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學前教育

國家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作為未來一個階段發展的重要工作。學前教育不能缺席,應乘勢而上,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增強發展動能,確保制度化的投入和積極有效的管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提升教師隊伍,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最佳化教育環境,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向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體系邁進。

01

將管理極端化

在管理領域,極端思維的典型表現就是要麼不管不間,放任自流;要麼一統化管理,要求所有幼兒園做同樣的事。

編造特色,每個幼兒園都確定一個園本課程,每個幼兒園都打造自己的文化,要求幼兒園只能這樣不能那樣……

用極端思維管理,無論是管還是不管,都不利於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都遠離了教育的規律。

學前教育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是複雜的事務,不能簡單化處理,需要針對特定的事項、特定的機構有針對性地實施科學管理。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02

將教師素養簡單化

幼兒園教師的培養不是簡單的職業技術教育,只要是面對兒童就要求教師在態度和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具有基本的素養,形成基本的素質結構。這些主要不是技術問題。

把彈唱跳畫當作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極端化的表現,把這些藝術技能當作專業技能來考核更是無視學前教育專業性的行為。

教師的觀察與分析能力、規劃與設計能力、組織與實施能力、總結與反思能力等專業能力是與特定情境和兒童聯絡在一起的比賽無助於提升專業能力。

針對性、適宜性、應變性和創造性才是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特質。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03

將教育活動簡單化

在一些幼兒園曾經出現過一天上三節課甚至四節課的現象,把上課看做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教師迷戀“教”,不教就不放心。這引起了很多老師的反思和變革。

但另一個極端又產生了,有的認為集體教學就是落後的,不可取的。因此,把所有的活動都改成遊戲或其他區域活動。

教師缺乏對這些活動的理解和組織能力,出現了教育活動目標缺失,教師作用無從發生,材料提供缺乏針對性和適宜性,兒童隨意玩耍,缺乏問題和挑戰,不能真正促進發展的現象。

教育活動多樣化、針對性的原則不能得到真正落實,更多在意所謂對錯好壞,無視兒童真正的學習與發展。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04

將兒童活動簡單化

有些幼兒園兒童的活動熱熱鬧鬧,但一無所得。教師在“調動兒童的熱情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瞭解和把握兒童需要和發展上作努力。

衡量兒童的活動,不在於兒童具體的活動形式,不在於活動材料的價格,不在於是否熱鬧,而在於活動是否真正滿足兒童的興趣和愛好,是否能真正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否讓兒童面臨挑戰,獲得新經驗。

什麼是對兒童真正有意義的活動,根本的標準是熱情、投入、專注,有真正互動的機會,有挑戰,有努力和嘗試,有應用已有經驗的機會,能獲得新經驗。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05

將教研工作簡單化

教研是促進教師發展和課程改進的重要途徑。有些幼兒園的教研製度明確、雷打不動開展,但並不能很好地實現教研的目的。

教研工作“任務”為導向,缺乏問題意識和發展意識。

真正的教研就是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過程。只有發現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改變沒有問題指向的教研。所謂研訓結合,就是針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開展相應的培訓,以便提升教師的教研水平。但培訓不等於教研,培訓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實踐問題。

教研有時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些問題可能需要多次活動,甚至需要一點時間深入實踐才能解決。

虞永平教授:學前教育應避免六個極端思維

06

將借鑑和積累簡單化

無視教育理論的發展,閉門造車,難以真正促進課程的進步。借鑑和吸收科學的理論是必要的。

如果只是關注國外的課程方案,並且以此為榮,甚至藉機高收費是不足取的,也是違背倫理的。

只關注國外的理論,對陳鶴琴、陶行知及張雪門等人的理論不屑不顧,也是一種極端的表現。

中外兼收,包容並蓄,客觀務實,才能真正從理論中得到收穫。

要注重學和建的關係。要注重總結和建構,要尊重和整合每一個教師的專業智慧,避免對教師創新熱情和潛能的浪費。

與各位幼教同仁共勉:

不要匆忙

,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多考慮一下前因後果,在關係中把握問題及解決策略,發揮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精神。

不要盲從

,確定一個基本的立場,守住根和魂,學會拒斥,嘗試揚棄,絕不做反科學觀念的試驗品。

不要立異

,與別人不同不一定是成就,打造的優勢可能恰恰是問題:標新立異不是高質量的表現,很可能是內涵不足的證據。

不要空浮

,要關注理論,相信真正的科學,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積累。

課程建設沒有奇蹟,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