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又是一年六一節了,每一年這個時候,很多人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不知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感受:小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可是大人卻總覺得我們什麼都不懂。當我們長大後,看著自己的孩子,又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不曾想過其實他們也一如我們小時候一樣,覺得自己什麼都懂。

所以問題來了:孩子們眼裡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們到底懂多少?本期小美就給大家分享3首7歲孩子寫的千古名作,每一首都霸氣十足,氣場不輸大詩人。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第一首,唐代7歲才女的《送兄》: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這首詩是唐代一位不知姓名的7歲姑娘所寫,目前被收錄在《全唐詩》中,距今已流傳了千年。古籍記載,武則天當年各地招賢才,便把這才女其及兄長一起招上了殿。大殿之上,武則天讓她寫詩,她便當場念出了這首五言絕句。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一首即興之作,工整而又應景,在場眾人都讚歎不已。才女便以大雁為喻,寫出了自己對兄長的萬千不捨。前兩句,路、雲、亭、葉4個意象,寫惜別之情。大家別覺得這20個字中只有不捨,其實小才女是很有想法的。她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寫這樣的詩,很顯然是希望武則天能讓他們兄妹一同歸家,這就是她的心聲。一個小姑娘有膽量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有氣場的。

第二首,唐代7歲才子繆氏子寫的《賦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同樣是被皇帝召見,這次高高在上的是唐玄宗,而殿中的是一位姓繆的7歲才子。繆氏子在當地很有名氣,唐玄宗便想見見這位神童,並命他當場寫詩。詠月詩在文壇中很常見,這首詩的特點是通篇無一月字,卻句句不離月。更重要的是,詩中的月亮雖然是彎彎的小新月,但卻被才子寫出了氣勢。

詩的大意是:初月就像沒有上弦的弓一樣,掛在碧空上。你們這些大人不要覺得它像女子的眉毛一樣不起眼,等到十五那天,你們就能看到它是如何照滿天的。這首詩別出新裁地寫出了時間的跨度,句句一語雙關,這是讓在場的大人不要瞧不起自己。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第三首,宋代名相7歲時寇準寫的詠山詩: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這首詩寫得也是一樣霸氣。7歲的寇準寫的是自己登上華山時的情形,通篇無一形容山高的字眼,卻寫出了華山之巍峨,這是很有水平的。

前兩句直接寫山之高,與天相比,十分有氣勢。後兩句寫自己站在山上的兩個動作,舉起頭覺得自己離太陽那麼近,回頭再看白雲,發現雲與山比是那麼低。機靈的小詩人用白雲和太陽這兩個參照物,讓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輕描淡寫間就寫出了山之高,妙!

六一節,讀一讀這3首兒童寫的妙詩,霸氣才氣靈氣都有,流傳千年

這3首詩作,都是出自7歲孩子之手,霸氣靈氣才氣都有。論霸氣,前兩首都是在皇帝面前所寫,這陣勢這一點也不輸大人;後一首不用一個高字,就這與出了山之熱,一樣霸氣。論靈氣,三首作品都未加雕琢,自有一種質樸之美。論才氣,7歲時用詞就能如此精準,當然不簡單。這正是這首詩作能流傳千年,成為千古名作的原因。讀著這3位孩子的詩作,還真不能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看這個世界的方式或許和我們不一樣,但他們的理解很多時候是強於我們的。大家說是不是?歡迎討論。