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點選藍字關注我們

善解童貞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胡萍老師

兒童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家

善解童貞創始人

《善解童貞》系列書籍作者

Part.01

01

暴力傷害了孩子的尊嚴

根兒上小學一年級的學期末,我去參加家長會,在老師發下來的成績單上,我看到根兒的美術成績是及格等級。當時我覺得是老師搞錯了,根兒每次在家裡完成的美術作業都不錯,怎麼可能才是及格等級呢?家長會結束後,我找到美術老師詢問。老師査看了成績記錄後告訴我,根兒有四次作業沒有上交,所以成績被嚴重扣分。

我生氣地回到家裡,所有的怒火都朝向了根兒,對他怒吼:“為什麼你不完成作業?”根兒被我的憤怒嚇壞了,驚恐萬分地看著我,開始哭泣。他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申辯。我開始沿襲傳統的教育思維:不交作業是個特大的壞習慣,一定要狠狠地教訓他,讓他今後不敢再不交作業!我繼續大聲吼叫:“趴在床上,我要狠狠地打你的屁股!”根兒無助地哭著,被我狠狠打了屁股。我還不解恨:“你給我跪下!我要讓你永遠記住你的錯誤!”天啊,我當時是多麼的愚蠢,用暴力和傷害根兒尊嚴的方式來教育他認真對待作業,這是多麼得不償失的壞方式!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圖片來自於網路)

等我的氣消停之後,我讓根兒說明他四次沒有交作業的原因。根兒哭著從書包裡拿出了四張圖畫:“嗚嗚嗚,媽媽,我做完了這四次作業的,都畫好了,只是我不知道要交給老師,嗚嗚嗚……”我當即明白自己錯了,心痛的感覺蔓延全身,這才意識到根兒不是有意不交作業。他每一次作業都認真完成了,當交作業的時間過了之後,他便不知道該把作業交給誰,老師也沒有來問過他為什麼沒有交作業,也沒有問他是否完成了作業,只是在作業堆裡沒有發現根兒的作業,就給根兒記上了過,然後在他的成績上扣分。

我抱起了根兒,安慰著他,然而我卻不能夠原諒自己。如果我不用慣性思維來對待根兒,而是相信一貫認真踏實的根兒不交作業定有原因,心平氣和地讓他說明情況,我就不會做出暴打根兒和讓他下跪這樣的蠢事。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圖片來自於網路)

第二天,我帶著根兒的作業找到美術老師,說明了根兒沒有按時交作業的情況。老師也認為自己沒有找根兒詢問情況是失誤,他糾正了根兒的美術成績。看到根兒被更正了的美術成績,我沒有喜悅,開始反思我為什麼要那樣對待自己的寶貝。當初的憤怒或許來自太看重根兒的成績,把孩子的成績看成了自己的臉面,導致我犯下大錯!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對孩子的成績百般重視,但卻不可以讓孩子的成績佔據我們全部的心靈,否則,我們就無法用心感受孩子。

那天晚上孟爸也在家裡,對於根兒不交作業,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也被我的憤怒矇蔽了雙眼,居然眼睜睜地看著我犯下如此大錯,沒有進行一絲阻攔。而且,孟爸在一次與根兒的衝突中,也學著我的做法,讓根兒下跪,那時根兒10歲,抗爭不過孟爸的力量而屈服了。在電話中孟爸和我講述經過時,我讓他不要再做讓孩子下跪的事情,我曾經做錯了的事情,現在我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當時我在成都出差,如果我在家裡,第二次讓根兒下跪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這是我和孟爸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雖然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錯誤,但根兒當初下跪的身影和哭聲卻讓我難以釋懷,成為我內心永遠的愧疚。古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這裡的黃金,我理解為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精神的脊樑。如果一個人的尊嚴被毀,精神將成為一個殘疾體,精神殘疾的人永遠不可能有高貴的心靈和情感。讓年幼的根兒下跪,等於我在推毀他的尊嚴,傷及他的精神脊樑。這是魔鬼才會做出來的事情。可以想象,當時的我們在根兒的眼裡,是多麼的猙獰可怕!

要不要用暴力方式來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曾一度引發爭論。我認為,暴力方式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它讓孩子屈從(不是真正的服從);讓孩子學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暴力的羞辱下,孩子的尊嚴遭到了踐踏。如果父母有足夠的智慧,就不會使用暴力來教育孩子。暴力教育方式體現的是父母簡單和粗暴的教育素養。

在根兒的成長中,我們也犯過打孩子的錯誤。雖然我曾經發誓不打根兒,不讓根兒經受我從前被打的屈辱,不讓根兒遭受暴力,然而,我沒有從父輩那兒傳承更多的模式來與孩子溝通,舊的模式如同定格在了我的血液裡,我努力掙脫,拼命學習和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具有教育智慧的好媽媽,可是,舊的模式依然在我教育根兒時如影隨形,讓我掙扎在新舊模式交替的旋渦中,痛苦地蛻變著。

Part.02

02

冷漠封閉了孩子的心靈

根兒6歲時,非常喜歡收集動畫中的各種人物模型。這些人物模型個頭很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根兒收集了近30個模型,用一個小包裝著,如同他的寶貝一般,走到哪兒都帶著這個小包,一有空就拿出這些人物模型來做遊戲,玩得津津有味。

