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臀位剖宮產新生兒骨折:發生原因是什麼?如何有效預防?

臀位為產科常見的異常胎位,單胎足月的臀位發生率較為恆定,為3%~5%,有研究報道,當剖宮產率增加4%可顯著降低新生兒產傷發生。臀位陰道分娩高新生兒不良結局使得臀位剖宮產率上升顯得尤為快速。

首先明確的觀點是臀位擇期剖宮產圍產兒風險更低。臀位足月計劃性剖宮產可明顯降低圍產兒和新生兒發病率,剖宮產可降低臀位後出頭困難風險,可減少長骨骨折發生率。臀位擇期剖宮產新生兒產傷發生率為 1。1%,常見為面板劃傷,佔 64%,其他型別如頭血腫、鎖骨骨折、面癱、臂叢神經損傷、顱內出血和長骨骨折。

導致臀位剖宮產新生兒骨折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臀位剖宮產新生兒骨折:發生原因是什麼?如何有效預防?

雖然臀位剖宮產手術有損傷發生,但我們可結合每個病例特點,來設計每個臀位剖宮產,以求降低臀位剖宮產手術的新生兒風險。

手術時機 由於擇期手術的新生兒結局優於急診手術,結合新生兒肺成熟問題,因此,計劃性分娩孕周選擇39~40周為宜。在決定手術前,術前應透過四步檢查、超聲等明確臀位的種類,胎臀在骨盆內的位置。同時結合臀位不良結局的高危因素如小孕齡、高妊娠年齡、羊水過少、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瘢痕子宮、胎盤位置異常等進行手術分級管理,儘量降低不必要的因經驗缺乏而增加的新生兒產傷風險 。

手術操作細節

臀位剖宮產操作的臨床經驗如下:

01

腹部切口應足夠大,術前對胎兒大小應有充分的估計,有報道因腹壁切口過緊,兩側腹壁切口緊緊嵌卡胎體,當術者強行牽拽胎足,可造成術者握持部位軟組織挫傷、皮下出血,如足踝部。

02

子宮切口第一刀應不小於2cm,緩緩切入肌層可清晰見到胎膜和胎兒部分,避免採取刀尖刺入宮壁的小切口,因為子宮肌層致切口下端呈漏斗型,視野不清,易誤傷胎兒身體 。

03

足先露者,應將手探入宮腔夾持雙足,沿水平向上方向牽拉,儘量避免單足牽引造成骨質或軟組織挫傷;單臀先露、完全臀先露或不完全臀先露者剖宮產術中新生兒牽拉較為容易,產傷差異無相關文獻報道,但牽引胎兒腹股溝部位或胎足問題則結合術中操作需要,重點關注點在於先上託先露部位於骨盆入口之上,如牽引單臀先露要將雙下肢基本牽出子宮切口,而非急於拉足 。

04

若剖宮產術中發現胎臀已入盆,鉤取或牽旋胎兒下肢時,必須使髖膝關節即胎兒大腿在骨盆入口的斜徑或橫徑上旋出 。

05

強調牽拉胎兒時需儘量減少在股骨的用力點,雙手置於髖關節處為主要著力點 。

06

關於避免上肢損傷問題,娩出胎體後需儘量將胎兒俯趴於術者前臂,以洗臉方式分別娩出手臂,切忌上提胎體硬拽手臂而發生上肢骨折、臂叢損傷等後果 。

07

娩胎頭的問題往往敗在操之過急,可一手伸入宮腔內下壓胎頭,另一手向恥骨方向牽引胎頭,牽引到胎頭枕骨部位在子宮切口下方時,順勢將整個胎體翻出 。

總之,臀位剖宮產術中胎兒損傷,尤其新生兒骨折大多與臀先露部深固定,子宮下段形成差或者彈性差,擴張困難及術者不熟悉臀位分娩機制等有關。而改善方式,目前缺乏對應資料和有效推薦。可透過加強婦產科醫務人員的技術培訓,術前準確評估,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過度牽拉,保證子宮切口和腹壁切口足夠大,助娩注意各關節屈曲方向,可能會降低部分新生兒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