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看我文章的讀者經常會說:“德國父母的心真大!”

孩子掉到地上的麵包,撿起來吹一吹直接吃

孩子爬到幾米高的網子上,也依然可以在下面談笑風生。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讓孩子玩火,還一個個都鼓勵孩子往前衝!上!再來一次!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難道只有德國這樣嗎?其實仔細想一想,在我們小時候,中國父母心也很大啊!跟德國父母一模一樣!

上篇文章《驀然回首,原來我們80後過的是德國式童年啊!》中我就有提到很多例子。現在接上篇繼續說一說我們80後過的德式童年。

4. 露天遊樂場

每次寫德國社群的露天遊樂場,都會引來國內家長的羨慕。德國對孩子最友好的地方就在於在路上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個不算小的露天遊樂場,完全免費,還有人定期維護,壞舊的設施會換新。即便窮人的孩子也不缺遊樂場。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現在國內最好的遊樂場基本都建在商場室內,要麼就是像迪士尼、歡樂谷那樣的大型機械式遊樂園,收費特別貴。

每當帶著悠悠在我們德國家門口的遊樂場玩時,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小時候。

想當年,我也是玩露天遊樂場的高手啊!

那時候,從我家步行15分鐘就有一個工人文化宮,文化宮裡面有一個不算小的露天兒童遊樂場。

在德國,有一種遊樂場叫“冒險樂園”,我覺得就算用德國標準,我小時候玩的那個遊樂場也絕對算得上是高質量的“冒險樂園”了。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文化宮的露天遊樂場裡應有盡有,滑滑梯都有好幾個,直的旋轉的,高的矮的,材料不是現在常用的塑膠,而是金屬和木質的,質量槓槓滴!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處於整個遊樂場中央的一個滑滑梯特別高!起碼有兩層樓高,甚至三層樓高!現在真是很難見到那麼高的滑滑梯了。

跟這個差不多高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因為遊樂場就在我外婆家旁邊,我經常和表哥表姐去玩。整個遊樂園只有一個站在門口賣門票的工作人員,門票5毛錢,進去了就沒人管了。

還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我們,在沒有大人看管的情況下,自己盪鞦韆蕩得天高、跳蹦床跳到飛起、滑滑梯、蹺蹺板爬上爬下,不知疲倦,永遠都玩不夠。

現在每年帶悠悠回國,我都好想帶她去玩我小時候玩過的那種純粹的露天遊樂場,不需要充滿刺激的聲光電,只要可以自己動手動全身的不插電設施。

可惜現在在武漢幾乎找不到了。在如今寸土寸金的中國大城市裡,簡單的露天遊樂場顯得那麼奢侈。

話說在當年的工人文化宮裡,除了露天遊樂場,還有漂亮的仿古長廊,有長了荷葉的小湖,有可以供孩子們爬的假山,有草坪,有樹林,有舞廳,有卡拉OK,有溜冰場,有電影院,有籃球場,有圖書館。。。

我小時候在文化宮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那兒曾是市民文化生活和娛樂活動的主陣地,有著強烈的

社群氛圍

,就跟現在的德國一樣。可惜後來被拆得所剩無幾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賺錢的商業大樓。

5. 以前敢玩的東西,現在不敢玩了

這幾年回國,我明顯感覺到中國人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了。前年回國時,我帶悠悠去了一個露天游泳池游泳。去之前最讓我們期待的就是玩那裡的大滑梯了。

滑滑梯在德國是游泳池必備的配套玩耍設施。在游泳池玩大滑梯是每個德國小孩最喜歡的事情。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德國滑梯都沒有年齡限制,但是會建議7歲以下的孩子在父母看護下使用。

悠悠從一歲開始就坐在我身上玩這種滑梯了。爸爸先滑下去在水裡等著,然後我和悠悠再滑。

誰知到了武漢的游泳池,我們卻被告知13歲以下的孩子都不能玩這種滑梯。。。

其實不是什麼新東西,我們小時候就玩過啊!

就是圖中這種滑梯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德國很多露天遊樂場都有,也沒有年齡限制,四歲的孩子都敢一個人往下滑了,更小的孩子可以坐在大人腿上往下滑。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滑的時候一般會墊個墊子,減小摩擦力。有的德國孩子甚至跪在墊子上往下滑,雙手高高舉起,姿勢超級拉風!

