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拜訪人和向別人借物品的禮節

☀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臺!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拜訪人和向別人借物品的禮節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內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再擴大一點兒,假如你要拜訪朋友,不僅要做到“問孰存”,還要事先問清楚家裡有哪些長輩,有哪些家人,他父母和家裡的狀況如何,等等。當進入他家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瞭解的情況,關心一下他父母的身體。見面三分親,這樣問會讓他家裡人覺得很親切。因為他們的孩子跟我們非常密切,而他們對我們瞭解很少,不知道我們的品德怎麼樣,所以會掛心。因此,我們交朋友應該要有個好習慣,一定要到朋友家裡去拜訪,讓他家裡人對我們熟悉起來,以免擔心。

我們接著看“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屋裡的人問誰來了,要答自己的名字,而不應該回答“是我”。因為你說是我,別人還是不知道你是誰,讓人無法分辨。這也是一個基本的禮貌。

古代大臣去見國君或下級拜見上級的時候,都要叫著自己的名字,這樣國君或上級才能清楚是誰來了。只有很有威望者,或者與皇帝關係密切的人,入朝求見才可以在拜見時不稱自己的名字,這在古時候叫做“贊拜不名”。漢朝丞相蕭何就享有這樣一個待遇。如今雖然上下級不那麼嚴格,但是在拜見別人時還是要清楚地介紹自己。這樣人家最起碼會對你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以便進一步交往。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應懂的禮節。尤其現在一般樓道門都是有門鈴的,我們按門鈴,對方拿起話筒一定會問“你是誰?”這個時候不能說“是我”,而應該把具體的名字告訴對方,表明來意,他才會開門。我們在按門鈴的時候,也要很溫柔,不要猛烈不停地按,讓人家心煩。有很多小朋友都會把門鈴按得非常急,我們就應該告訴孩子,去拜訪長輩的時候,按門鈴一定要輕。如果按完以後別人說馬上就來了,那就不可以再按。如果你再按的話,就表明我們個人的心態很急躁,會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願意和我們交往,有時候會弄巧成拙。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這句是說借別人的物品一定要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得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行為。不要認為這是小事情,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好朋友,用一下別人的東西也無妨。

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光明磊落地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給朋友、家人增加煩惱和負擔,一定要言行妥當,這個很關鍵。

北京有家外企招聘員工,去應聘的人都是很優秀的,而且要經過很多關的考試,要考專業、外語,考到最後只剩下幾個人進入面試。這些人都到了會議室後,主考官說:“我現在剛好有點兒急事,要出去一下,10分鐘後我們繼續面試。”結果在主考官走出去的10分鐘之內,這些年輕人站起來摸東摸西,將桌子上的檔案看了看,還順手拿給其他人看。10分鐘後主考官進來說:“對不起,你們統統都沒有被錄取。”做人沒有規矩,亂摸亂動,在別人家還當在自己家一樣亂翻,這都是很沒有禮貌的表現,所以他們都沒有被錄取。

他們很不服氣地說:“ 從小到大也沒有人教我們不許亂動。所以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才導致這些孩子連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

我們接著往下看“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準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

《弟子規》主要的內容就在孝道,所以它第一篇講到《入則孝》。真正有孝心的人也會把《弟子規》後幾篇所有的字句落實在生活和工作中,因為它是孝心的一個延伸。比如你借別人的東西,不愛惜弄壞了,別人就會說,這個人太沒有修養,肯定是父母沒有管教好他。你看,讓別人對父母產生微詞就是不孝。所以我們《弟子規》句句講的都與孝有關係。

- END -

文章

版權屬於作者,文中觀點不代

表釋出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