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編者:大家好!這段時間,我們公眾號將陸續轉發賽課教師的優秀案例,供大家學習。

本期作者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周嘯,浙江省桐廬縣高翔小學教師,縣優秀教師縣,縣首屆十佳融桐之星。曾獲省教育學會語文優質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一等獎,杭州市教育學會專題論文二等獎,縣優質課比賽、論文評比一等獎等,多次承擔縣級公開課。

四季之美

——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主題

四時景物皆成趣

語文要素

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2課,是一篇散文。文章出自日本平安時期天才女作家清少納言所著的《枕草子》一書。本文筆法細膩,描摹了四季之美,呼應單元人文主題“四時景物皆成趣”。

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本課主要學習“聯絡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動態描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曠”“凜”“冽”等5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讀準並能隨文理解“窠裡”“比翼而飛”等詞語。

2。 藉助中心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藉助關鍵詞句,透過想象和聯想,初步體會景物的動態描寫,積累優美語句。

3。結合課文內容,能夠抓住動態詞語,感受動態美;結合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徵,運用動態描寫靜態描寫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緻。

教學過程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板塊一:

猜人物,品味稱呼之巧

1。推一推

透過日常的師生打招呼,發現我們可以用“姓+職業”的方式稱呼一個人。再根據所給姓名、職業,推測出我們還可以如何稱呼王羲之,杜甫等人。

2。猜一猜

出示“清少納言”,根據已知規律猜一猜她的職業。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推一推、猜一猜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瞭解“姓+職業”的稱呼方式,初步認識清少納言。

板塊二:讀詞語,發現畫面之美

(一)讀對字詞,圖解紅暈

出示詞語:紅暈  窠裡  凜冽  著實  愈發    閒逸  和諧  心曠神怡

1。指名讀正確。

2。想象畫面,理解“紅暈”。

讀了“紅暈”這個詞,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美的畫面?

3。齊讀詞語。

(二)讀準片語,讀出節奏

出示:微微的紅暈  濛濛的細雨   翩翩飛舞的螢火蟲   急急匆匆的點點歸鴉    紅紫紅紫的彩雲  漆黑漆黑的暗夜

1。指名讀正確。

2。教師示範讀出節奏。

教師範讀、教讀:“微微的紅暈、濛濛的細雨”。

3。同義詞比較。

出示:黑夜、漆黑的暗夜、漆黑漆黑的暗夜

師:這三個片語,作為讀者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原因。

4。讀出畫面感:紅紫紅紫的彩雲  漆黑漆黑的暗夜

(三)讀出類別,感悟動靜

出示: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1。發現分類依據。

預設:左邊一欄是變化的,右邊一欄是靜止的。

2。嘗試讀出動靜之別。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將這樣靜止的畫面稱為“靜態”,運動的稱為“動態”。讓我們一起試著讀出動靜來。

【設計意圖】“讀”是學習本文的基礎。因此,在這一環節首先引導學生能夠將難讀的詞語讀準確,在讀準確的基礎上,透過想象畫面、讀出節奏感等一步步引導學生初步發現文中的動態和靜態描寫,初步落實語文要素,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板塊三:讀文段,欣賞變化之美

(一)初讀,發現四季之美

1。出示學習要求: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每段中概括性展現四季之美的句子。

2。交流反饋。

(1)交流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黃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2)師生配合讀全文。

師讀總起句,學生讀具體描寫部分。

3。初步感受總分結構。

師引導:在這篇課文裡,清少納言認為一個季節裡的某個時刻是最美的,其實美麗的可以是一個時段,也可以是一個地方,一種聲音。比如:春天的公園很美麗,那我們可以說——春天最美是公園。春天的鳥鳴很動聽,我們可以——春天最美是鳥鳴。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你認為是最美的?

