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這段時間,各式各樣關於未成年人的檔案層出不窮,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是號稱“史上最嚴防沉迷”的《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另一個,則是簡稱“雙減政策”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前者寫明“只有在週五到週日、以及法定節假日的晚上8點到晚上9點,遊戲運營商才能為未成年人提供1個小時的娛樂服務。”後者則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這兩個政策結合在一起,就起到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孩子週末沒作業,也沒有輔導班,大把大把的時間“來呀快活呀”,但是發現遊戲不能玩!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於是,我們看到了下面的場景……↓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說實話,如果是80後,對這個場面在熟悉不過,因為大夥的童年就是這麼過來的。可是,現在極少能夠看到此種場景了:一群小屁孩蹲成一個圈,玩著各式各樣的卡片等小道具。

除去那些想讓奶奶實名認證打遊戲的“達人”,或者頂著“防沉迷提示”也能正常操作的“高手高高手”,小孩子們突然就蒙了:不知道玩什麼了。畢竟太長時間被電子產品所“掩埋”。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景:一個小孩,終於盼到了週末,家長許諾能夠寫完作業,玩一會《王者榮耀》,結果登上游戲發現被“防沉迷”,根本沒法登入賬號。於是,竟然有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一時間情緒失控,撒潑打滾起來。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家長也很無奈無辜:不是我不讓你玩的,真的。

此時,家長們更應該展現自己的“魅力”,將咱們當年“玩剩下”的東西,教給咱們的下一代了。畢竟,就連時尚圈都有一句名言,叫做“經典會重複出現”。

來來來,找片土地,我們一起彈玻璃球!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三國殺》?你是不是沒有見過當年我們的“呼紙牌”、旋風卡?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實在沒有道具,紙總是有的吧?疊上幾個“寶”,一樣可以讓小夥伴們體驗什麼叫做“熱血澎湃”!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講實話,曾經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就連小霸王都很少的時候,小夥伴們卻從來沒有感到無聊過。跳房子就能跳一下午,丟沙包能丟到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本以為這樣的場景一去不復返,沒想到現在的孩子們,在政策的扶持下,越來越“復古”了。

有人說了,那這樣,我的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嗎?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我想,可能這些政策,正是為了不讓孩子們也開始“內卷”,不讓家長費盡心思“雞娃”,還這些小屁孩一個稍微輕鬆一點的童年。

喜歡玩就玩一玩,喜歡學習就多看看書,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去圖書館,一樣不耽誤。

當孩子不再“內卷”不再“雞娃”,該玩點啥呢?

勞逸結合才能讓人真正成才,這並沒有錯。實在不行,想想我們,不也是這麼走過來的嗎?至少我們,也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過著比我們曾經更加絢爛多彩的童年了不是嗎?

各位,你們又是怎麼面對孩子大把大把的空閒時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