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慶山寺遺址出土,目前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博物館,鎮館之寶,居然是一對“不正經”的“陶獅子”,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玄機?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一九八五年的盛夏,一位西安市臨潼縣新豐鎮的村民,正在開著推土機,為磚窯挖取磚土,盛夏的西安十分炎熱,烈日陽光下,當他的推土機在作業的時候,忽然左邊的履帶一 斜 ,竟在地面壓出了一個黑乎乎的“窟窿”,村民急忙從推土機上跳了下來,因為臨潼縣十年前挖出來過兵馬俑,所以當地人對古遺蹟還是十分敏感的,他馬上給當地文物部門打電話,請考古專家前來一探究竟。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專家趕到後,初步勘察後就確定,這大概是一處唐朝時期的“地宮”,隨後,專家馬上展開了搶救式的發掘,他們發現這座地宮很小,佔地僅有幾平方米,但是卻有很多有價值的文物,比如金棺銀槨,舍利子等等,其中一塊石碑,道明瞭其“身份”,石碑上刻道:“大唐開元慶山之寺”。所以專家確定,這就是慶山寺遺址。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史籍記載,慶山寺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5年),此時的唐朝,由武則天執掌政權,她認為新豐的地震為“祥瑞之兆”,隨後在此興建慶山寺,其目的就是為穩固自己的政權。此時已經到了唐朝中後期,因此地宮中有大量的唐三彩,它是盛行於唐代的低溫釉陶器,以細膩的白黏土作胎料,用含鉛的氧化物作助燃劑,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溫度,達到更易塑性的目的,由於其顏色主要由黃、白、綠三色為主,故後人稱其為“三彩”,但其實唐三彩也有許多其他顏色。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地宮中的唐三彩,一併運了回去,等到專家們開始研究這些低溫釉陶器時,他們發現在眾多陶器中,居然存在著一對“獅子”!在中國已發現的唐三彩中,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為生活用品:瓶、壺、碗、罐、杯等;第二種則為房室模型: 亭臺樓榭、仿木箱櫃、住房、倉庫等;最後一種就是動物和人俑模型,武士、胡人及馬、駱駝、豬、羊、雞、狗等。但是獅子,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這是一對造型十分奇怪的獅子,專家親切地將其稱為“不正經獅子”,它們大體為綠色,但也有少許部分為黃色,它與唐代帝王陵中的石獅不同,不是四蹄趴地的呆板風格,而是前肢離地,風格“狡黠”,左側的獅子俯首含足,好像是在用“啃腳丫”,右側的獅子,則抬起腳來撓癢癢,雙目微閉,悠然自得,他們沒有廟宇中的石獅子的威嚴氣質,彷彿是在不正經的嬉戲。

慶山寺出土一對三彩,為何它們工藝精湛,卻被稱為“不正經”獅子

專家們仔細地觀察完這對‘’三彩獅‘’之後,都紛紛認定,這對獅子必然是出自大師之手,只有那些水平過硬,同時又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師,才會創造出這樣的“超前”的藝術品。對於我們後世人而言,要學習其高超的製作唐三彩的技巧,更要學習其創新的精神。毋庸置疑,只有積極繼承古代的優秀文化遺產,並在此之上有所創新,華夏的傳統文化才能得以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