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正面教育該如何進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身教重於言教。陶行知說過:“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培養良好的習慣。”

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教育是喚醒、鼓勵、激勵。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共同促進兒童的成長。兒童的成長需要家庭教育作為陽光、學校教育作為雨露,同學之間的影響作為空氣,共同澆灌兒童的成長。

在小學時候,家庭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要正面管教,不是負面管教。關鍵是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對孩子大喊大叫、多次催促是起不到正面教育的作用。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外驅力比內驅力重要,但到了三、四年級,內驅力和外驅力同樣重要。到了五、六年級,內驅力比外驅力更重要。

內驅力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每個孩子都有想要學好,做好作業的願望,都有被肯定、被尊重的願望。

一、

肯定和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不可因為生養了孩子就覺得孩子一生對自己都有虧欠,其實我們在把她帶到人世的時候,也沒有徵求她自己的意見。而隨著物質的富足,現在的孩子對於尊嚴更加看重。因為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後,人就有被尊重的需要。

孩子不聽話,不是孩子的錯。在安排時間表的時候,要更多的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她有參與感和獲得感。但是如果她在能夠自我承擔結果的時候,要允許她試錯。不可以用自己的意見代替她的意見。因為現在的試錯成本還比較低。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堅定。這區別於嚴格型家庭和驕縱型家庭,應堅持寬嚴適度的原則。對原則要堅守,要外圓內方。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靈魂”。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就是說,對子女濫用父母的權位,簡單粗暴,子女就不會孝敬、服從。

立足於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對孩子許諾要慎重,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

很多家長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當年我們父母對待我們的教養方式現在會引發孩子的反抗?”這就是時代環境的變化。伴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這種平等和尊重不僅僅是限於成年人之間,也存在於成年人與兒童少年之間。孩子 透過電視,手機和電腦以及學校的學習獲取並認可了這種觀念,當面對現實中

父母利用傳統的威權方式與孩子進行互動時,就會感到落差與不適。這就是孩子會說:“我為什麼沒有自由”的原因。

二、

和善與堅定

大多數家庭在交流上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即父母發問,子女回答。比如,日常對話經常是:“你作業做完沒?”這種溝通是命令式的。如果孩子存在異議,就會招致訓斥和懲罰,這回導致孩子不願意溝通,親子關係陷入冷漠。所以,要讓孩子自己在學習和做作業中體會價值感、榮譽感、歸屬感和使命感。

現在家庭普遍是雙職工家庭,加班加點是生活的常態,孩子與父母每天接觸的時間很少,親子溝通往往只能在吃飯和睡覺前進行短暫的溝通,這往往導致父母之間的交流很難深入,父母無法更好地瞭解孩子的需求。現在親子之間的溝通存在著很強的功利主義。在家長眼裡,學習似乎是孩子唯一的任務,雙方的溝通只圍繞這一話題進行。尤其是在剛剛進入小學後,父母輔導孩子作業中引發了很多衝突,也因此為網路貢獻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孩子也有了一個暱稱:“神獸”。溝通不暢其根本原因在於溝通雙方的不理解,在很多親子衝突中,孩子不能夠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目的,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曾經說過:“孩子是觀察的專家,卻容易產生錯誤。”。孩子無法看到父母行為背後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比如,父母禁止孩子吃過多零食,本身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

孩子就是一隻蝸牛,我們是牽著蝸牛散步。所以別再把孩子送進補習班這個加速器中。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他才能有內驅力,才能更好的激發她的學習慾望!

親子之間發生衝突的一個原因經常是孩子缺乏一個良好的習慣。這需要與孩子一起合作,做出一個日常管理表,管理表以孩子的需求為主導。管理表完成後,父母不再屬於推動者而只是監督者,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管理表完成事情,父母需要知道與孩子的界限,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而不是替孩子包辦責任。

贏得孩子比贏了孩子更重要。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時,他們就會收到鼓舞。一旦孩子覺得他們被理解了,就會更加願意聽取他人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踐中,可以透過“贏得合作”的方法進行家庭教育:首先,要感同身受,其次,要關注問題本身,對事不對人。第三,共同制定解決方法。

我們家長要用和善的語氣進行溝通,用堅定的態度執行規則。專斷的方式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家庭教育正面教育的根本。

三、

餘論與展望

家庭是兒童溫暖的港灣,溫馨的童年能夠治癒一生,溫暖一生,不幸的童年對一生都有負面影響。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事務我越思考越覺得深邃,一樣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樣是我心中的道德律。”

家庭教育是一個常讀常新的問題,對子女的教育有3次關鍵期,一次是3歲,一次是7歲,還有1次是青少年期。俗話說:“3歲看到大,7歲看到老。”錯過這個關鍵期,在以後想要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就會難上加難。孩子的教育沒有重來,只有1次。所以,家長要把教育孩子當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來做。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家庭要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應給兒童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透過正面教育的方式,讓家庭教育更加和諧有效,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獲得一種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