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人寫的書,刺痛了誰的神經?

這是八月半Fly的第49篇分享

看到最後一章,才發現這是一部以心理治療師的視角來描述的病患的人生歷程,她的名字叫做金智英。

金智英是韓國人,生於82年,上有姐,下有弟。父親是名公務員,後來失業下崗,和妻子開了一家粥品店,過著小日子。金智英的成績普通,畢業後去了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一份普通的工作,結婚後過著平凡的生活,婚後生了個女兒,辭職在家帶娃,一年後得了重度抑鬱症。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人寫的書,刺痛了誰的神經?

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常常會認為,產後得抑鬱症的婦女大機率是有一個雞飛狗跳的家庭,或者有一個極其不靠譜的隊友。但是看完之後,我不再這麼想了。金智英的人生過得中規中矩,並不算差勁,她的老公甚至可以說很體貼謙和,經濟能力也不差,但金智英最終還是抑鬱了。

金智英,一個在韓國多麼普通的名字,普通到在人群裡喊一聲這個名字,會有很多人回頭望著你。這本書不是講她一個人的故事,這是許多女性的故事。

在讀這本書時,我腦海中浮現出三代女性的形象。

01高順芬:金智英的奶奶

高順芬生活的那個年代不太平,許多人因為戰爭、疾病、飢餓而不幸喪命。高順芬女士生有四個兒子,為了養活他們,不惜咬牙苦撐,種田、做生意、打理家務,把所有的事情乾的井井有條。而她的丈夫這輩子從未徒手抓過一把泥土,始終養尊處優。高順芬女士對於丈夫的無動於衷從未有過任何抱怨,她真心地認為,這樣不在外頭惹事的丈夫,已經是對她天大的慈悲了。

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在中國的60年代很普遍,哪怕目前也還存在著。我想起兩年前有一次坐火車聽來的一段軼事,一名旅客去國內一個比較閉塞的部落旅遊,遇到了一個老太太當導遊帶領他們參觀當地風景,期間攀談起來。老太太說,自己在家裡有很多農活要做,每天家裡有很多家務活要幹,還要出來賺外快補貼家用。旅客問她,那你丈夫做了什麼呢?老太婆說,他什麼都不幹,就天天在家裡抽大煙。旅客表示同情地說,那你太可憐了,在家這麼辛苦,又沒有什麼權利。老太婆不開心了,回答道,我當然有權利啊,地裡每年種什麼,都是我說了算!

高順芬女士晚年時,只有金智英的老爸對她盡到了贍養責任。儘管如此,她還是會有一套謬論,安慰晚年悲慘不堪的自己:幸好我生了四個兒子,所以才能像現在這樣吃兒子煮的飯,睡兒子燒的炕,真的至少要有四個兒子才行。但實際上,她吃的每一次飯、睡的每一次炕,都不是她的親兒子經手的,都是她的兒媳婦悉心操辦的。對此,她視為理所當然,從來沒有對兒媳婦表示過感謝。

高順芬女士一生重男輕女,到了孫輩依然如此,她非常討厭金智英吃弟弟的奶粉,只要發現她在偷吃,就會朝她狠狠地打下去,那種姿態和神情代表著她內心的想法,“膽敢企圖我金孫的奶粉?”在她心目中,孫子的東西都是無比珍貴的,他所擁有的一切是他應得的,他的兩個姐姐從來就不配擁有這些好東西。

我從高順芬的身上看到了我們國內很多農村家庭的祖輩的身影。她們勤勞本分,任勞任怨,是大家庭的主心骨。她們富有集體貢獻精神,從來不會談論個人夢想,最多也就是希望能多生幾個兒子——兒子越多,代表家族越旺盛。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幾個孩子拉扯大,期望自己能安享晚年。儘管最後大部分兒子沒有對老人盡有相應的贍養責任,但這並不妨礙她們繼續鐵了心地愛自己的兒子及孫子。