好吧,為了安全著想,不讓低齡孩子玩我可以理解,可是竟然連玩的大人也不多!恨不得每半個小時才有一個人滑下來,我上去滑了一個還被人投來“真是不怕死”的目光 。

記憶中以前不是這樣的啊!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和表哥表姐自己乘車去水上樂園玩了,我們那時都在公共遊泳池學會了游泳,所以也沒有大人跟著我們。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那時水上樂園的大滑梯非常受歡迎,排隊玩的人絡繹不絕,我們幾個小孩子也都滑了好多次。

和如今的氣氛很不一樣。

現如今國內的兒童遊樂設施是越建越沒有挑戰,滑梯越建越矮了。

6. 同伴教育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分享了悠悠放寒假在家和鄰居小朋友約玩的照片。話說聖誕節這兩週我之所以還能抽出時間寫文章,多虧了能和幾個鄰居輪流照看孩子。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悠悠去鄰居家經常從下午玩到吃完晚飯,而鄰居小朋友來我家也是從早玩到晚。其實有兩個娃一起,孩子對家長的陪玩需求反而降低了,他們自己就能玩起來,讓我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工作。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鄰居媽媽們也都有同感,每次來接娃的時候我們相視一笑:“

哎,娃不在我做完了好多事

!”

不過我現在經常收到國內媽媽留言說想給孩子找玩伴卻找不到,想約別的孩子到家裡玩約不到,只能花錢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接觸同齡人。

回憶我自己小時候,是和住同一棟樓的四個鄰居小朋友們一起長大的,我們年齡相差不超過4歲,雖然都是獨生子女,

但從來不缺同齡玩伴。

這不是德國人提倡的“同伴教育”嗎?

我們每天在樓道里玩,在家門口玩,根本沒有家長跟著我們,只是偶爾聽到有爺爺奶奶們在窗臺上叫喚自家孩子的名字,確認一下孩子還在不

約玩也不需要家長出面幫忙。想找誰玩,直接自己去家裡找人就好了。如果想找隔壁單元的小夥伴玩,又不想上樓敲門,

就在樓下大聲叫TA的名字。

反正那時樓房不高,叫兩聲小夥伴就下樓來了。再多叫幾聲,周圍單元的小孩子也都跑出來了。

除了上篇《驀然回首,原來我們80後過的是德國式童年啊!》中寫過的玩土玩沙,我們還很喜歡玩抓人遊戲、比賽跑、跳房子和捉迷藏!

我小時候玩的捉迷藏比現在高階多了,因為我們可以躲的地方不僅限於家裡,而是兩棟樓的好幾個單元!

那時候我家住的是國企分配的老樓房,單元樓都是開放式的,沒有密碼鎖安全門。很多廚房和衛生間是兩戶共用的,因此廚房衛生間也都不鎖門,可以隨便進。

鄰居們都很熟絡,經常約在一起打麻將,所以我們小孩子對別的單元的房子也很熟悉。。。捉迷藏的時候,我們經常跑到鄰居家的衛生間、廚房躲著。。。

晚上黑漆漆的,想找到不容易啊。。。很多時候小夥伴都找不到我,我只好自己走出去

遇到矛盾爭吵,家長們也不會馬上介入。大部分小朋友之間的衝突都是自己解決的,不知不覺鍛鍊了社交和溝通能力。小朋友之間就算有打鬧受傷的,家長們也極少開撕,我媽媽就給鄰居送過好幾次水果賠禮...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是夏夜乘涼,一到傍晚就熱鬧極了,家家戶戶吃完晚飯洗完澡,就會迫不及待地搬個竹床到樓下乘涼,爸爸有時還會在樹上吊個吊床讓我在上面盪鞦韆。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

我們在竹床上玩遊戲、打撲克、講鬼故事、吃西瓜,有說有笑,好不熱鬧。。。似乎從不知無聊為何物,有時甚至還有露天電影可看。在外面一直待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

記憶裡那時的夏夜是真的可以看到銀河的,滿天繁星點綴,蟲鳴聲不斷。七夕的時候望著星空,我忍不住想象牛郎與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後來有了空調,人們漸漸不出去乘涼了,都窩在家裡吹著冷空氣看電視,鄰居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德國人認為,孩子的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光教理論技巧是不夠的。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允許他們在沒有大人監督的情況下和小夥伴玩耍,自己結交新朋友,想辦法協商解決矛盾衝突,是培養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徑。

這麼說來,我小時候和同齡朋友一起玩耍、一起長大的美好經歷完全符合德國的同伴教育理念

敢情我們80後也曾體驗過德式童年啊!都說現在的孩子幸福,但誰說我們80後童年就不幸福呢?回想起來,我們也有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幸福。

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玩耍時間,社交能力只可能從實際社交經歷中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