有一年春節,我帶根兒到宜昌玩,住在我妹妹家裡。根兒帶上了近兩年精心收集的全部動畫人物模型。一天晚上,我們外出吃飯後,坐計程車回家,等我們下車後,計程車已經開遠了,根兒才發現裝著全部模型的小包忘記在了車上。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生氣地呵斥他:“為什麼不記住拿自己的東西,現在沒有辦法找回來了,怎麼辦?!你自己負責吧!”根兒呆呆地看著計程車開走的方向,一臉的茫然和無助,失去了心愛之物的6歲孩子甚至沒有了眼淚和哭泣,他沒有得到我的一絲安慰,反而只有責備和訓斥。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圖片來源於網路)

現在我才明白,當時的根兒已經悲傷到了極致,所以才會那般平靜,而我的冷漠更是讓他無處宣洩失去心愛之物的哀傷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多麼的殘忍和無情!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回到那個夜晚,當根兒失去了心愛之物後,我會抱著他,輕撫他的背,讓他伏在我的懷裡盡情地痛哭,聽他訴說他是多麼不捨那些寶貝,他收集寶貝是多麼的不容易,他不想失去它們,以後沒有了那些寶貝他該如何是好,不知道出租車司機撿到寶貝後,會不會給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不會像自己一樣愛護這些寶貝……

在那個夜晚,我會輕聲安慰根兒:“媽媽知道你很難過,這些寶貝是你好不容易才攢集下來的,失去那些寶貝媽媽也很難受,計程車司機會好好保護你的寶貝們,他的孩子也會愛這些寶貝的……”

我讓根兒一直在我的懷裡哭訴,直到他哭累了,直到他在我的懷裡睡去……可是,我和根兒都回不到從前了,根兒失去寶貝的哀傷從來沒有機會被釋放過。我用冷漠在根兒心靈深處劃了一道傷痕,也在自己的心靈上劃了一道傷痕,至今都無法抹去。這一次的錯誤行為,讓我失去了幫助根兒習得溫暖他人心靈的一次契機。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根兒丟失了物品,他已經難過後悔。他會從失去物品的痛苦中開始總結經驗,下一次他一定會記得帶好物品,不再丟失。我可以在安撫了他的傷心之後,再提醒他下次注意,這些道理現在看起來很簡單也很容易做到,可是,當時的我就是不明白,就是不能夠做到最好。我總是關注物品比關注根兒的心靈更多,我總是徘徊在根兒的心門之外,這樣的成長缺陷我一直都存在著,深入骨髓,難以完全地修復。

Part.03

03

厭煩凍結了孩子主動交流的熱情

我喜歡看電影。根兒在10歲前很喜歡與我一起分享電影,因為對電影故事不理解,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常常對我發問:“媽媽,他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打這個人?”“他的媽媽為什麼哭了?”“那個爸爸為什麼要生氣?”……開始的時候我還能夠認真迴應他的提問,隨著他的思考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我便開始有不耐煩的情緒了,甚至惡狠狠地對他說:“不要問了,我想安靜地看電影!”根兒不再提問,也不再願意與我一起看電影了。當時的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2006年8月,我認識李躍兒後來到她家裡,一同來到李躍兒家的還有一位老師和她9歲的女兒,當晚我們一起看一個故事片,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女孩就像根兒當年一樣,一邊看電影一邊不停地提出問題,她的媽媽也如同我當年一般,不耐煩地迴應一兩句,甚至不理睬女兒。女兒露出一臉的無助與失望,不再願意看電影了。這個時候,李躍兒開始給女孩講電影裡發生的故事,耐心地回答女孩提出的問題,女孩開始變得快樂起來。這是李躍兒給我上的“第一課”。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這一幕把我拉回到了從前,看著變得開心起來的女孩,我無心再看電影,想著當年根兒被我拒絕交流後那種被漠視的感受,想著他現在不再願意與我一起分享電影,後悔自己為什麼當初不把與根兒一起看電影當作與他溝通心靈的親密時間,在溝通交流之中,我可以幫助根兒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關係,還可以將自己的價值觀傳輸給他。現在,即使我把腸子都悔青了,我們也再難回到從前了!那個夜晚,在李躍兒的家裡,我無法入眠。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邀請根兒與我一起看電影,但都被他拒絕了,好在我們倆都喜歡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每當電視裡播放這部動畫片,我會放下手邊的活兒與根兒一起觀看。漸漸地,根兒開始主動邀請我看一些他喜歡的電影,比如憨豆先生系列、皮克斯出品的動畫片和卡梅隆導演的影片,每次電影院裡上演好影片我們都一起去看。記得《阿凡達》上映期間,我們在昆明王府井影城的MAX影廳裡,連續三天看了三場,美美地享受了這場電影的盛宴。

曾經,我錯誤的做法切斷了這種從故事情節直達藝術、心理、價值觀的交流方式,破壞了根兒主動交流的慾望,讓他認為自己的主動交流不被他人接納,阻礙了根兒人際交流能力的發展。如今也難以與根兒再次連線這樣的方式了。這種遺憾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一個願望——用電影課的方式來與青少年們交流,希望不久的將來,我能讓自己的心願變成現實。

胡萍老師|父母對孩子人格建構的破壞

(注:本文節選自胡萍老師《父母的天職:重塑自我,陪孩子一起成長》第2章第47-49頁)

公眾號|善解童貞

公眾號|胡萍工作室

公眾號|善解童貞青少年成長關愛中心

編輯:陳英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或商業轉載請留言授權

其它用途請註明出處

否則視為侵權

善解童貞,用愛與科學解讀孩子的性

善解童貞雲學院培訓:劉老師159 9956 0654

公益捐贈及專案合作:林老師137 7191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