02吳美淑:金智英的媽媽

吳美淑女士出身的家庭中兄弟姐妹眾多,好的資源理所當然地要供兒子使用。在經濟匱乏的那個年代,吳美淑儘管學習成績最好,但她還是讀完小學就輟學了,幫著家裡務農,15歲北上首爾,在一家紡織廠上班,微薄的薪水大部分都用來給家中的哥哥和弟弟交學費,因為那個年代的人都認為“男丁有出息才能我家族增光”,家中的女兒也願意犧牲自己資助兄弟。

吳美淑先後資助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考上了大學,他們最後都事業有成。儘管如此,最後被誇讚有責任心、一心扛起整個家的卻是哥哥。她這才意識到,原來以家人為名的範圍內,機會永遠輪不到她們。吳美淑過了很久才開始邊工邊讀,最後在年紀很大的時候,終於拿到了高中文憑。又過了許多年,吳美淑跟孃舅那邊逐漸不再往來,當初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後悔與埋怨日漸加深,最終也搞砸了家庭關係。

吳美淑結婚後,第一胎生了女兒,她抱著女兒不停地哭著對奶奶說,對不起……第二胎生了金智英,她依然說,對不起……直到最後終於生了弟弟。吳美淑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想辦法打零工維持家用,只要是能賺錢的活,她都去做,剪線頭、卷門窗密封條、剪頭髮……其實她也曾有夢想,就是當一名老師。但是年少時要賺錢給哥哥讀書,結婚了要賺錢供子女讀書。她只好安慰自己,都一樣啦,現在的媽媽們也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吳美淑很有生意頭腦,做理髮的小生意攢了一筆小錢,再加上丈夫的積蓄,他們搬到了一棟新房子。在分配房子時,奶奶和爸爸建議讓弟弟獨佔一間,兩姐妹和奶奶同住。但是吳美淑堅持奶奶單獨使用一間房間,可以舒適地睡覺、聽佛經。於是弟弟和爸媽同住,兩姐妹終於擁有自己的房間。

我覺得吳美淑是偉大的。在育兒問題上,她作為曾經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不再希望自己的兩個女兒重蹈覆轍,為了家庭而犧牲小我。她一直對女兒說,不要放棄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吳美淑也是智慧的,她說話時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懂得顧大局。

金智英在畢業找工作不順時,金智英的父親在飯桌上對她說,我看你就乖乖等著嫁人算了吧。吳美淑馬上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你還在對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話?智英,懟他!

金智英在帶男朋友見家長時,金智英的父親尷尬地跟小夥子說,晚上再一起吃飯。吳美淑馬上把丈夫拉過來嘀咕幾句,讓丈夫收回剛才的邀約,叮囑年輕人自己去看電影。

像吳美淑這樣的女性,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生存能力很強。每個年代的人都有時代烙印,我們不能祈求生在一個完美無瑕的年代,沒有這樣的事,只能迅速適應時代,並努力做到最好,這種秉性在吳美淑女士的身上閃閃發光,她敢想敢做,敢於與既定的宿命抗爭,且做出了一番作為。說實話,我欣賞這樣的女性要多過於主人公金智英。

03金智英

金智英從小在家裡不受重視,形狀完整的煎豆腐、餃子都會理所當然地送進弟弟的嘴裡,自己和姐姐只能撿旁邊的碎屑吃。從小家庭的潛移默化讓她形成了忍氣吞聲的性格。

金智英小時候在學校受到鄰桌男生的欺負,她只會跑回家找媽媽和姐姐哭訴,並且還不被理解,但是,當她再一次被欺負時,是坐最後一排的女生勇敢地向老師舉報了男生的行為。

金智英長大後坐計程車,司機說,我原本每天第一個客人是不載女生的,但我第一眼就看出你是要去面試,所以才願意載你一程。金智英在心裡想,所以是叫我付錢感謝一輛空出租車的司機願意慷慨相助嗎?這種人自以為體恤他人,實際上無禮至極。可是她閉著眼睛,不去爭論。

