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奧地利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經說過: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受到很多人的認同,部分人曾經遭遇過童年的不幸,而他們的一生都在以治療曾經的不幸而努力。當然也有一部分非常幸運的人,他們出生在美好的環境中,即便家裡的經濟條件普通、父母也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但是他從小獲得的愛與關懷卻能讓他滿足、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無論今後遭遇了什麼不幸,都能憑藉美好的童年回憶以及性格中的樂觀自信度過。

教小學的馬老師對於幸福童年對孩子的影響有著很深刻的理解,今年高考結束之後她與曾經的兩個學生小霜和思思取得了聯絡。這兩個孩子曾經是同桌,後來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的父母是同事,因此成長在相似的環境中。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但是小霜的父母對女兒更加疼愛,他們常常關心小霜在學校的情況,因此小霜個性更開朗也更自信。而思思的父母原本也很關愛孩子的,但是在思思五年級的時候,他們生了一個小弟弟,從此思思就變得內斂文靜了很多。

小霜和思思高考成績相差不大,但是他們最後的選擇完全不一樣。小霜選擇了本地的一所大學,學習了她自己很喜歡的動漫專業,她的父母也支援她的決定。而思思原本想考一所綜合大學的漢語言文學,但是與父母爭執之後,她按照父母要求填報了某師範大學,成為了定向生。

與思思聊天時,馬老師明顯感到思思的難過,她希望將來在出版社工作,可是隻能按照要求去偏遠地區工作,就是為了給父母節約養弟弟的錢。

思思的不幸是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的,她的父母為了二胎而忽視了她,導致她的性格有了變化,即便到了最重要的填報志願時刻,她都無法反抗父母,做出最優選擇,這樣的不幸童年還會影響她的一生。

反觀小霜就完全不一樣,她擁有父母的理解和寬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將來也能在喜歡的領域中工作,因此她是幸運的。倘若家長不希望孩子用一生治癒不幸的童年,那麼就應該學會避免讓孩子度過不幸的童年。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不幸的孩子,通常都有這樣的童年

1、

原生家庭不和睦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就像電視劇《歡樂頌》裡的

樊勝美

,她幾乎成為了觀眾們最同情的人物,因為她的故事非常真實。

由於樊勝美從小被父母教育幫助哥哥,因此在大城市打拼的她沒有存款、沒有房子,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顯然,她擁有不幸的童年,即便長大了,她無法逃離痛苦。還有很多孩子因為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打架等等緣故而度過了不幸的童年。

2、

遭遇過意外傷害

孩子們在童年時期遭遇的意外傷害包括

校園霸凌、性侵害

等等,這類孩子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陰影。不少家長甚至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曾經遭遇過意外傷害,

就像臺灣作家林奕含因為曾被家庭教師誘姦而患上抑鬱症,那些曾經遭遇過意外傷孩子的孩子更需要家人的關懷或是專業人員的幫助。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3、

被忽視和無視

思思的不幸童年就是因為父母的忽視,她原本也和小霜一樣快樂,但是自從弟弟出生之後,她就成為了被父母忽視的孩子。童年時期也是孩子們最需要關注和愛護的時期,倘若家長們沒有給予孩子關心,就會導致他們痛苦難過。

孩子的不幸童年大多數情況下是由父母造成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的痛苦來源於欺負自己的同學以及傷害自己的壞人。

任何人的痛苦都不是一句

“都會過去的”

就能消除,孩子們在童年時期受到的傷害很可能會持續一生,他們需要用自己的一生來治癒曾經受到的傷害。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為什麼說“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俗話說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人們在面對傷害的時候都會產生

應激反應

,這是為了讓人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但是大家的行為舉止會受到應激反應改變,比如性格害羞的人崴腳的時候也會大喊一聲,這是呼救的應激反應;性格淡定的人遭遇火災的時候也會慌忙地跑到出口,這是自救的應激反應。

同樣,孩子們遭遇不幸童年時也會因此而變化,正如部分父母常年工作在外,不怎麼受到關心的孩子,喜歡做一些出格的行為引起家長們的注意。久而久之,

應激改變成為常態

,而用出格行為引起父母注意的孩子們也成了家長們心中的壞孩子。

但是孩子們長大之後,也能感受到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於是他們就需要

努力去改變那些因為不幸童年而引起的負面的性格、消極的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說“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他們的確需要在成熟之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判斷好壞,並改善自我。既然不幸的童年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傷害,那麼什麼樣的童年才是好的呢?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好的童年”對孩子來說,是什麼樣的?

對於孩子來說最美好的童年莫過於滿足他們一切需求的童年,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

生理需求的滿足、父母的和諧相處以及安全的環境

對孩子生理需求的滿足應該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父母的和諧相處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就比較難了。父母相愛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但是部分夫妻常常發生爭執,甚至要離婚,那麼家長至少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爭吵以及講對方的壞話,這能很大程度避免對孩子傷害。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而安全的環境則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家長能做的就是要教會孩子自保以及求救,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告訴父母,並且相信警察叔叔。倘若家長們能滿足這三點,就可以給孩子很美好的童年了。

孩子的出生意味著父母的人生進入了新的階段,大家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活的獨立個體,而是需要承擔責任、負擔另一個人的一生、並與其他人緊密連線的一份子。因此,家長們要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孩子提供美好的童年,也讓他在未來的生活裡,憑藉從美好童年中獲得的力量勇敢前行。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才算是好的童年

今日

互動

話題:各位家長對改善孩子的童年還有什麼新的看法嗎?倘若你有不一樣的看法,可以分享在下面的留言區,歡迎各位家長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