌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

乾旱地區,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風大而頻繁。風及其攜帶的沙粒衝擊和摩擦岩石,天長日久,就會形成風蝕柱、風蝕蘑菇、雅丹等地貌。

(板書)1。風蝕地貌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較強烈的風沙侵蝕,從而形成上部寬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狀,稱為風蝕蘑菇。

雅丹由不規則的溝槽和壟脊相間構成,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主風向一致,溝槽內常有沙子堆積。

(板書)2。風積地貌

沙丘是沙漠中由風沙堆積形成的地貌,形態多樣,以新月形沙丘較為常見。有的沙丘上生長植物,對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沒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可以移動,形成流動沙丘。在沙漠邊緣,流動沙丘會埋沒房屋、道路,侵吞農田、牧場。

新月形沙丘因狀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很多個新月形沙丘連在一起形成沙丘鏈,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方向大致垂直。

(板書)四、海岸地貌

師:介紹了內陸的常見地貌型別後,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沿海常見地貌型別。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統稱為海岸地貌。

(板書)1。海蝕地貌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構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蝕作用,海岸岩石逐漸形成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柱等地貌。

(板書)2。海積地貌

海灘、沙壩等是常見的海岸堆積地貌。海灘按照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有的海灘地勢平坦,灘面廣闊。

課堂小結: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5種基本的地形以及等高線的相關知識,可以作為本節課的知識儲備。但其中5種基本地形的劃分主要以較為簡單的外部形態劃分的;高中階段則採用成因分類,增加了難度。

剛上高中的學生正處於思維轉換的過渡時期,一是有活躍的思維,但缺乏對地理問題深層次的探究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但還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激發學生更多的思考,鼓勵他們剖析現象產生的背後原因。

板書:

第四章 地貌

第一節 常見地貌型別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2。地貌特徵

二、河流地貌

1。侵蝕地貌(上游)

2。堆積地貌(中下游)

三、風沙地貌

1。風蝕地貌

2。風積地貌

四、海岸地貌

1。海蝕地貌

2。海積地貌

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