金智英進入職場後在飯局上被灌酒,她說自己真的不想喝了,回家路上很危險,遭到部長反問:這裡這麼多男人,有什麼好怕的?金智英心裡想,我最怕的就是你們!可是她把這句話嚥了下去,偷偷地把酒倒掉。

金智英結婚後沒有立刻計劃生娃,遭到親戚的盤問。當所有人圍著她表現出過度關切時,她很想說,這些幹你們什麼事?可是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只好不停地說“沒有啦,沒關係”以表客套。

金智英為了孩子決定離職時,面對老公的安慰,她也曾經怒吼過,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但到最後依然感到抱歉而主動道歉。

金智英的老公勸她:我覺得你不要只想著自己會失去什麼,要多想象你會得到什麼。成為父母是多麼令人感動又有意義的事情啊。金智英反問:所以你失去了什麼?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金智英買了一杯9塊錢的咖啡,遠處一群男職員看見了她,不懷好意地說,我也想當個“媽蟲”,整天到處閒晃,還花老公的錢買咖啡喝。金智英很想說,我用老公賺的錢買什麼東西到底關你們什麼事?可是她只是心神不寧地快步地走開了。

金智英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很少有能兼顧帶娃的工作。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家超市門口貼出的招二次就業的廣告,原來是在冰激凌專賣店裡挖冰激凌,時間剛好對得上,店員很熱情地向她介紹了這份工作。金智英告訴店員,自己需要考慮一下。店員補了一句:我也是大學畢業的。一句話惹得金智英哽咽想哭。

金智英太憋屈了,但是她已經習慣了沉默。積蓄在內心的苦悶需要找一個發洩的出口,最後只好得了抑鬱症,模仿很多人的口氣來講那些自己從來不敢說的話,而無一例外,這些女性都是她生活中遇見的的敢於為自己發聲的強悍的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人寫的書,刺痛了誰的神經?

04總結

這本韓國人寫的書,不僅風靡韓國,在中國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不管是奶奶,媽媽,還是我們,都能從金智英的人生裡或多或少地看見自己。但是,這並不是一本有意拉起女性平權大旗的書,因為書裡面的內容,是我們很多人曾經經歷過的習以為常。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能感同身受。

我真的很希望金智英能走出陰霾,擁有一個更燦爛的人生,然而直到全書終結,作者也沒有交代金智英的未來走向如何。心理治療醫師也是一名丈夫,他透過金智英的經歷聯想到自己有類似經歷的妻子,希望原本是數學天才的太太將來可以做自己擅長的,想做的事情。他說,我同樣希望金智英也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而下一秒,看著好不容易懷孕最終選擇離職保胎的女醫生,他下定決心,下一位醫生“一定要找未婚單身的才行”。

我之所以羅列出這本書中的三代女性的成長經歷,就是想說明,雖然還有差距,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正隨著時間逐漸縮小。從金智英奶奶為大家庭的傾心付出卻完全不被看見,到金智英媽媽為了家庭犧牲後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再到金智英這一代期待自己有所作為卻不自覺地陷入育兒和職場困境。

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的意識。在遇到困難和不公時的每一個人大聲喊出的“NO”就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爭取,比如,對職場不公說NO,對言論歧視說NO,對家庭暴力說NO。我們還有很多制度可以去建設和完善,比如設立可靠的工作場所的育兒所,比如給全職媽媽創造更多的自由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輿論環境。

我有一個一歲多的女兒,衷心希望,二十年後當她成年時,可以面對一個比我過去成長的任何環境更包容的社會,可以有機會去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正如本書作者在封面中所說的那句話: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人寫的書,刺痛了誰的神經?

END

個人微信公眾號:八月半Fly,寫讀書,寫生活。

喜歡文章,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