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心態崩了!本來都感覺好了,今天菊花又腫了!”“瘋了!術後才一年多,最近又開始便血了!”在患者群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哀嚎。痔瘡是特別容易復發的,許多痔瘡患者透過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痊癒後,卻又會再次發作,甚至比之前還要嚴重,那該怎麼預防痔瘡復發呢?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首先要清楚為什麼會復發?痔瘡的病因是生活習慣管理失控,忽視肛門護理所致。患者經過藥物和手術治療後,如果好了傷疤忘了疼,生活習慣上沒有改善,依舊久坐久站、酗酒熬夜、便秘吃辣等,也沒有進行肛門護理,便後不清洗,久坐不懸空透氣,沒有定期溫水燻蒸坐浴等,那麼痔瘡的病因就沒有得到控制,復發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復發的本質是新發,並不是醫生沒治好,而是自己又折騰壞了。就像齲齒,醫生治好了一顆牙,如果繼續不刷牙,那麼其他牙齒會繼續爛掉。

所以,為了避免痔瘡君捲土重來,要堅持做好生活習慣管理和肛門護理,切實做好以下注意事項:

1.補充膳食纖維,避免便秘,蹲姿排便,避免用力努掙

多食用蔬菜和水果,補充膳食纖維物質,加強腸道蠕動和潤滑,以此來避免便秘。便秘會加大排便時候的阻力,用力會造成肛門內血管壁充血,誘發痔瘡。

《中國居民膳食纖維白皮書》指出,膳食纖維每天攝入量應達到25克,但正常情況下人們每天的平均攝入量僅有14克,如果僅透過飲食補充,每天需要額外吃3斤的芹菜或者紅薯,但這顯然難以做到。通便效果最好的纖維來源是小麥,但普通麥麩難以下嚥,藥品的非比麩每盒需要近兩百元,而且也難以下嚥,可以適當吃以麥麩為主要成份的超纖11餅乾,每天一盒就可以補充11g的膳食纖維,起到通便的作用。

排便的時候,應用排便加速凳抬高雙腿,模擬蹲姿,減小恥骨直腸肌對肛管的壓迫,幫助排便,避免用力努掙。痔瘡發作或者術後尤其要特別注意,用力努掙會導致傷口擴大,水腫加劇,加重病情。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2.注意肛門處區域性衛生

便後用溫水沖洗肛門,可以使用智慧馬桶,每次便後洗澡,也可以準備醫用清潔器隨身攜帶,每次便後灌水沖洗,如果有便血,還要用36號碘伏巾擦拭消毒,消滅看不見的病菌。符合醫學標準的醫用清潔器必須是滅菌密封包裝的,拆開就可以直接用;假貨非滅菌密封包裝,用在傷口沖洗上風險很大,且開水燙並不能充分滅菌。

要注意沖洗的溫度,手腳這些部位對溫度適應性高,十幾度的冷水和五十度的熱水都能耐受,而肛門括約肌本身就十分嬌嫩,過冷或過熱的水,都會刺激括約肌收縮,導致疼痛,所以符合醫學標準的醫用清潔器瓶身一定要有測溫標,幫助患者調控水溫在35-40℃,而假貨一般沒有測溫標。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3.燻蒸坐浴

平時可以溫水坐浴,促進肛門附近血液迴圈,痔瘡有復發苗頭可以增加藥液進行藥浴。燻蒸坐浴不是拿個盆蹲在地上,那樣無法堅持10分鐘療程的時間,而是用電動肛部藥浴器放在馬桶上坐姿坐浴。符合醫學標準的電動肛部藥浴器,盆體是和注射器一樣的透明材質,導氣管也是透明無味的輸液管。其次噴頭可以自由固定在盆底任意位置,能電動鼓氣,水浪按摩。配有保溫凝膠,冬天可以讓水溫保持在40度10分鐘,確保足夠坐浴時間,同時還要有刻度線,幫助精確調配藥液濃度。

假貨很多,一定要小心!假貨一般由回收塑膠製成,所以無法透明,只能五顏六色,遇到藥液會釋放大量有害物質;導氣管也是回收橡膠管,氣味刺鼻。噴頭只能固定在兩個位置,無法對準患處;沒有刻度線,難以調配藥液;也沒有保溫功能,冬季無法維持足夠坐浴時間。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4.避免久坐久立

現在的人在辦公桌邊上一坐就是半天,有的人甚至一整天不動。這樣臀部的血液迴圈受阻礙,變慢,非常容易引發痔瘡,儘管此時的痔瘡不表現為疼痛,但是已經變得脆弱,這時候需要準備一個肛部透氣墊。

符合醫學標準的肛部透氣墊,要有透氣道或者是全透氣的水晶絲材質,且配有加壓臺,靈活模擬站姿和坐姿,長時間懸空就像久站,也對菊花不利。假貨很多,一定要小心!假貨內芯無透氣道或者非水晶絲材質,透氣性達不到醫學標準。且沒有加壓臺,一直架空肛部,反而更容易引起痔瘡。

痔瘡如何防止復發?

5.遵循醫囑用藥

切不可相信所謂偏方,秘方,最好由醫生根據病情處方。自己購買一定要去正規藥店,選擇正規藥物。一般有膏,栓等,成份大同小異,都是消腫消炎的作用,選擇便宜的即可。

總結一下:

1。痔瘡的病因是生活習慣管理失控和忽視肛門護理,復發的本質是新發,也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沒有持續控制病因。

2。預防痔瘡復發需要改善生活習慣,防止便秘;不得久坐久站,不要酗酒吃辣等。

3。預防痔瘡復發需要切實做好肛門護理,要準備符合醫學標準的肛部理療包,裡面有醫用清潔器幫助便後清洗;電動肛部藥浴器幫助溫水坐浴,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肛部透氣墊幫助避免久坐久立。肛部理療包一般大的肛腸醫院都有,通常在住院部超市或自動售貨櫃。如果沒有,網購一定要小心假貨!

4。 藥物方面不可相信所謂偏方秘方,最好由醫生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