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心裡很苦,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面對長長的暑假,孩子不上暑期班那是夠嗆的,上了也是各種折騰。

就說週一早上,女兒需要穿園服上臺領獎,奈何只想穿新的公主裙。

人人都穿園服,就女兒穿公主裙,總不大好。我們輪番勸說,女兒始終不買賬。眼看快趕不上了,我們耐心消耗殆盡,開始拉著臉指責。

本就委屈的小人,立即臉色一變,扯著嗓子大哭起來,徹底錯過領獎了。

我發現經常這樣,

越是著急解決某個問題,越容易將問題越鬧越大,從“為孩子好”開始,演變成激烈的對峙。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孩子不聽話時,為人父母,用心讀取不聽話背後的密碼,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01 孩子不聽話,是成長規律使然

週末,好友麗麗帶4歲兒子壯壯和大家聚聚。

我們逛街時,壯壯吱吱喳喳地說不停;歇腳時,壯壯左衝右跑完全不顧人;在餐廳吃飯時,壯壯又圍著椅子爬上爬下。

鄰桌的女子皺眉看過來,撇撇嘴嫌棄孩子鬧,後來直接說孩子沒教養。這話聽到麗麗耳朵裡去了,她再也壓不住火,對壯壯厲聲喝道:“坐好,乖乖吃飯!”

孩子被嚇得大哭,麗麗心裡也不好受,忍不住繼續數落:“你就不能乖一點嗎?”

本來麗麗就覺得,孩子不聽話,到處亂闖有點丟人。這回聽了陌生人的評價,之前的隱忍一秒鐘破功……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心裡很苦,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其實太小的孩子,不能和成人般一點就通,知禮儀懂羞恥。

4歲的孩子,天性就是愛玩坐不住,理智腦尚未發育完善,幾乎靠情緒腦控制,聽不懂許多道理。

孩子不聽話並非故意,而是他無法控制自己。

父母需要遵循其年齡特點,看到孩子的特殊性,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更能看見孩子“不聽話”背後的密碼。

02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沒有得到尊重

孩子經常被父母責備不夠乖、不懂事,是怎樣的經歷?

知乎網友蘭因說,回想童年,和爸媽有關的記憶,想到的就是謾罵,他們總說我不懂事。

“不懂事”三個字很強大,任何反駁都贏不了,解釋就是狡辯,最後還被罵:“為什麼這麼不懂事,我幹什麼還不是為了你好……”

長大後,朋友都說她樂觀開朗人緣好,其實她很自閉,不輕易袒露心聲,總照顧別人的情緒,但又該死地心疼自己,感得委屈,很討厭自己的性格。

還有網友說:我不是爸媽的乖孩子,我也不在乎。我爸媽對其他人,甚至是對寵物,都比我更寬容、更尊重。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心裡很苦,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不少父母,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俯視子女。

他們忽視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只在乎:我說了算。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書中說:

父母忽視孩子的感受,是在告訴孩子:你的感覺不重要,所以你這個人也不重要,我對你的看法更重要。

沒有孩子會覺得被罵、被鎮壓是為他好,孩子只感到被攻擊、被貶低自尊,渴望違抗父母,維護尊嚴,也就談不上聽話了。

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允許他發表意見,孩子也就更聽話。

03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不被父母信任

大嫂說,最近彤彤叛逆了,不聽勸,我行我素。

看她一直不寫作業,說兩句就頂嘴:“又不是不寫,你管這麼多幹嘛?”

看她玩手機,一說就頂嘴“要你管”,然後換個地方玩。

她上補習班還逃課,批評就關房門。

但事實卻是,彤彤停筆思考時,想的時間有點久;用手機QQ聊天,溝通班會內容了;補習時提前回來,因為褲子髒了尷尬。

我問怎麼不解釋,彤彤撇撇嘴說:

“我媽只信她自己的。”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心裡很苦,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父母抱怨孩子難管,卻很少想到,事情非如親眼所見。

彤彤的事我感同身受,甚至比她還憋屈。我曾被媽媽當眾呵斥,罵我不學好,勒令把錢還回去。

當時我不理她走了,媽媽氣急敗壞要拉我,姑父忙攔住,說:“不會是三姐,她經常來我家,從沒丟過錢。”

我這才知道姑父丟了錢,想問我一些事,媽媽認定我偷錢了,姑父卻信我。

事後找到小偷,媽媽說就知道不是你,可我再不信她。

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媽媽眼中我行我素,不聽話的孩子,我卻覺得叛逆也挺好。

內心充滿委屈的孩子,哪裡會乖乖聽話?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足夠信任的,無條件的愛。而一些父母能給的,卻是有條件的,帶著審視和懷疑的愛。

父母應多給孩子信任,瞭解事實真相,再討論要不要改正,如何改正。父母信任孩子,能給孩子一次成長;父母的不信任,則阻止孩子的成長。

04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做?

面對孩子不聽話,可以透過科學育兒、瞭解動機、傾聽孩子讓情況變得更好。

1. 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科學育兒

《愛和自由》一書中說: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尤其要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態。

孩子3歲左右撒謊,可能是分不清幻想和現實,也可能是想引起注意。

2歲的孩子尿床,是他生理上,還沒能做到完美控制。

……

這些都不是大問題,父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自然會給予更多的接納。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心裡很苦,知道真相後,你還會吼孩子嗎?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一書,是本兒童養育指南。它可作為工具書使用,在必要時查下孩子的身體、情感、語言、社交和認知發育特點。

善用科學資料,不僅能應對孩子的問題,還幫父母避坑。

2. 傾聽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化解衝突

美國主持人林克萊特問一名小男孩:“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引擎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男孩想了想說:“我會讓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用降落傘跳出去。”

聞言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並指責孩子的自私。

林克萊特頓了下才問小男孩:“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全場譁然。

這就是著名的《跳傘的小男孩》故事。

只要父母多一點耐心,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就能知道很多時候是大人的先入為主,錯怪了孩子。

05 後記

最後,借用美國心理學家艾莉森·戈普尼克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為人父母,是園丁種花,其本質是愛。

這種愛的目的,是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一個安全、溫暖、自由的環境,使孩子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END——

作者:杜小艾,文學碩士,繪本閱讀指導師,多平臺簽約作者,聊育兒育己感悟,也寫婚姻情感故事。本文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