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看了這個,99%的人都可以牽著別人的鼻子走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看了這個,99%的人都可以牽著別人的鼻子走

看了這個,99%的人都可以牽著別人的鼻子走

看了這個,99%的人都可以牽著別人的鼻子走

如果我們可以讀懂別人的思想,那麼我們就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擁有更多優勢,減少矛盾。但很明顯,人類不可能具備這樣的超能力,即便是那些偉大的魔術師在表演自己的“讀心術”時,也都有著自己的秘密技巧。

文 /《說服:像講故事一樣講道理》

在美國,尼克·克里(Nick Kolenda)雖然每年都在數百萬人面前表演他的“讀心術”,。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一些心理學現象和表演技巧的應用。尼克公開了他的“讀心術”中的心理秘密,並教人如何運用這些心理原理,在無意識中影響他人的想法,從而快速說服別人。

告訴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能夠影響別人思想的心理學原理,一步步地獲得認同感。

1、 引導思維

我們的思維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所謂圖式,即你通常會將其他想法與某一概念聯絡在一起。比如在西方,一提到亞洲人,人們總會潛意識中認為具有優秀的數學能力。

1996 年,巴奇·陳和巴羅斯在填字遊戲的方式讓人們將一些詞語,如賓果、智慧、退休、佛羅里達,另一組則將這些詞語與一些老年相關詞語聯絡在一起。當實驗結束後,人們走出屋子時,會發生什麼變化?令人驚訝的是,與對照組相比,那些接觸到老年相關詞語的人走出房間的速度明顯變慢了。那些詞語將老年模式引匯出來,從而激活了與老年相關的行為:行走緩慢。思維引導不僅發生在我們看到詞語的過程,也發生在潛意識中。

假如你是一位老師,有一群吵鬧的學生,你想要糾正他們的行為。你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利用某一種社會規範:在圖書館保持安靜。在一個實驗中,實驗物件被一張圖書館的圖片刺激,和看到火車站圖片的人相比,看到圖書館照片的人會用更小的聲音說話。

2、 創造看法一致性

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是人的一種本能,當我們感到愉悅時,表情、行為和微小動作都會反映這一情緒,當我們感到憤怒、厭惡時也是如此。

由於我們傾向於將某一身體語言與某一態度相關聯,如,我們將“點頭”與“同意”相關聯,本節提出,讓你的說服目標做出某一身體語言,從而讓他發展出某一種態度,對你的說服力非常有利。

在提出你的實際要求前,你應該使用一些關於“確認”的非語言線索,以此讓你的目標“點頭”。由於體驗認知的特性,你的目標不僅會更開放,而且頻繁地點頭也能夠引發一種慣性。如果在你提出要求前,你讓你的目標點了幾次頭,他會用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去肯定地迴應你的要求。

3、觸發社會壓力

無論我們是否能夠意識到這點,我們經常(就比如每天)透過觀察別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如果每個人都表現出某一種行為,我們會有一種自然的衝動也表現相同的行為。

你會如何將這個心理現象用在說服中呢?讓我們用小費和酬金做例子,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有一個裝小費的罐子,你想要給顧客施加壓力,讓他們多給小費,可以每天開店前都在罐子內放相當多的美元。不僅僅因為這些錢能夠傳遞一種“給小費要慷慨大方”的心理行為,而且罐子中的美元也能夠傳達一種要求,即給小費要用美元,而不是硬幣。

如果你想說服別人排隊,僅靠勸導或寫上“自覺排隊”的標語是不夠的,但如果現場已經有人開始排隊,後來的人就會自覺跟著排在後面。

4、讓人適應你的資訊

我們對於已經習慣的資訊和行為方式總是容易接受,而對於初次接觸或感到陌生的資訊則會保持警惕或排斥。在說服過程中,透過不斷地重複話題梗概,能夠讓人更願意接受你的要求。讓人們對任何不利資訊或請求不那麼敏感。

頂級營銷人員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試圖利用概念流利性。如果我們在兩個品牌中猶豫要買哪一個,我們通常會選擇那個最容易進入我們腦海中的品牌。如果我們對兩個品牌的看法相同,我們會更傾向於選擇更容易進入我們腦海的那個,因為高頻的概念流利性會讓人產生愉悅感,我們會將這種愉悅感錯放在品牌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廣告要短時間內重複迴圈播放的原因。

5、 最佳化你的資訊

根據不同的環境,透過運用語言技巧或輔助手段來最佳化你的資訊,以便你的說服物件能正確評估你的資訊。

最佳化並不等於精簡,當進入到說服階段時,我們通常被告知要將資訊說得儘可能簡潔明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並不是最佳策略。在某些情況下,增加資訊複雜性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你成功說服目標。這一觀點能夠解釋為什麼當乳酪廣告上出現很難閱讀的字型,人們反而會更願意購買這種味道獨特的乳酪。

這是因為,當產品以風味獨特為賣點的時候,廣告上出現了一個人們很難認出的字時,人們潛意識中會誤以為乳酪的處理過程,和它的名字一樣的複雜,這使得乳酪更有吸引力。當產品以簡潔、方便為賣點時這樣的名字就會起到反效果。

6、驅使他人的動力

當說服物件開始考慮你的建議,或者有所猶豫時,你可以給說服物件以合適的激勵,進一步驅動說服物件答應你請求的動力。

激勵並不是簡單的給予禮物或金錢。當研究員對那些從日託所接孩子遲到的父母進行小額罰款時,這種遲到現象反而增加了。當不再有罰款後,遲到現象竟然降到零。為什麼呢?小額罰款將父母“準時接孩子”的社會責任轉化成一種市場價格,為此而付賬的父母,認為自己已經為遲到買單了,就減少了沒能準時接孩子的愧疚感,將遲到視為理所當然了。

7、保持依從性

如果你要說服的物件遵從了你的要求,在很多情況下你需要繼續保持這種依從性,特別是當你的要求涉及行為習慣上的長期改變時(比如試圖說服你的配偶吃得更健康一點)。

你可以連續使用關聯性去讓說服物件保持順從,如果他仍然沒有同意就給他增加更多壓力。廣告商經常利用這一原則,將自己的品牌與適當的刺激相聯結。例如,他們會經常在體育賽事場地推廣自己的產品,是為了向自己的品牌維持或灌輸一種興奮的感覺。

書名:《說服:像講故事一樣講道理》

作者:(美)尼克·克里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