4。感受語言多樣性

師引導:語言是多變的。春天的黎明我們也可以說為——“春之黎明”(藉此引匯出夏之夜晚,秋之黃昏,冬之早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設計目的為結合關鍵句,發現文章結構上的“總分”特點。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先後兩次安排自讀、合作讀,以讀促進學生逐步熟悉課文內容;接著,嘗試用“      最美是      ”說話,並發現文章語言的多樣性,為最後環節中的小練筆環節預備訓練。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二)細讀,嘆春之絢爛

1。出示自讀要求:默讀第1自然段,劃出文中的景,填寫《學習單》任務一。

2。交流反饋。

(1)劃(景物)

魚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雲

(2)填(表格)

春之黎明

之美

師過渡:這些顏色是同時出現在天上的嗎?

(3)圈(動詞)

預設1:泛著、染上、飄著

預設2:一點兒一點兒

讀出畫面感。

(4)讀(畫面)

師評價: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發現了這些靜悄悄的景是在變化的。讓我們讀出這種變化來。

(5)反覆填讀

不斷挖空讀,直至熟讀成誦。

(6)總結方法:劃、填、圈、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下一環節自學第二自然段搭設仿學支架。在這一環節中,先透過“劃、填、圈、讀”四步,按順序發現春之黎明中的靜態景物,感受黎明的色彩豐富,再發現色彩間的變化特點。最後透過挖空填讀的方式,藉助畫面,把課文讀進腦海,再次落實語文要素及課後習題,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三)自讀,享夏之寧靜

1。出示自讀要求:默讀第2自然段,用“劃、填、圈、讀”的方法,發現、欣賞夏夜美景。

2。交流反饋。

反饋一:劃景物,發現夏夜之美

預設: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翩翩飛舞的螢火蟲,濛濛細雨的夜晚,閃著朦朧的微光的螢火蟲

反饋二:填表格,感受夏夜之靜

夏之夜晚

寧靜之美

反饋三:圈動詞,發現變化之美。

預設:翩翩飛舞的螢火蟲,濛濛細雨的夜晚,閃著朦朧的微光的螢火蟲

指生讀動態畫面,說畫面。

反饋四:讀文段,感受寧靜之美。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引導學生能用之前學過的四種方法自主學習“夏之夜晚”,做到有扶有放。在學生已經劃出景物、填好表格、圈出動詞後,引導思考:如果你是清少納言,勞累一天後,看著眼前星星點點的螢火蟲發出微弱的光在眼前翩翩起舞,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藉以體會夏之寧靜中的動靜結合的寫法及給作者帶來的愜意之情,繼續落實語文要素,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板塊四:積美文,創造動態之美

1。再讀兩段話,以讀促悟

2。完成分層作業

3。作業反饋

4。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了分層作業,一星作業為摘記,積累語言的同時,訓練書寫,培養髮現美、欣賞美的能力;二星作業為批註,抓關鍵詞欣賞四季之美;三星作業為創寫,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身邊的美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教材思考

《四季之美》是清少納言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美,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的動態描寫,展現了一幅幅四季中各具特色的美麗畫卷。教學這樣的文章,“讀”是關鍵。

1.有目的地讀,由面到點

語文學科的學習離不開“讀”,尤其是本文這樣的散文。在第三板塊的設計中,在整體感知環節,透過自由讀、配合讀,先後兩次讀全文,有助於學生由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在具體自然段的學習中,安排了短語、語句、語段的有感情朗讀,立足細部語言,能更加具體地欣賞語言的畫面美。有點有面,點面結合。

2.有方法地讀,由扶到放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講究方法。教學過程中,在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先領著學生按照“劃、填、圈、讀”的方法,按“劃出景物”,“填出表格”,“圈出動詞”,“讀出畫面”的順序學習第1自然段。在自學第2自然段時,總結方法,不斷強化,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相同文體、相同主題的文章的學習都有“法”可依。

3.有層次地讀,由淺入深

任何學習都是有層次,由淺入深的。在預習反饋的學詞環節,首先要把詞語讀正確,任何下一步的學習都要建立在“對”的基礎上。接下來,讀出節奏。疊詞的讀詞節奏不僅與它的構詞特點有關,更與其內在情感密不可分。有了節奏感的鋪墊,想象畫面、讀出畫面就水到渠成的了。

“對——好——美”這一過程不僅是本文學習的過程,更是每一門科目的學習縮影。

備課素材

【統編課例】多樣“讀”促進語文要素落地——《四季之美》課例

編輯: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