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商隱這首詩,紀曉嵐評價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剛經歷了漫長的國慶中秋假期,大家都去哪兒玩了呢,遊覽了哪些名勝古蹟?可曾與它們留下美美的照片?如果有,記得評論分享出來哦。

和今天的人一樣,走哪拍哪,古人則是走到哪寫到哪。本質上都是一個,表示——我xxx,到此一遊。

像李白遊廬山,得寫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比如隔壁王叔叔家的天才兒童王勃,去看他爸的路上路過滕王閣得寫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這其中也有一類,就是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是含有歷史的厚重感的,包裹著歷史過往的,比如金陵,到金陵再寫詩就不光是為了展示到此一遊,還有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借古以諷今。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包佶的《再過金陵》“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李商隱這首詩,紀曉嵐評價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柳仲郢奏充李商隱為鹽鐵推官,所以李商隱在當年暮春相機遊覽了揚州、蘇州、金陵等地。

這中間老李就去到了一個地方,當然這家的主人並沒有邀請他也沒法邀請他,這個地方就是吳王夫差的宮殿。我們說了古人到了一個地方是必須寫詩的,老李怎麼可能意外,所以他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就叫《吳宮》。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的詠史詩,寫得真是高階,吳王夫差看了想打人。

《吳宮》

唐·李商隱

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

吳王宴罷滿宮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一般的詠史之作,尤其是寫宮廷荒淫生活的詩文,總免不了對其荒淫生活的正面描寫,例如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再比如李白有同樣寫吳王荒淫的詩句: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這些詩句都是正面描寫。

但是李商隱這首詩則不同。

李商隱這首詩,紀曉嵐評價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開篇就給人一種死一般的沉寂: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龍檻,指宮中臨水有欄杆的亭軒;水殿,是建在水邊或水中的宮殿。這兩個地方本應該是平時最喧譁最熱鬧的場所,但是而今只是死氣沉沉、一片清冷。這是視覺帶來的巨大反差。緊接著是聽覺,本應該車水馬龍、歌管相逐的熱鬧時刻,卻宮門緊閉,悄無聲息。一個“深”字和“斷”字寫出宮門行人斷絕之狀。

前面接連用了兩個本應該,言出其反常之狀,亦是此詩高明之處。便引得人去探尋這反常背後的真相。而詩人也在詩歌的第三句點明原因:吳王宴罷滿宮醉。原來這一片死寂的背後是因為剛結束了一場宴會狂歡。

前兩句描繪有多沉寂,這宴會就有多喧鬧、奢靡。同時這裡要注意不是隻有吳王一個人醉了,而是滿宮醉,整個宮殿的人都醉了,這真是一種極樂,窮奢極欲。這裡的“醉”既是現實的紙醉金迷,也是精神狀態上的醉生夢死。

李商隱這首詩,紀曉嵐評價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如此奢靡,焉能不敗。因此第四句,詩人繼續寫眼前所見:日暮水漂花出城。這裡詩人沒有說吳王要失敗了,也沒有繼續深化宴會的奢靡,當然也已經不再需要深化。

而是將目光注意到了眼前的縱橫的溝渠,這裡只有落花(宮花)隨著流水漂出宮城。這裡的花也可能是侍女妃嬪頭上的簪花,由此更可見吳王荒淫。

同時這裡的花也可以是自然的落花,落花流水,很自然想到春光逝去,這是其一,同時詩人擷取日暮之景,不僅為展現吳宮荒淫生活,也暗示著吳國日薄西山,春將去也,吳國亦將不復。

詩人清楚地知道,唐王朝即將重蹈覆轍,這一幕悲劇將再次上演。詩人心懷“迴天地、扭乾坤”的遠大志向,卻一生困頓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中,壯志難酬,鬱鬱而終。除了寫詩諷喻,更堪奈何!

紀昀曾評價說:“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李商隱這首詩,紀曉嵐評價末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內,而渾然不覺

清代劉熙載說:“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這首詩當是此中經典。

若是一開始就寫“吳王宴罷滿宮醉”,再寫“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則索然無味矣。

其實除了《吳宮》,李商隱還寫了《隋宮》、《齊宮詞》,但後者都是正面描寫居多。因此有人說李商隱對夫差比較客氣,真的是這樣嗎?筆者並不這樣認為,反之筆者認為側面描寫的效果更加入木三分,須知——殺人莫過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