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經典好文)

你有沒有發現,人在長大後,就連哭聲都變得沉默了。而“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還記得在那些稚嫩青春成長的歲月裡,耳旁總會響起來自家長們苦口婆心的教育,你要乖,你要聽話,你要懂事,甚至還把它們作為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他們總是關心孩子在學校聽不聽話,就連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你要懂事”。當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可是,那個又懂事又乖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經典好文)

01

網上看到一個來自媽媽的評論: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不需要懂事。因為懂事太苦,且苦在心裡。

記得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對我說:一個女孩子就應該要有女孩子的樣子,不能太野蠻,不能跟人吵架,不能跟人動手,不要跟同學鬧矛盾,還要聽老師的話。

的確,我也做到了他們所期望的樣子,很聽話。乃至,在一個大冬天,我的棉衣被幾個玩水的同學弄溼了,也不敢吭聲。甚至,就連在家裡,哥哥說讓我去做什麼,我也都默默的什麼話都不說,很乖巧地去完成。因為父親說:那是你哥哥,你哥哥的話就等於他的話。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在家人面前我都是一個唯唯諾諾,說話吞吞吐吐的“乖”孩子。

偶爾父親的冷臉,都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事了,是不是自己在這個家裡是多餘的。

電影《美國狙擊手》裡有這樣的一段臺詞:

“人分為三種,羊,狼和牧羊犬。我們不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也不能做兇狠殺戮的惡狼,我們要做保護家人的牧羊犬。”

所以,家長們,你們可以允許孩子不太乖,但並不是說讓孩子去做“熊孩子”,只是希望,他“乖”得更有底氣和原則,既不傷人,也不怕被人傷。

就如王菲歌中唱得那樣,“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經典好文)

圖片引用自知乎網站!

02

也許你總會聽到他們說: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能幹嘛?或者你怎麼回事,成績咋下滑了呢?在他們眼裡,只要孩子犯一點錯誤,就要用近乎苛責的語氣兇孩子,從來不會鼓勵和讚賞孩子,也從來不問問孩子的內心感受。

只要孩子一旦孩子沒有達到他們認為的界限標準,給予孩子的永遠都是批判、訓斥和否定。可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一百分”的孩子。

乖孩子,心思細膩,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乖孩子,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幾乎照單全收;

乖孩子,只會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隨時準備好無條件去滿足對方;

乖孩子,過度害怕和別人起衝突,一旦發生了,首先覺得自己才是錯誤的源頭。

因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明白只要自己表現得“乖”一點,大人就會高興,就會越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所以他們為了能夠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責罵和處罰,漸漸地,孩子們便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心底,努力做出納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然而,越乖的孩子,會隨著他漸漸地長大,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經典好文)

03

電視劇《想見你》中的陳韻如,她就是一個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每天照顧晚歸的媽媽,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著出名的“校規達人”。但她一點也不開心,甚至不止一次想過去死。

她想過讓自己能夠在某一天,會發光,會被人發現,但最後,當她在忍受長久等待的墜落後,還要接受大家都喜歡和自己長的一樣的黃雨萱時,她決絕地選擇了自殺。

俗話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那些孩子本該在花樣年華里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在“乖”的標籤下早早變得乖巧、懂事,處處為人著想,忽略了自己,使得內心有著太多的苦澀,日積月累,積攢成疾。

其實,真正的懂事不是恐懼,不是懦弱,不是在欺凌面前,一味地忍讓和退縮。而是應該讓孩子能夠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不自卑,不狂妄,遇事時能夠明晰、簡潔地表達出自我願望。

文末點亮“在看”,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實的人比繼續讓他當“大人們眼中的乖孩子”更重要。

end

也可微信搜尋“幪茳爾措”,訂閱更多情感內容,你的每一個關注都是我最大的支援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