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80%的人會壓制負面情緒 但實際上不會改善任何其他人的感受

美國人傲慢而直率,法國人浪漫而粗魯。如果給英國人貼上一張標籤的話,那恐怕就是表情嚴肅、不苟言笑了。

除非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否則一個英國人在公共場所哭泣會遭到他/她周圍人的側目;每當遭遇不幸,性情堅毅的英國人大多選擇保持鎮定、獨自承受。

好像人人都這麼認為。但是,這種情感上的刻板印象是否準確?拋開國籍不講,如果你從不輕易表露感情,這是一種積極勇敢的表現,還是意味著你情感發育不良?

儘管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標籤,但實際上,英國人具有這種不苟言笑性格的歷史並不長,只限於大約從1870年到1945年的一段時期。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情緒歷史學中心主任,《哭泣的不列顛尼亞》(Weeping Britannia)一書作者托馬斯·迪克森(Thomas Dixon)說:“這種剋制矜持的情緒符合那些在公立學校受過教育、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統治的國民形象,”

80%的人會壓制負面情緒 但實際上不會改善任何其他人的感受

儘管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標籤,但實際上,英國人具有這種不苟言笑性格的歷史並不長,只限於從1870年到1945年的一段時期。

而在此之前,英國人的情緒要外露得多。即便看似表情淡漠、情感缺乏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事實上也有著豐富的情感。例如,查爾斯·狄更斯小說《小氣財神》裡的配角小蒂姆(Tiny Tim)就因命運多舛而賺了不少讀者的眼淚;1837年,當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登基大典上聽到群眾的歡呼和掌聲時,她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迪克森說,二戰之後,英國人這種遇事死扛、絕不輕易外露感情的人生態度開始鬆動。1960年代,撰寫報紙專欄的知心大姐們開始鼓勵人們討論自己的情感。當時,晚上的電影銀幕和電視熒屏上充斥著催人淚下的電影和電視真人秀節目。

迪克森說:“黃金時間的電視節目裡全都是哭哭啼啼的場面,想找個沒有哭泣場面的節目都找不著。人們曾經崇尚的剋制與堅毅已經成了一種懷舊。”

英國人的情感外露程度可能要比其他民族要低,儘管科學家並未對英國人進行過特殊研究,但在情感表達方式上,東西方的確存在著文化差異。例如,日本感覺有罪、羞恥和虧欠他人,以及覺得跟別人更親密的人數比美國人和歐洲人要多,而美國人和歐洲人更容易感到憤怒、煩躁和自傲。

80%的人會壓制負面情緒 但實際上不會改善任何其他人的感受

日本感覺有罪、羞恥和虧欠他人的人數比美國人和歐洲人要多

背後的原因在於不同文化對情緒的看法存在差異。比利時魯汶大學情緒研究專家貝賈·麥斯奎塔(Batja Mesquita)說:“你所在環境中的人們如何響應——甚至你感覺他們會如何響應——都會對你的情緒以及情緒表達方式產生影響,”

不同文化下的人們對於是否願意表露自己的情緒也存在差異。2007年,牛津大學社會問題研究中心對2,500名英國人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只有不到20%的英國人在過去24小時內曾經“毫無保留髮洩了自己的情緒”,雖然同時有高達72%的被調查者認為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對身體健康有害。還有19%的被調查者記不清楚上次抒發情感是在什麼時間。

心理學家把

刻意壓抑情緒的表達稱為“壓制”

,這是五種控制情緒的策略之一。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格羅斯(James Gross)說:“情緒會在各種不同環境下減弱,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弱,”

一種策略是儘量避免進入能夠觸發某種情緒的環境;

第二種是改變環境,讓正面情緒壓過負面情緒;

第三種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不讓情緒左右你的思維,這樣,一旦環境轉移,就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或者,可以嘗試直接壓制負面情緒。

80%的人會壓制負面情緒 但實際上不會改善任何其他人的感受

壓制是人們控制自我情緒的傳統策略之一

一般來說,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件好事,能讓你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保持良好精神健康狀態、壽命也會更長。儘管有時情緒壓制是必需的,要是你的老闆在你的評估考核中給了讓人惱怒的差評,你只能咬牙忍住怒火,但是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這屬於效果最差的應對策略。

“壓制情緒很像壓制思維,往往會帶來相反的後果,”劍橋大學情緒研究專家蘇珊娜·施偉策(Susanne Schweizer)說。“不良情緒最終可能會以更大的力量反彈回來。”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壓制情緒會產生不良後果。

在一項實驗中,格羅斯讓志願者首先觀看一部情節壓抑恐怖的電影。看完後,志願者可以隱藏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做出自然反應;在第二次實驗中,給另外一個志願者小組放映情節輕鬆愉快的電影,然後要求和第一次實驗相同。

格羅斯說:“我們發現,壓制自己的情緒不會改善任何人的感受–如果受試者壓制快樂、愉悅等良性情緒,他們的愉悅感會打折扣。”

當志願者試圖掩飾自己的情緒時,他們的血壓會升高。後續研究表明,壓制情緒會導致記憶力變差,正在和你交流的人也會感到有負擔。

英國人是否在壓制自己的情緒?

精神健康慈善組織Mind發現,在18-34歲的英國人中,有五分之四承認在感到緊張焦慮時卻硬要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表露情緒是弱者的表現。

如果是這樣,那麼英國該是一個多麼不適宜人居住的國家;在這裡,人們罹患精神疾病、短壽和相互憎恨。

80%的人會壓制負面情緒 但實際上不會改善任何其他人的感受

在18-34歲的英國人中,有五分之四承認在感到緊張焦慮時卻硬要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東亞地區的情緒壓制現象同樣非常普遍,人們甚至把它看做是一種優點。有證據表明,在這一地區情緒壓制的負面作用比美國要輕。格羅斯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美國進行的。“在情緒壓制成為普遍現象的社會,他的負面效應反而會減弱,”他說。

有時,情緒壓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所謂的“閃電戰精神”:無論面對多大的艱難困苦,都要堅忍不拔,堅持到底。例如,2005年7月7日倫敦發生地鐵連環爆炸案後人們的反應。在巨大災難面前,不良情緒會互相傳染。驚慌失措、情緒低落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這時,咬緊牙關、不懼艱難的人會給我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另外,社會支援也是預防精神疾病的緩衝器。

“把國家團結起來的集體感和支援感會對社會中的個體提供有效保護,”施偉策說。

因此,如果應用得當,沉著剋制會成為你的情緒工具箱裡一件強大的工具。保守矜持通常不是最好的工具,所以你最好確保工具箱裡常備其他工具。

Ps: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

心理科普、公益活動、心理諮詢服

務……

詳情關注公眾號:心靈成長家園(xinling_JY)

心靈成長家園致力於提供專業可信賴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核心內容為: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心理、情緒減壓、職場人際、情感婚姻、家庭親子、親密關係、團體諮詢、心理健康等專業心理需求。溫暖的陪伴、專業的分析、全新的視角,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力量、接地氣的心理諮詢港灣。

我們希望每個孤獨的靈魂都能被看見,每個人的心事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