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種學習方式為什麼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根源上的影響?

這種學習方式為什麼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根源上的影響?

今日的頭條文章分享了更科學和高效學習方式——“主動檢索”,提升了學習的效率,鞏固了學習效果

,是最早雜亂如麻的“編碼”資訊一次一次

梳理和鞏固

的過程,

加速了知識鏈條和知識脈絡的構建

,讓不斷新進入大腦的資訊能有序存放在得當的位置上,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瓶頸期”出現的程序。

而這樣的“主動檢索”過程,會慢慢成為我們一種閱讀習慣、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也就變成了我們的“心智模型”。

作者接下來會繼續和我們分享,如何把這樣的學習習慣,帶入到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從根源上改變我們思考方式,歡迎繼續閱讀!

這種學習方式為什麼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根源上的影響?

Part

3

打造學習“心智模型”——創造“合意困難”

“心智模型”這個詞這幾年特別熱,其實不太好理解。現在大家都不主張去使用這些看起來很華麗很fancy卻很難懂的詞彙,網際網路公司也在摒棄這樣的做法。

其實這個詞就是英文 Mindset 的翻譯,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習慣化的想法或者說思維方式。透過刻意練習,讓某些行為變成一種本能反應。

這個詞英文的解釋是這樣的:

Mindset——a way of thinking。

In a word, a mental inclination or disposition (心理傾向),or a frameof mind。 (思維框架)

Your mindset is your collection of thoughts and beliefs that shape your thought habits。 And your thought habits affect how you think, what you feel, and what you do。 Your mindset impacts how you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and how you make sense of yourself。

陳海賢老師在《了不起的我》一書中說到,“如果把人比作是一部複雜的機器,行為是這個機器輸出的結果,而“心智模型”就是驅動機器的底層程式。”

所以,人要獲得持續的發展,不僅需要行為的改變,還依賴於底層思維框架。每遇到一件事,你就會有相應的反饋和想法,這些想法也許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如果把這些想法彙集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是有規律的。這些習慣化的想法,就是我們組織和加工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叫其為“心智模型”。

換句話說,心智模型就是基於不同事情,透過刻意練習建立的不同條件反射,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大腦裡的一款“應用程式”,一旦啟動,就可以在特定環境下快速做出大量分析,並立刻挑選正確的應對方案加以選擇執行。

就要多多動腦,刻意給自己創造記憶結,慢慢就會成為我們讀書和思考的一種習慣,一種學習模式,一種“心智模型”。

比如我們在背誦一段較長的文字時,通常會將這段文字分成很多小的部分去記憶,同時在背完每一個一小部分後,再聯絡上一個小部分一起順一遍,以加強記憶。這樣背誦雖然會很慢但卻很有質量。

而這個背誦的方法,在《認知天性》中被稱之為“合意困難”——指在學習時故意給自己製造麻煩,它提高了短期學習難度,但長期看能提升學習效果。

學習的時候要思維勤奮,也就是常說要動腦。學習的時候感覺越輕鬆,效果就越不好。因為大腦是很懶的,讓它動起來,產生新的神經連結,需要耗費精力。

但這慢慢會變成你的一種習慣,你的心智模型。

多用提問、自測、複述的方式去檢驗學習成果,每次提問與測試都是給記憶和學習加一個節點。

檢索中要專注、注重反饋和及時修正。在這基礎之上,間隔學習比連續學習效果要好,給大腦一個緩衝時間和回憶的刺激。

可以不斷穿插不同的學習內容,道理和上面的類似。不停的折騰就是為了刺激大腦,這樣可以加強記憶。

1)想要學以致用,就必須能夠持續記憶。只有這樣,在你需要某個知識的時候它才會自動出現。

2)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和記憶,終生不怠,因為擅長學習的人會終生受益。

3)學習是一種可獲得的技能。最有效的學習策略往往不會建立在直覺之上。

這種學習方式為什麼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根源上的影響?

Part

4

給學習者的建議

01

終身學習對大腦有益

大腦的構造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但神經網路的精細結構可以由經驗來塑造。這也就是說,大腦會變化,尤其透過學習,大腦中整合記憶的區域——海馬體,會產生新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在下次學習新知識中繼續發揮作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學習,大腦會越聰明,終身學習對大腦有益。

02

影響學習的幾個因素

智商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若干理論解釋了為何現在孩子的智商與之前相比普遍升高,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教育、文化環境與營養供給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性格、求知慾和家庭條件都會對我們的學習有影響。基因決定了一個孩子比其他孩子稍微好奇一些(求知慾更旺盛一些),但如果環境能夠滿足他的好奇心,那麼這個孩子就可能比其他孩子聰明許多。而且一般來說,在那些有更多資源、教育條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勵與培養更容易實現。

第一,是抱有“成長心態”。不給自己的學習設限,多去撕開自己好奇心的缺口,汲取多角度寬領域的知識。

第二,即使我們說學習是一種能力,也推薦了很多技巧。但永遠別忘了,你是否有執行力,這比技巧更重要。

第三,像專家一樣思考。自律、嚴謹、加強自我磨鍊,以“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專家”為目標去學習某項技能或某門知識,會得到更多的收穫。

03

學習策略大集錦

1)學會鞏固記憶。

間隔練習,努力檢索,這些花費力氣的鞏固過程會讓你學到的東西變得具有可塑性,能夠讓你產生自己的理解,強化與已知的聯絡並建立牢固的心理線索和檢索路徑。所以真正能讓我們重新鞏固並深入學習知識的,其實就是“重構”這個過程。

要養成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的習慣,不要僅僅一遍一遍地重複閱讀和抄寫,要多用回憶(檢索方式)來挑戰自己;

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學習某些知識後,過一段時間再做測試,給出一定的間隔;

穿插安排不同型別的問題,比如各項科目穿插著學習;

要教孩子如何學習,把學習的方法告訴孩子,多創造有趣生動的“合意困難”,啟用小宇宙,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如果你的練習下夠了功夫,就會使彼此相關的複雜理論或是技能融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對應某項技能的心智模型就像大腦中一款又一款的“應用程式”,讓各個領域的學習更高效。

3)學會舉一反三。

在不同時機、不同環境下穿插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料,這樣做有助於給這些資料建立新的聯絡,相當於形成了一個彼此關聯的知識網路。這個知識網路不僅強化了你對自己專業知識的精通程度,還可以增加檢索線的數量,讓它們能夠充分應用於更多場合。

4)學會構建概念,善於分類。

我們不僅要學會某個具體的概念,還要學會辨析和歸納,也就是

分門別類

。儘早搭建知識結構和知識線索,讓新知識加入時有門有類。

5)注重學習遷移。

用有間隔、有穿插、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檢索練習會帶來困難,克服這種困難需要一套心理活動。等到真的學以致用的時候,這種心理活動會發揮作用。“只有把訓練當成比賽,才能把比賽也當成訓練。”這種學習方法會提高“學習遷移”的能力,即在新環境中運用所學的能力。簡單來說,學了知識,要多在生活中應用。

還有幾句話,送給在全新的學習領域門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卻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徘徊的我們。

最重要的是,要去做。

對於正在做的事,要多思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對於還沒開始做的事,要少思考,趕快去做。

這種學習方式為什麼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根源上的影響?

做一名“終身學習者”——大家共勉。

作者 |茉莉媽媽

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業餘母嬰博主,就職於網際網路公司。

在家庭養育的路上,希望做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做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和孩子一起編織更美的風景。

童行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

點選“在看”,與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